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畔風景正傾城(張玉麗)
作品欣賞
這畔風景正傾城
我與克什克騰旗同興結緣始於二十年前。促成那次同興之行,緣於同學課堂上、宿舍里經常「炫耀」的蕨菜、托盤兒、臭梨蛋兒的精彩橋段,還有讓我們常流口水的狍子肉乾兒。畢業後,我便義無反顧地去了她的家鄉——同興。
客車是那時唯一的交通工具,俗稱班車,一條砂石路只修到鄉政府所在地,班車也只是在兩點一線穿行。這裡原是木希嘎鄉的地界兒,合鄉並鎮後改名為同興鎮。我沒有電話,也不知道她住哪個村子,只知道她哥哥在木希嘎大隊當書記,那時候大隊是村委會的統稱。幾番周折,她家哥哥用摩托車把我載到了目的地。到達她家的那一刻,我不顧暈車的強烈反應,眼裡只有風景。
同興以連綿起伏的群山著稱,山中林海莽莽蒼蒼,碧野花繁草盛,蝶舞蜂擁。抬眼望去,山套山,霧涌霧,雲遮霧涌,神秘莫測。很有「三山半落青天外」的空濛。我們沿着溪流,登上山巒,掬一捧山泉解渴,覓一顆托盤兒(山草莓)嘗鮮,遠眺碧綠的白樺林,坐在綠茵下聊天。當時她曾開玩笑說:「如果把你一人獨自留在深山,我相信三天三夜你都走不出這片森林。」我望着一望無際的白樺林,笑言:「要不我試試?」其實,我哪敢?近山尚無抵達處,何況遠山在天邊。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山水之間有禪意,山水之中有真情。從那時起,我便喜歡上了這裡,覺得這裡滿山是寶,人情也暖。只是那時,旅遊這一產業在克什克騰尚具雛形,而同興的風景也被塵封在深山幽谷中。
再次走進同興,是旗文聯、旗作協發起的「逐夢同興·發現之旅」,讓我有機會再次傾情於這裡的山水、綠樹、溝谷、幽灣。
今年的雨水特別勤,遠山上的綠像用泥抹子抹過一樣平滑柔和,又如大海掀動的波瀾,一波又一波,從山的那畔滾過眼前,又鋪陳到更遠的天邊。近處的綠則如營養良好的駿馬的毛尖兒,油亮惹眼,而溝壑里那些碧綠的樺樹,又為這新綠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或許受自然環境影響,無論是生長在山包兒的白樺,還是佇立於草甸的榆樹,樹冠都是整齊的蘑菇形狀,讓人慾去頻回首,瀏覽多次亦稱奇。而那片開着金黃色小花的草甸竟成了我們採風女性的樂園。或蹲、或坐,或優雅回眸、或豪邁跳躍,那种放下矜持的自如,拋開煩擾的放縱,仿若找回青春,又似回到童年。
十三道灣是同興鎮最美麗的風景區,因近水臨河,樹茂草豐,花鮮柳綠,灣谷曲折十三道,故稱「十三道灣」。那裡山路曲曲彎彎,楊萬里的詩句「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用在這裡最貼切不過,剛剛覺得已經轉過山彎兒,下一道山彎兒又兀地攔在眼前,初來乍到者肯定要驚出一身身冷汗。
十三道灣有獨特的小氣候,當緊鄰的熱水塘酷暑難耐時,只一片烏雲飄過,還未把陽光全部遮蓋好,陣雨「嘩」地即來,真箇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因氣候濕潤,陽光照耀雨露、空中水滴,常常形成浩氣展長虹的奇特景觀。
在十三道灣的採摘基地采山野菜是親近大自然的最美享受。蓊蓊鬱郁的樹木遮住了陽光曝曬,所以這裡的山野菜莖葉鮮嫩,枝繁葉茂。所幸採摘的那天多雲無雨,「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的擔心略顯多餘。嚮導引着我們穿過林間木橋時,橋下木石匣河,水流潺潺,清澈見底,很想尋一處緩坡,脫下鞋襪,把腳伸進河水體驗一下久違的清涼,怎奈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跟着嚮導走向陰坡灣兒採摘野菜。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大自然的饋贈,山野菜頗豐。這裡素有「山韭菜窪」之稱,初次採摘者會把山韭菜和山芒格兒混淆,但只要稍稍留意就會發現,山韭菜一根根直立如哨兵,山芒格兒則一簇簇彎腰兒像竊賊。采着山野菜,抓拍一個個有意義的鏡頭,那一張張如花的笑靨,那一個個精彩的瞬間,以花兒為背景,用綠作底色,景中有人,人在景中,看着,看着,雙眸醉了,心也醉了。
有人文方不辜負美景。現在同興鎮着力打造九溝十三灣風景區,五里一橋,十里一亭,松橋亭榭掩映于山水中,更有觀景台、野餐營等人文景觀供人涉足。松橋上信步,亭榭里休憩,身邊依依垂柳,橋下潺潺流水,耳畔裊裊梵音,遠處蜿蜒綠瀑,和文友相伴賞景,既有「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的閒情,又有「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的雅趣。踏綠而來,拾美而去,別是一翻滋味在心頭。
如果說江南烏鎮是無可比擬的水墨畫,那麼十三道灣就是美輪美奐的工筆圖。這裡有花兒的巧妙點綴,鳥兒的歡快飛鳴。看,紅色的山百合,熱情似火,這廂開得妖嬈如錦緞,那廂開得桔紅帶斑顯嬌羞,突然想起東施效顰的典故,竟覺得這黑斑也許就是東施臉上的雀斑,依舊惹人憐愛;黃色的花,品種各異,艷黃的、暗黃的、金黃的、嬌黃的,無論是哪一種,搭上這鮮綠,都是一種唯美;瓣心唐松草,仿佛是剛出窠的小雞爪兒,花瓣白嫩,瓣尖兒嬌黃,真有想握在手心的衝動;多彩的勿忘草,一朵朵擁擠在枝頭,與華貴的山罌粟相比,就顯得小家碧玉般可人。
十三道灣的美讓人「取次花叢『頻』回顧」,九溝的空谷幽情再沒有優美的文字去形容,只有即興賦詞一闕:
《長相思·九溝情》
乃林溝,廟子溝,溝里波濤驚眼眸。凌波泛小舟。
雲悠悠,霧悠悠,徐步松林歲月稠,芳菲煙雨樓。
在同興,你可以賞玩九溝十三灣的自然景觀,體驗採摘的農耕文明,也可以把車開到山頂草甸,在寬闊的公路上拉風。看天蒼蒼,觀野茫茫,欣賞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放牧自由,驚詫如珍珠般灑落碧野的蒙古包,還可以品嘗煮沸的奶茶、熏烤的全羊,與頗具豪情的蒙古妹子對歌……
如果說風景是在行走中品味,山水在身臨其境中體驗,那麼面對同興這畔山水、風情,我已迷醉。她已然不是盡享生命暢快,輕盈走江湖的羞澀少女。如今她已成長為一位風姿卓越的淑女,以百花做紅燭,以瑩綠做羅帳,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聽雨密林,踏綠尋幽。登山覽高天雲低,入谷聽鳥啼泉淙。
四季鮮明邀君賞,二分無賴是同興。不信,你看:春季煙波鎖墨韻,夏季山水更多情,秋季霜重染秋葉,冬季銀裘裹山風。
這畔,風景正傾城。[1]
作者簡介
張玉麗,筆名漣漪,克什克騰旗國家機關公務員,赤峰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