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迪沙纳族的故事(张小娴散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迪沙纳族的故事》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小娴写的一篇散文。

原文

几个月前,朋友送了Mitch Albom著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课》给我。我放在书架上,一直没时间看,昨天忽然心血来潮,读了头几页,结果一个晚上就把整本书看完。

Morrie是Mitch在大学时最喜欢的教授。离开校园十六年之後,Mitch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Morrie重逢。这时,七十多岁的他,得了ALS症,这个病就是物理学家霍金所患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没有方法可以医治。

在Morrie生命的最後岁月里,Mitch每个星期二定时探访他。那是老师跟他上的最後十四堂课,教他学习死亡和活着。

书里有一个故事,是师生俩都喜欢的:在南美洲雨林中,有个迪沙纳族,族人认为,世界万物之间的能量固定不变而相互交流,也就是说,有人生必有人死,有人死必有人生,这样世界上的能量就永保充盈满沛。

迪沙纳族打猎以果腹时,相信自己所杀的动物会在灵界留下缺口,但这些迪沙纳猎人死去时,其灵魂就将填满这些缺口。要是没有人死去的话,就不会有新生的鸟兽或游鱼。

我们是同一个林子里的生物,我们取之自然,也要回报给自然。谨以此故事,献给所有失去挚爱的人。[1]

作者简介

张小娴,祖籍广东开平,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传理系。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是继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 1985大学时代边工边读,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任当编剧,5年之后转工去亚洲电视,1993年偶然为编剧协会替《明报》撰写两则专栏,得到赏识,开始在《明报》先以《娴言娴语》后用《贴心感觉》开专栏,1994年第一部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在《明报》上连载,一炮而红,1995年结束10年编剧生涯正式成为专职作家,1995年6月在《苹果日报》开专栏“禁果之味”,随后加盟皇冠出版社,并于当年出版《三个ACup的女人》,成功地打动了港台读者。1997年5月,她出版的《荷包里的单人床》一书,除打进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之外,还持久走红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之后,她的《再见野鼬鼠》《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雨》《三月里的幸福饼》《汉仔夫妇》系列作品相继问世,销量数以十万计,张小娴风头席卷全球华文地区,直逼国际出版市场。1998年她创办了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杂志《AMY》,任总编辑至今,现为香港皇冠出版社签约作家,为《经济日报》撰写专栏,是香港著名的畅销言情小说家。[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