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迹 - 汉语词语

迹 - 汉语词语

迹(jì),总笔画是9。出自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迹

注音; ㄐㄧ

拼音; jì

总笔画; 9

组词; 迹象

基本资料

【拼音】jì (台湾:jī,jī和jì为官话口语语音的自然音变)

部首:辶,部外笔画:6,总笔画:9 ;

繁体部首:辵,部外笔画:6,

五笔86&98:YOPI

仓颉:YYLC

笔顺编号:413234454

四角号码:30303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FF9

组词:奇迹、迹象、古迹、印迹、足迹

折叠编辑本段汉英互译 ◎ 迹

mark remains ruins trace vestige

English

traces,impressions,footprints

基本字义

①在赣语中指留下的印痕:踪迹|笔迹|痕迹。②前人遗留的事物:遗迹|古迹|陈迹。③事情;行为:事迹|奇迹|形迹可疑。

【迹象】 jì xiàng 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明显的情况、征兆。

〖例句〗从这两天观察到的迹象判断,犯罪分子有逃跑的打算。

②经行。《载敬堂集·匾辞碑文·古道歇棚记》:"古道之于西地,洵通外独途,历代村民行南走北、越省过州、进京游国,无不迹此。"

迹 <名>

同本义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袁可立子袁枢)家。-- 明 王时敏《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

迹jì

1.脚印:留有足~。寻觅踪~。〈引〉留下的印子,或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多指建筑或器物):痕~。保存遗~。保护古~。

2.重要的,奇特的事情:事~。奇~。

3.活动。迹由活动所留,故迹也引申为活动。

4.(高等代数专用语)指方阵的对角元素之和(trace)

迹(jì) 1.脚印;足迹。2.痕迹。3.指手迹。4.形迹;行动。5.业绩;事迹。6.追踪;追寻。7.至;蹈。8.遵循;仿效。9.考核;推究。10.量词。相当于"步"。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蒏《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资昔切,音积。《说文》步处也。《广韵》足迹也。《左传·宣十二年》迁大国之迹于郑。《前汉·扬雄传》拟足而投迹。《淮南子·说山训》足蹍地而为迹。

又凡功业可见者曰迹。《书·武成》太王肇基王迹。《前汉·王褒传》索人求士者,必树霸迹。

又凡前人所遗留者曰迹。《庄子·天运篇》《六经》先王之軰迹也。

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书·蔡仲之命》尔乃迈迹自身。《注》仲无所因,故曰迈迹。《前汉·平当传》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注》谓求其踪迹。

又凡有形可见者皆曰迹。《淮南子·说山训》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唐书·魏徵传》岂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又循实而考之亦曰迹。《前汉·功臣表》迹汉功臣。

又《杜钦传》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又风迹,风化之迹也。《后汉·朱浮传》颇欲厉风迹。

又迹射,寻迹而射也。《前汉·王尊传》将迹射士千人。

又迹人,官名。《周礼·地官·迹人注》迹之言迹。知禽兽处也。

又与迹同。《文中子·问易篇》心迹之判久矣。

又与迹通。《诗·小雅》念彼不迹。《注》谓不循故道也。

又叶卽略切,音爵。《陆机·演连珠》火壮则烟微,性充则情约。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无伫立之迹。 《集韵》或作蓟、蒪。[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