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追风筝的人(乐文欠音)

追风筝的人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追风筝的人》中国当代作家乐文欠音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追风筝的人

在我们的认知中,一提到阿富汗,可能想到的都是炮火、战争。诚然这里不是一个给儿童童年的地方。但是这本书让我知道阿富汗不只有枪火血泪还有文学中的柔情似水。一本好书不存在背景的局限,更不会有年代的疲劳。记得以前一个思想深邃的同学跟我说我一句话:经典名著中的艺术,永远不会有审美疲劳。

引起共鸣的文字肯定是道出了你我成长背后的真实。初读《追风筝的人》,一看见这个书名的第一感想就是风筝肯定是个什么意象。带着疑问我似乎从书本中读出了情感方面的亲情、友情、爱情,也有品质方面的正直、善良、忠诚等一些人类文明中的正能量。

追风筝,我觉得是那个罪恶的主人公阿米尔在追,追尽了自己的一生浮浮沉沉。童年的阿米尔追的是一份摆脱罪恶,从出生便有的那份恶里走出来。人性本恶论早而有之,对于两个放风筝、追风筝的男孩,一主一仆,身份一高一低,灵魂一恶一善。为了捡回少爷的风筝任人责打到底是愚忠与奴性还是赤子之心,那句充斥在童年部分的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我想已经诠释出了所有的欺骗、谎言与罪恶。而不像其他作品中把孩童都描绘的天真浪漫,本书却是刻画了一个卑劣、自私甚至恶心的主人公形象。我觉得这就是从另一面来反应主人公的成长。荀子主张,人生来都是坏的,只是坏的程度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呢,主人公阿米尔生来就是好的只是程度不够,需要时间、经历、轮回乃至罪恶去成熟,去让那渺小的好去长大,去追到他人格中需要的所有人格。就像《致命ID》中讲的那样去消灭那些所有坏掉的人格。

小说的结构也很清晰,从童年的犯罪到中年知道仆人及兄弟的的赎罪,再到最后的面对救赎的善良。小说安排了很多高潮,童年追风筝的那一段就交代了恶的种子。最最精彩的也是阿米尔内核成长的最多的一段高潮,便是阿米尔被反社会分子毒打的那一段,那孔武有力的描绘出的拳头仿佛打去了阿米尔身上的七宗罪里的全部坏人格。剩下的便是罪恶导致的善行。和再次成熟后握紧在手中的风筝,载着他二十年的友情、亲情,还有他的兄弟、朋友。所以,当你不在逃避那些坏掉的人格,直面上真实的自己,那便能追到心中的风筝,找到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所以的风筝起飞的过程中,按照阿富汗的习俗来看,只会有一个人在脆弱的线断了的风筝中成为那个追到风筝的胜利者。作为芸芸众生,最能做到就是以正确的眼光,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去追寻前方的风筝。不要总以活得苟且为借口,去体验懦弱、沉溺谎言还觉得理所当然。

或许你我也应该成熟,不要让人生变成一具皮囊打包带走一颗心的羁旅。

小说结局并没有在我几个晚上的期待中变得美满团圆。但却独具匠心,那个尚未盛放就已经凋谢的梦想,那个阿米尔和妻子对索拉博的梦想,或许终有一天,得以绽放。那个阿米尔年轻时喜欢过的女子与阿米尔的对话,让我久久无法释怀。那个女子在结婚前告诉阿米尔关于自己过去的事情,问他还能不能接受她。阿米尔回答:当然。《相忘于江湖》里面曾经说过: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一个人,得经历到多少苦难与折磨、荆棘与坎坷,才能慢慢磨去棱角,丢弃傲慢与偏见,看遍战争与和平。忘掉自私,丢下执念。接受平静的忍耐,缺失的遗憾。

毕竟,生活不是文学小说,生活也总会继续。我们大多时候都会像作者写的那样,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着像埃及那些不得不停下来等等灵魂的赶路人,那样风尘仆仆…

本书之所以被称为“感动千万人之作”。小说中穿插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以及作者本人乃至社会上很多人的经历为原型,那个成熟的阿米尔走在了你我前面。

那个从小长大的孩子

也许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那些阴暗面,圣经中的七宗罪也可能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能够真诚的去面对,去改过,没有什么是令人羞耻的,直面错误确实令人痛苦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内心的恐惧而让我们变成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因为只有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才不会有痛苦。最后让我们记住拉辛汗的那句话,当罪恶导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赎。

夜深了,这个救赎与成长的故事,终于告一段落。

[1]

作者简介

乐文欠音,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