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 王之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別是一首五言古詩,為送友人歸隱的詩,其採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展現出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其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他對自己的現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卻詩意盎然,可謂詞淺情深,意味深長
原文
王之渙〔唐代〕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東風 一作:東門)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譯文
春風中的排排楊柳樹,沿着護城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綠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應該是要分別的人兒太多。
創作背景
王之渙與友人在長安城外離別時,正好是楊柳生長的春季,於是王之渙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送別》。
簡析
《送別》是一首五言古詩,為送友人歸隱的詩,其採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展現出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其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他對自己的現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卻詩意盎然,可謂詞淺情深,意味深長。
賞析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寫景,不僅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還渲染出濃厚的離別情緒。「東門」點名了送別的地點在長安青門,「青青」表明楊柳的顏色已經很綠,表明時間是在暮春時節。「楊柳」是送別的代名詞,於是一見楊柳,就讓人想到離別。綠色的楊柳樹夾雜在御河兩岸,看似恬靜的環境反襯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不舍。且首句是遠望所見,第二句是近觀所見。在遠與近的距離感中,詩人送友的踽踽長街的身影得以體現,襯托出捨不得惜別卻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這兩句是抒情,通過側面描寫出送別人多。一個「苦」字,既是攀折楊柳而不便之苦,也是離別的愁苦。至於詩人自己折了楊柳沒有卻隻字未提,更襯托出了詩人的送別的深情。後兩句看似平淡,仔細咀嚼,意味深長,詩人折或者不折楊柳,內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首送別詩短小精悍,言淺意深,依依惜別之意,躍然紙上。縱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之渙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