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这座书院叫嵩阳(闫杨虎)

这座书院叫嵩阳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这座书院叫嵩阳》中国当代作家闫杨虎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这座书院叫嵩阳

这座书院叫嵩阳,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地处嵩山之阳,因有此名。

院子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名称与功能多有变迁:初为寺,再而观,后周时改作书院。从此,千年而下,这座书院为中国古代文明做出了很大贡献:吕蒙正、范仲淹、滕子京、司马光、范纯仁、程颢、程颐、杨时、李纲、朱熹等名臣大儒曾在这里讲过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9至21卷就在这里完成);鼎盛时期,书院拥有学田1750亩,生徒数百人,典藏2000余册(卷);学子屡登金榜——仅以公元1711年计,全省当时在开封选拔士子,按录取名额,每县平均不到1人,登封县单单嵩阳书院一家就考中了5人!

我是教师,自然有着深深的教育情怀。对我来说,到了登封,若与这样一座声名远播的院子擦肩而过,应该算是一种遗憾的。

——进来嵩阳书院之前,为了能遇上更多一些新奇,并未去做较多功课,且行且看且收获。入院之后,发现院子系由寺观改建而来,加上早已停止办学的原因,与教育相关的一些细节当然也有,但好像并不怎么凸显(可能是我看得太匆匆),倒是其他一些方面的遗留,吸引了我的目光,带给我一点思考

院中第一可看的是两块碑石:“嵩阳寺伦统碑”“大唐碑”。

伦统碑在主干道右手边,不知其确切高宽,但碑顶的云龙雕饰,需仰视才见。朝南一面主镌近百窟佛像,手掌左右大小;向北一面刻有若干隶形文字,主写北魏禅师“生”开辟嵩阳寺、建造佛殿、塔庙的功德及雕刻造像的过程,时代久远了,兼之光线原因,字迹已不大看得清楚了。对于大多数游人来说,碑中文字、雕饰等所含信息,匆匆之间,其实也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但碑体的气势和制作上的精良,却是明明于前的,打眼一看,都能确定绝对是中国石刻艺术的上乘大作。

比伦统碑更高大更精美的,是“大唐碑”(全称《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以颂碑》),碑文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炼丹治病的功德,字迹约略可辨。吸引人们目光的,除了这方碑子外在的威猛,更有其他一些原因:李林甫撰文,徐浩隶书,海内名手雕造,“黄土埋脖子”的启示下安放了碑帽、神龙鞭击等。

这些我也有兴趣,但更令我感慨的是:小小几粒所谓“金丹”,换得皇帝一条“龙命”,带给了孙道士和嵩阳观一份荣光,却导致了三个县令和六位监工的被杀,并有很多民工惨遭鞭挞。另据资料记载,碑子原来并不在这里,而在现址西北大约35米靠近悬崖处,后因传说中的“神龙鞭身”而碑体倾危,为保护石碑和碑旁百姓(当年依崖处有人窑居生活)安全计,1984年,当地政府对碑体进行了整体挪移。按当时物价,此次移碑,共花费3万余元。试想一下,唐王朝为此碑石的选材、采运、拟文、书写、雕刻、立放等各类事项,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那是何等的巨大?这其中还有没有额外的超出人们想象的克扣?

真的是民命如蝼蚁,皇命如青天

玄宗是唐王朝由盛而衰转折点上的关键人物,其中缘由,从这一方碑石怕也就能品出一二。

如此高规格的书院,必然会有一些楹联值得一观,这是我很期待的事。

嵩阳书院如我所料,院中楹联均是古色古香,与整个院子风格统一,历史感极强。

其中四幅给我深刻印象。

但恕我直言,四幅对联里,有令我真心敬服的,也有感觉差强人意的——我说的是对联本身,与拟写人是谁无关。

大门: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chán)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见过的楹联里,敢这样嚣张霸气的,能这样嚣张霸气的,仅此一家。想知道这幅对联到底出于何人手笔,上网查找了一下,可惜没有找到确切说法。据传系乾隆御笔。就对联的内在气质来看,这个传言倒有八分接近真相。这并不是为尊者讳,我没这个想法。从对联拟写的角度,就事论事,相对客观地看待这些字句,确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别人也许可以吐出这样的文辞与口气,却不一定能站不出这样的视角和高度。

先圣殿:至圣无域浑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这幅对联端雅大气,用在书院的“先圣殿”前,是极为恰切的。不需长篇论证,世人皆知的事:孔子的教育“有教无类”,摒弃一切限制,愿学者来,开中华私学之先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等言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可以用作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孔子及其弟子们,给予后世的,不仅有言语上的启迪与警示,还有其一众人等十数年“周游列国”的实际努力,这种切身投世的实践精神,更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去学习。

个人认为,下面这两幅就不怎么出彩了——我是说,相对于“嵩阳书院”的声名赫赫,对联的拟写和使用,还是应该体现较高境界的。

讲堂:满院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这幅对联没有什么问题,却也找不到什么亮点,实属平平之作,挂在这里,委屈嵩阳书院了。

道统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嵩阳书院直接搬用了。很明显,道统祠门口借用此联,是愿师生们光明磊落系天下,努力成为国家栋梁。内容倒适用,但毕竟不是专为嵩阳书院拟写的原创作品,与讲堂那副一样,有负这里“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名号的。倒是祠里的帝尧、大禹、周公等人(他们都与登封有关)的塑像与壁画很是精美,极富艺术创造性,多少算是弥补了一点缺憾吧。

[1]

作者简介

闫杨虎,宁夏彭阳人,浙江德清三中(高中)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