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追風箏的人(樂文欠音)

追風箏的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追風箏的人》中國當代作家樂文欠音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追風箏的人

在我們的認知中,一提到阿富汗,可能想到的都是炮火、戰爭。誠然這裡不是一個給兒童童年的地方。但是這本書讓我知道阿富汗不只有槍火血淚還有文學中的柔情似水。一本好書不存在背景的局限,更不會有年代的疲勞。記得以前一個思想深邃的同學跟我說我一句話:經典名著中的藝術,永遠不會有審美疲勞。

引起共鳴的文字肯定是道出了你我成長背後的真實。初讀《追風箏的人》,一看見這個書名的第一感想就是風箏肯定是個什麼意象。帶着疑問我似乎從書本中讀出了情感方面的親情、友情、愛情,也有品質方面的正直、善良、忠誠等一些人類文明中的正能量。

追風箏,我覺得是那個罪惡的主人公阿米爾在追,追盡了自己的一生浮浮沉沉。童年的阿米爾追的是一份擺脫罪惡,從出生便有的那份惡里走出來。人性本惡論早而有之,對於兩個放風箏、追風箏的男孩,一主一仆,身份一高一低,靈魂一惡一善。為了撿回少爺的風箏任人責打到底是愚忠與奴性還是赤子之心,那句充斥在童年部分的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我想已經詮釋出了所有的欺騙、謊言與罪惡。而不像其他作品中把孩童都描繪的天真浪漫,本書卻是刻畫了一個卑劣、自私甚至噁心的主人公形象。我覺得這就是從另一面來反應主人公的成長。荀子主張,人生來都是壞的,只是壞的程度不一樣;為什麼我們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呢,主人公阿米爾生來就是好的只是程度不夠,需要時間、經歷、輪迴乃至罪惡去成熟,去讓那渺小的好去長大,去追到他人格中需要的所有人格。就像《致命ID》中講的那樣去消滅那些所有壞掉的人格。

小說的結構也很清晰,從童年的犯罪到中年知道僕人及兄弟的的贖罪,再到最後的面對救贖的善良。小說安排了很多高潮,童年追風箏的那一段就交代了惡的種子。最最精彩的也是阿米爾內核成長的最多的一段高潮,便是阿米爾被反社會分子毒打的那一段,那孔武有力的描繪出的拳頭仿佛打去了阿米爾身上的七宗罪里的全部壞人格。剩下的便是罪惡導致的善行。和再次成熟後握緊在手中的風箏,載着他二十年的友情、親情,還有他的兄弟、朋友。所以,當你不在逃避那些壞掉的人格,直面上真實的自己,那便能追到心中的風箏,找到那個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所以的風箏起飛的過程中,按照阿富汗的習俗來看,只會有一個人在脆弱的線斷了的風箏中成為那個追到風箏的勝利者。作為芸芸眾生,最能做到就是以正確的眼光,清醒的頭腦,堅定的信念去追尋前方的風箏。不要總以活得苟且為藉口,去體驗懦弱、沉溺謊言還覺得理所當然。

或許你我也應該成熟,不要讓人生變成一具皮囊打包帶走一顆心的羈旅。

小說結局並沒有在我幾個晚上的期待中變得美滿團圓。但卻獨具匠心,那個尚未盛放就已經凋謝的夢想,那個阿米爾和妻子對索拉博的夢想,或許終有一天,得以綻放。那個阿米爾年輕時喜歡過的女子與阿米爾的對話,讓我久久無法釋懷。那個女子在結婚前告訴阿米爾關於自己過去的事情,問他還能不能接受她。阿米爾回答:當然。《相忘於江湖》裡面曾經說過:回憶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場宿醉。一個人,得經歷到多少苦難與折磨、荊棘與坎坷,才能慢慢磨去稜角,丟棄傲慢與偏見,看遍戰爭與和平。忘掉自私,丟下執念。接受平靜的忍耐,缺失的遺憾。

畢竟,生活不是文學小說,生活也總會繼續。我們大多時候都會像作者寫的那樣,不關心開始或結束、成功或失敗、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顧着像埃及那些不得不停下來等等靈魂的趕路人,那樣風塵僕僕…

本書之所以被稱為「感動千萬人之作」。小說中穿插了人類文明的歷史,以及作者本人乃至社會上很多人的經歷為原型,那個成熟的阿米爾走在了你我前面。

那個從小長大的孩子

也許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那些陰暗面,聖經中的七宗罪也可能無處不在,只要我們能夠真誠的去面對,去改過,沒有什麼是令人羞恥的,直面錯誤確實令人痛苦的,但我們不能因為內心的恐懼而讓我們變成沒有良心、沒有美德的人,因為只有沒有良心、沒有美德的人才不會有痛苦。最後讓我們記住拉辛汗的那句話,當罪惡導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贖。

夜深了,這個救贖與成長的故事,終於告一段落。

[1]

作者簡介

樂文欠音,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