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殷孝伯之咸易教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送殷孝伯之咸易教谕》是一首明朝诗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也有着丰富的表现和发展。
明初的诗坛在政治背景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在创作中表达了时代的创伤和个人的遭遇,以及在特殊环境中产生的忧郁与彷徨,形成了凝重悲怆的基调[1]。
“ |
圣代崇文化,贤良起草莱。 凤鸣旸谷日,鱼跃禹门雷。 匠石无遗弃,洪纤在剸裁。 咸阳秦赤县,博士楚宏材。 话别嗟吾老,横经羡子才。 渡江淮浦迥,溯颍蔡河开。 红树迎官舫,黄华映酒杯。 纪行应俊逸,览古定徘徊。 遵陆由梁苑,冯虚自吹台。 汲京城屹屹,艮岳石巍巍。 蹋月车鸣铎,嘶风骑卷埃。 吴音伧父讶,儒服虏人猜。 应为青山住,知悬白日隤。 解鞍依近郭,纵马龁枯荄。 风急狐狸啸,天高鸿雁哀。 诗情秋共澹,乡梦晓同催。 喜见烽烟息,愁听驿鼓槌。 虎牢悲战骨,缑岭觅仙胎。 岳仰嵩高峙,河看砥柱裁。 山川犹巩固,风物亦奇侅。 鸡唱函关启,龙飞太华来。 碑亭矜汉好,浴殿吊唐灾。 望极吴天末,行穷渭水隈。 别家倾菊酿,到县动葭灰。 多士争先迓,诸生获后陪。 献菹芹实豆,舍菜酒崇罍。 五传遗经在,三馀万卷该。 尊王明大义,抑伯黜渠魁。 寒榻皋比设,朝槃苜蓿堆。 树萱思奉母,援柱念提孩。 有弟能调膳,何邮不寄梅。 五陵还突兀,八水自萦回。 选胜筇扶手,遐观笏拄颏。 坏基留宿草,断础长荒苔。 异域多佳处,兹游寔壮哉。 丈夫四海志,肯使寸心摧。 |
” |
— [明代]袁华 |
明朝诗词风格
随着明朝的发展,文学风格和流派也在不断演变。从明初到明中叶,出现了多个文学流派和代表人物,如“台阁体”、“茶陵体”、“前七子”和“后七子”等。
台阁体: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内容多是应制、颂德之作,艺术上讲究雍容典丽,缺乏生气。
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主张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对声调节奏掌握。
前七子与后七子:分别提出了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和复古、模拟、少创新的主张。其中,“前七子”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等,“后七子”包括李攀龙、王世贞等。
晚明时期,文学风格进一步多样化,出现了以袁宏道为中心的“公安派”,他们主张直写胸臆的抒情特征,清新轻逸的艺术风格3。
袁宏道:倡导“性灵说”,主张在学古中贯穿作家个人的真情实感,力求学古与求真的统一。
明朝的文人诗词经历了从明初到晚明的演变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流派。这些发展和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也展示了文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探索和追求。通过对这些文学遗产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文人诗词的独特魅力和发展轨迹[2]。
参考文献
- ↑ 第九讲:明代文学,搜狐,2017-05-12
- ↑ 国学常识——诗的种类大全,搜狐,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