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培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連續培養是中國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中華文化,亦稱 華夏文化[1]、 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2]。
名詞解釋
連續培養(continuous culture)又叫開放培養(open culture),是相對分批培養(batch culture)或密閉培養(closed culture)而言的。連續培養是採用有效的措施讓微生物在某特定的環境中保持旺盛生長狀態的培養方法。
微生物置於一定容積的培養基中,經過培養一段時間後,最後一次性地收穫,稱分批培養。在分批培養中,培養基是一次性加入的,不再補充,隨着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活躍,營養物質逐漸消耗,有害代謝產物不斷積累,細菌的對數生長期不可能長時間維持。而連續培養是在研究典型生長曲線的基礎上,認識到穩定期到來的原因,採取在培養器中不斷補充新鮮營養物質,並攪拌均勻;另一方面,及時不斷地以同樣速度排出培養物(包括菌體和代謝產物),這樣,培養物就達到動態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可長期保持在對數期的平衡生長狀態和穩定的生長速率。連續培養不僅可隨時為微生物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生理狀態的實驗材料,而且可提高發酵工業的生產效益和自動化水平,此法已成為發酵工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 ↑ 你知道「華夏」這個名號是從哪裡出現的嗎?,搜狐,2022-10-20
- ↑ 中國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搜狐,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