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京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遲京濤 | |
---|---|
遲京濤,男,1963年(癸卯年)1月出生。畢業於裝甲兵工程學院車輛與機械工程專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EMBA,高級經濟師。歷任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黨委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部總經理,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兼中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6年~1993年,在裝甲兵工程學院和總參裝甲兵部分別任技術員、指導員、副營職幹事;
1993年~2000年,歷任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總公司(現為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主任;
2000年~2003年8月,任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總公司人事部總經理;
2003年8月~2004年10月,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監;
2004年10月~2011年2月,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監;
2010年8月起,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兼中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2012年3月起);
2012年7月~2019年10月,擔任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2019年10月至今,擔任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1]
中糧集團薪酬改革與管理實踐
中糧成立於1949年,伴隨着新中國的誕生而誕生從這個角度來講,無愧於共和國的長子,他是中國國內目前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自94年開始,連續17年入選《財富》雜誌世界500強,2010年,2009年,以去年的數據為準,今年評的,312位,是中糧歷史上最好的名詞。連續三年被屏為國資委的考核A級企業,中糧集團有七加上市公司,在香港有四家,國內有三家,這些品牌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福臨門、長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包括最近上市的果汁,香雪的麵包,家家康的肉食。大家比較熟悉的商業地產西單有一個大躍城,我們後來收購蒙牛集團,五穀道場,包括現在建設的東單,像中茶,北京的雪蓮羊絨都是中糧的品牌。中糧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非常的簡單,在87年以前,49到87是中糧集團作為專業外貿總公司的階段,第二階段是從88年開始,中糧與各省市的中糧脫鈎開始向市場化轉型,第三階段是寧董事長來了以後,從05年到現在,圍繞着全產業鏈的戰略打造新中糧,新國企的階段。中糧集團的組織架構很簡單,十大部門十大業務,從糧食的貿易,到糧食的加工,到品牌的產品,包括地產、酒店、金融、包裝,包括剛剛收購的蒙牛。中糧集團的使命是奉獻優良健康的食品,建立領導地位,使客戶股東員工價值最大化。我們堅信只有有滿意的員工才能有滿意的客戶,有滿意的客戶才能給股東帶來高效的回報。中糧集團目前的戰略是全產業鏈戰略,打造國際水準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每年的經營業績每年以兩位數的增長,增長率符合20%到40%。我們分享一下中糧食集團在收入分配改革和薪酬管理方面的實踐,中糧集團從05年開始戰略轉型,原有的收入分配體制不能完全的適應企業戰略轉型的需要,中糧集團的薪酬體制改革是比較早的,是在2000年開始的,這次改革實際上是在上次改革的繼承和創新。
上次改革的時候中糧集團提出了以崗定薪,但是改革的局限性沒有以崗定薪沒有完全的落地,中糧集團開始再分配體制上和黨政機關是一樣的,當時包括職務的名稱都是一樣的,從科員,科長,處長,局長,到後期改為了主管,經理,總經理,總監。但是,側重的還是按照職務的名稱進行分配,比如說如果都是總經理,基本上沒有差距,也就是說過去我們一個背景的缺陷,在薪酬分配上就是以職務定薪。第二個問題是薪酬結構不合理,第三,過分的關注物質性的報酬,而忽視非物質性的報酬。再一個是沒有合理的薪酬調整機制,在薪酬和員工的發展是相分離的。這是當時集團在開始收入戰略轉型的時候我們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的短版。為了配合集團全產業鏈的打造和企業戰略的轉型,我們提出了全報酬的理論,這個理論不是我們提出的,應該說是彭老師,文老師的學生在中糧集團的實踐和創新。最近中華論壇網舉辦了中國大學生金融專家企業評選結果的顯示,77.5%的人在擇業的時候關注的是發展和晉升的空間,45.8%的人希望有較多的培訓機會,48.5% 的人看重的是較高的收入,38.1%的人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中糧集團提出的全面報酬的理論,在中糧集團的實踐,應該說跟我們同學們的就業,和我們的社會招聘是相符合的。除了關注薪酬福利以外,我們現在也關注職業發展和工作環境的改善,以及提供更多培訓的機會。
全面報酬的架構裡面分為財務和非財務的,或者說物質和非物質的,在財務的部分跟大家都是一樣的,有直接的和非直接的,非財務的部分是中糧這幾年人力資源改革重點做的內容,這部分包括得到大家的認可,員工賦予挑戰性的工作,包括職業發展的機會,集團企業文化,企業的聲譽,成就感,榮譽感,都是我們所關注的。按照全報酬以財務和非財務的進行說明。
第一,中糧集團在薪酬的管理上是堅持四個原則,薪酬體系我們在座的都非常的熟悉,主要是解決四個平衡,內部平衡,外部平衡,發展的平衡和自我的平衡。以崗定薪主要是解決內部平衡的問題,我們過去以職務定薪改成以崗位定薪,總經理是職務,但是如果把他賦予酒業部的總經理,油脂油料部的總經理,肉食部的總經理就成了我們以崗定薪,根據管理資產的規模,營業收入,對集團貢獻度和員工的人數,包括複雜的程度不同來確定薪酬,叫以崗定薪。按績取酬,這個解決的是我們自我的平衡,來體現多勞多得,促進能力和發展,希望解決發展的平衡和發展的公平。逐步與市場接軌,作為國企來講不能完全與市場接軌,來解決中糧在實踐中的前提。
中糧集團目前的薪酬結構與大家一樣,分為基本工資,法律福利和補充福利,建立戰略主導,文化引領,業績為重,全面評價,強化過程,注重反饋。2000年以後我們強調業績至上,但是我們發現集團只關注結果,關注不到員工和經理人的法後來我們在績效管理上按照五個維度,從知識能力態度業績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強化過程,注重反饋,我們評價不是為了懲罰過錯,而是為了追求完美,在業績的評價中我們分為組織績效和個人績效,把組織績效分為經營單位的績效和職能部門的績效,在經營單位績效我們強調增長,不單純依靠預算的比較,跟成長的比較,跟歷史的比較占80%的權重,跟預算的比較占20%的權重,這樣就避免了我們每年把預算變成吵架的預算,我們不講求客觀的原因,只追求每年的增長,提高市場占有率,中糧集團是面臨市場競爭的企業,面對的競爭對手都是國外的大糧事和國外的企業,中糧在完全競爭化的潮流中我們強調歷史的增長,這樣才能提高市場占有率。
在職能部門的評價中,每家單位企業都是一個難點,這裡面除了我們按照正常的職責和任務的要求以外,我們強調了周邊績效,周邊績效強調的是職能部門以業務為中心的服務,包括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通過協同和服務的評價,能夠來提升集團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和管理的水平。
中糧集團在薪酬上在全集團理念原則方法邏輯,致畸體系上強調一體化,根據不同的中心單元,還有一些個別的職位,我們強調個性化,在集團薪酬上,以崗定薪,按績取酬,與市場接軌發展,在集團自傷之下是統一的,在各行業,各崗位結合他們的特點,來制定這種個性化的薪酬的管理辦法和體系,中糧集團除了固定的薪酬,短期的激勵還在探討長期的激勵,國資委給了中糧集團出台了一些關於長期激勵的制度和辦法,中糧集團很好的貫徹和落實,探討在上市公司長期激勵的做法。中糧集團內部設了百戰獎和再讀獎,百戰獎是獎勵優秀的團隊,希望他們百戰百勝,再讀獎是獎勵優秀的經理人,希望他們不斷的學習和進取,創造更好的業績。百戰和再讀是對恃長提出的名字,是曾國藩的家書裡面的一句話,我們根據這個設立百戰獎和再讀獎,是07年設立的,作為集團在評價的基礎上獎勵的一個有益的補充。非物質,或者是非財務的部分,中糧集團通過人才培養和文化建設來實現員工的報酬,中糧集團剛才講到了有使命和願景,中糧集團總體的目標在人力資源上是提供充足勝任的員工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通過激勵評價達到創造工作成長達成工作的目標。使命是做員工成長的促進者,做企業發展的推動者,這是中糧集團人力資源的使命。願景是成為優秀人才的塑造者,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充足勝任的員工。戰略是建立人才成長為主線,以業績為導向,系統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人才成長是中糧集團人力資源工作的主線,在這方面中糧集團的人力資源工作實際上我們也是一個走過彎路,不斷的探索和摸索得出的結論。在開始的時候,我們認為把人力資源的招聘薪酬績效培訓各模塊做的最好,當時的認為就是一個好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但是這個是從人力資源的角度,管理的角度,主觀願望出發考慮。後來我們發現各模塊這樣做下去會各自為戰形成一個系統,系統和主線就是人才成長,人力資源的客戶是員工,應該強調這種客戶和員工的導向,所以說我們就把人才成長作為人力資源的主線,招聘薪酬績效的模塊設計以人才成長作為體系,這樣人力資源體系才有系統化,把員工的職業發展落到實處。中糧集團已經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經理人培養體系,首先在集團這個層面,構建LDP,ALDP,SLDP到ELDP的培養項目,LDP是任職一年以上的副職經理人,ELDP面對的是核心的領導成員,LDP下面還有一二三是面對中心和單位的領導力的培訓體系。中糧集團建立了自己的領導力開發中心,也是我們的企業大學,這也是我們為了跟培訓中心有所區別,企業大學叫中糧書院,目的是為了培養中糧之士,中糧集團有三個定位,是搖籃,是基地,是中糧人洗禮的地方,中糧非常注重培訓,高董事長是集團的首席培訓師,中糧集團的團隊學習,今年被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授予管理項目金獎,這個學習是中糧培訓的方法,中糧大的決策都是在中糧書院通過團體學習,通過培訓研討來完成的,所以說中糧書院又是中糧集團管理思想的發源地。右上角的圖片就是中糧書院。
我們建立了結合薪酬體系,結合以人才成長為主線,我們建立了員工的職業發展的通道,按照我們不同的職能建立了不同的發展通道,比如說在審計,我們建立了助理審計師,審計師和高級審計師,結合不同的職能,按照市場的建立了員工職業發展的通道。建立了員工的人才發展制度,員工人才發展會議制度,也是我剛才講的以人才成長為主線的體現,把薪酬和人才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人才發展會議,我們每年對員工進行分層次進行評價,按照管理的權限進行評價,評價完了會把員工分為優秀的,良好的和稱職的不稱職的,優秀的員工在薪酬的體制上就會跳檔,糧食的就會加薪,稱職的和不稱職不稱職的會調整崗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稱職的不做加薪也不做調整。但是這個評價的結果都要跟每一個員工反饋,剛才我講的,就是在績效評價注重過程,強調反饋。
中糧集團在這幾年招聘過程中,有這麼多的同學願意到中糧集團,加盟中糧集團,重要的是我們倡導的陽光透明的企業文化,中糧集團的司歌就叫陽光,來到中糧的員工都不會不適應,都會找到工作的樂趣和工作的歸屬,中糧的陽光透明的文化,應該說是在全面報酬上是最重要的,因為員工非常的關注工作的環境,下面是我們中糧集團,包括新春峰會,嘉年華運動會,是宣傳中糧的文化。高董事長還給我們的經理人和員工提出了八條境界,希望大家高境界做人,專業化做事。在這種大的背景和文化的影響下,中糧集團這幾年的經理人的素質不斷提升,這個圖反映了我們經理人綜合素質提升的結果,這是每年我們都要對經理人進行勝任力的全面評價,這是中糧集團員工滿意度,大家看到在逐年的上升,推動了集團的戰略轉型,中糧集團的使命是客戶股東員工的價值最大化,我一直強調滿意的員工才有滿意的客戶,才能給股東帶來高效的回報,中糧集團每年把員工滿意度作為重點關注的,要給集團的領導和集團的經理人做匯報。集團的人力資源工作把員工不滿意的地方作為人力資源工作的出發點和着眼點。大家都知道中糧集團現在從建國門的中糧廣場搬到東二環的福臨門大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改變員工對工作環境,還有對食堂的不滿,所以說我們重新選擇了新的辦公樓,原來的辦公樓沒有辦法集中,也沒有辦法建立統一的餐廳和食堂。現在員工滿意度調查的時候,大家對工作的環境,對餐廳和食堂都是非常的滿意。 [2]
我國糧食安全現狀及對未來的思考
「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可見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
在討論糧食安全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弄清糧食是什麼,糧食和口糧、穀物又是什麼關係。
什麼又是糧食安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定義是:只有當所有人任何時候都能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獲得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的食物,來滿足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時,才實現了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通俗來講,就是吃得飽、吃得着、吃得起、吃得好。
一、我國糧食安全的演變
中國的糧食安全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1949-1978年,最大問題是如何吃得飽
從1949到1978年的第一個30年,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後,國家開始全面實行計劃經濟和憑票供應制度,這一階段糧食安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要保障老百姓吃得飽。
1978年是一次關鍵性轉折點,從這一年開始,中國人均糧食產量穩定地超過300公斤,標誌着我國吃得飽的問題可以從以往必須用行政手段解決,開始轉向可以用市場調節來解決,吃得飽不再是糧食安全的主要矛盾。
階段2:1979-2008年,吃得着、吃得起成為主要矛盾
從1979到2008年的第二個30年,糧食安全的最大問題是要保障老百姓吃得着、吃得起。
國家逐步改革糧食流通體系,建立健全糧食儲備制度,中儲糧集團公司也成立於這一時期。
隨着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絕大多數人不存在吃得起糧食的問題,對糧食價格波動的承受力也大幅提升。
階段3:2009年起,吃得好應該成為最核心問題
從2009年到2038年的第三個30年,糧食安全的最大任務應該是解決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放心的問題。
2009年之後,我國糧食產量穩定在5億噸以上,2018年達到6.6億噸,人均產量達到470公斤,遠超吃的需要。 中等收入家庭大幅增加, 現階段糧食安全的主要任務是滿足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放心的新需求。
二、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
現狀1: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供需總體平衡
中國創造了用占世界不到10%耕地、6.5%淡水資源生產的糧食養活世界近20%人口的歷史性成就。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2018/2019年度我國主要穀物(小麥、稻穀、玉米)總需求6.09億噸,總供給6.11億噸,總體平衡。 從三大穀物消費情況看,口糧消費僅占總消費量的44.3%,不及一半。 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糧食發展已經解決了吃得飽、吃得着、吃得起的問題,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現狀2: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中央儲備、地方儲備的糧食總量充裕,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定的18%庫存消費比的「安全警戒線」。 中央儲備糧調控網絡體系建立,中央直屬糧庫和分庫980多個,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為加強宏觀調控、保護農民利益,國家開始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收購。中儲糧一直是政策性糧食收購執行主體。
糧食進口是調節品種間供需缺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我國糧食進口主要為大豆。
2007-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爆發。全球範圍內1億人陷入饑荒,30多個國家陷入危機。國家迅速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糧,確保了國內糧食價格不大漲、不大落,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中國被稱之為世界糧食危機中的「安全島」。
2008年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中儲糧第一時間緊急安排中央儲備糧油搶運災區,先後累計從四川、甘肅、陝西、雲南、湖北等地分三批向災區緊急投放救災糧油64萬噸,保證了災區群眾每人每天一斤口糧的供應。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國家宏觀調控作用不斷顯現,現階段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總體良好,糧食安全的物質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中儲糧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發揮了糧食安全「壓艙石」、服務調控「主力軍」、調節市場「穩定器」的作用。
現狀3:國家糧食安全仍面臨很大挑戰
當前我國在糧食安全方面的形勢持續向好,但也面臨一些不可迴避的挑戰。
挑戰之一:從糧食生產的資源環境看
人均耕地面積少;人均淡水資源少;化肥使用量多。
挑戰之二:從糧食需求面臨的多重壓力看
人口增長的壓力。國務院《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4.5億左右。按照廣義糧食消費量(人均年500公斤)計算,2030年需生產糧食7.25億噸。按照2018年糧食畝產375公斤計算,2030年需種植19.3億畝糧食才能保證基本自給。
城鎮化、工業化的壓力。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8年版世界城鎮化展望》: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總量將增加25億。其中中國城市人口將增加2.55億。也就是說,到2050年,中國糧食需求將額外增加1020-1275萬噸。
挑戰之三:從糧食供需結構看
糧食供需基本平衡,但分品種差異較大。小麥、稻穀市場供需保持寬鬆;玉米有缺口,目前庫存比較充裕,短期能彌補缺口,但長期看缺口會增大;大豆基本通過進口解決。生產布局日益向北方核心區集中。
挑戰之四:從消費需求升級看
糧食消費需求的變化:過去以植物蛋白為主導,現在以動物蛋白為主導;過去糧食直接消費量大,現在肉蛋奶消費比重加大;糧食直接消費比重減小。
挑戰之五:糧食的浪費問題
糧食生產、流通、加工、消費環節存在大量浪費現象,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永恆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永遠在路上。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不能浪費。 浪費糧食的不良風氣必須堅決剎住!
三、如何看待未來的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問題要從戰略上看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重大戰略,而不是技術策略。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並稱三大經濟安全,糧食安全居於首位。「對糧食問題,要從戰略上看,看得深一點、遠一點」。 立足國內保障自給,牢牢掌控糧食安全主動權,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科學理解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在糧食安全問題上要看得更深一點、更遠一點。要大力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增強對國家糧食安全的信心。
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是: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核心是科學理解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做好頂層設計。關鍵是穩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找准宏觀調控的定位,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
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看,要解決糧食數量安全問題,關鍵是着眼於長遠和全局,構築」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庫、藏糧於企、藏糧於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立體防線。
藏糧於地:
糧食產能比糧食產量更重要。國家正在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經營,着力解決未來「誰來種地」的問題。當前重點是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升耕地質量。
藏糧於技:
要推進種業科技創新,配套綠色、節本、高效的生產技術;發展農業機械,推進農機農藝的結合,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推廣綠色儲糧,提升科技儲糧技術,最大限度降低保管損耗、保持糧食儲藏品質。
藏糧於庫:
通過近二十年中央儲備糧垂直體系建設,目前我們已經積攢了一個很厚實的家底。在儲備方式上可以探討更靈活的方式,以政策培育市場化主體,減輕中儲糧的壓力,發揮市場機制配置糧食資源的作用。
藏糧於企:
加工企業是糧食轉化的重要渠道。糧食加工企業、特別是糧食深加工企業的彈性特徵,可以發揮供需蓄水池功能。國家應制定支持糧食深加工的長期政策,支持加工業發展。
藏糧於外:
藏糧於外是適度進口戰略的具體化。利用國際資源,就是節約國內的耕地和水資源。要利用好國際資源,但不能受制於人。
面向新時代,中儲糧給自己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堅持政治建設為要,堅持主責主業為本,堅持防控風險為基,堅持高質量發展為重。
面向未來,中儲糧有信心、有能力擔負起管好「大國糧倉」的重任。面向未來,中儲糧也必將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國家宏觀調控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3]
2050年中國糧食需求額外增加超千萬噸
12月18日,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儲糧」)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遲京濤在國企公開課電子科技大學專場報告會上透露,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但面臨人口增長、城鎮化等壓力,到2050年,中國糧食需求將額外增加1020萬-1275萬噸。
此次活動上,中儲糧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遲京濤作了《我國糧食安全的演變及現階段的思考》主題報告,介紹了糧食安全形勢演變的三個階段、糧食安全面臨的五大挑戰、如何構築糧食安全立體防線等。
遲京濤表示,目前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中央儲備、地方儲備的糧食總量充裕,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定的18%庫存消費比的「安全警戒線」。中央儲備糧調控網絡體系建立,中央直屬糧庫和分庫980多個,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不過,他指出,當前我國糧食安全方面的形勢持續向好,但也面臨一些不可迴避的挑戰。其中,糧食需求面臨人口增長、城鎮化、工業化等多重壓力。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8年版世界城鎮化展望》,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總量將增加25億。其中中國城市人口將增加2.55億。屆時,中國糧食需求將額外增加1020萬-1275萬噸。
從糧食供需結構看,目前糧食供需基本平衡,但分品種差異較大。小麥、稻穀市場供需保持寬鬆;玉米有缺口,目前庫存比較充裕,短期能彌補缺口,但長期看缺口會增大;大豆基本通過進口解決;生產布局日益向北方核心區集中。
從消費需求升級看,過去以植物蛋白為主導,現在以動物蛋白為主導;過去糧食直接消費量大,現在肉蛋奶消費比重加大,糧食直接消費比重減小。
遲京濤透露,為解決糧食數量安全問題,今後中儲糧將着眼於長遠和全局,構築「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庫、藏糧於企、藏糧於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立體防線。在儲備方式上,中儲糧將探索更靈活的方式,以政策培育市場化主體,發揮市場機制配置糧食資源的作用。 [4]
相關資料
相關視頻
遲京濤給中糧貿易員工拜年
- ↑ 中糧集團副總經理遲京濤出任中儲糧集團總經理,搜狐,2019-10-25
- ↑ 遲京濤:中糧集團薪酬改革與管理實踐,新浪網,2010年12月08日
- ↑ 中儲糧總經理遲京濤:我國糧食安全現狀及對未來的思考 ,搜狐,2019-12-20
- ↑ 中儲糧遲京濤:2050年中國糧食需求額外增加超千萬噸 ,搜狐,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