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资政·好问逢真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送赵资政·好问逢真主》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的作品之一。
曾巩生于1019年,1057年中进士后,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1060年经欧阳修举荐,分别任过馆阁校 、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1]整理工作。后经本人要求,先后任越州通判,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任地方长官十二年。一心为民,所到之处,都关心和帮助解决人民疾苦。
“ |
好问逢真主,能言迈古风。 犯颜天意沃,造膝众情通。 弹治心忘势,澄清谊匪躬。 朝廷推指佞,都邑避乘骢。 白简威方厉,青规遇更隆。 析符霄汉上,开幕斗牛中。 里聚追胥息,阶庭讼缿空。 纪纲官特峻,帷幄地弥崇。 吏治连城肃,仓储绝塞充。 锦官清镇俗,玉垒静临戎。 膏泽涵荒阻,春阳煦滞穷。 钧衡求隽望,龟筮协渊衷。 间出千龄合,平居一德同。 股肱康事力,舟楫济川功。 远大经纶略,精微献替忠。 夕冰分外阃,昼锦过江东。 比户仁声入,提封喜气融。 信深销众伪,明盛破群蒙。 正洽讴歌美,俄更节制雄。 保民追吕尚,分土继逢公。 淄水移幢碧,牛山驻旆红。 鱼盐方舸集,绮绣万箱丛。 少憩驱千骑,行归冠百工。 衮衣天下咏,岂独是倥侗。 |
” |
— [北宋]曾巩 |
教育贡献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以“仁”为怀。
曾巩在王安石变法[2]期间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他师承司马迁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强调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
曾巩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他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曾巩治学严谨,每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 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州学风。在南丰“子固公园”,有曾巩幼时读书处──读书岩、曾文定公祠、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亦建在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