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逵度支监嵩山崇福宫
《送任逵度支监嵩山崇福宫》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的作品之一。
曾巩生于1019年,1057年中进士后,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1060年经欧阳修举荐,分别任过馆阁校 、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1]整理工作。后经本人要求,先后任越州通判,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任地方长官十二年。一心为民,所到之处,都关心和帮助解决人民疾苦。
“ |
汉阳门下士,车骑幕中宾。 志节初皆壮,风流久更新。 枢庭承远派,郎位袭清尘。 雅淡琴声古,温纯玉性真。 诗书来射策,慈惠起临人。 淮海褰帷久,褒斜叱驭频。 政平无横史,刑省绝冤民。 汴路扬旌出,吴门拥节巡。 持权心似水,待物气如春。 懋德垂承诏,遗荣遽乞身。 行高宁系俗,道胜不忧贫。 北绝分琳馆,西归近紫宸。 鸿飞开羽翼,骥逸圳精神。 却理烟霞宅,重寻水石禽。 青嵩销鹤怨,碧洛见鸥驯。 故友欣联璧,诸儒慕垫巾。 学兼鸿宝异,兴与赤松亲。 激劝留方册,惊传动缙绅。 浮云虽抗意,仄席正逢辰。 只恐尊廉退,丁宁致软轮。 |
” |
— [北宋]曾巩 |
目录
教育贡献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以“仁”为怀。
曾巩在王安石变法[2]期间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他师承司马迁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强调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
曾巩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他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曾巩治学严谨,每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 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州学风。在南丰“子固公园”,有曾巩幼时读书处──读书岩、曾文定公祠、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亦建在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