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回顾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向北方逃难途中多亏重表侄王砅帮助他脱离险境,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之情。[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2]

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尔祖未显时,归为尚书妇。

隋朝大业末,房杜俱交友。长者来在门,荒年自糊口。

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帚。俄顷羞颇珍,寂寥人散后。

入怪鬓发空,吁嗟为之久。自陈翦髻鬟,鬻市充杯酒。

上云天下乱,宜与英俊厚。向窃窥数公,经纶亦俱有。

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八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

下云风云合,龙虎一吟吼。愿展丈夫雄,得辞儿女丑。

秦王时在坐,真气惊户牖。及乎贞观初,尚书践台斗。

夫人常肩舆,上殿称万寿。六宫师柔顺,法则化妃后。

至尊均嫂叔,盛事垂不朽。凤雏无凡毛,五色非尔曹。

往者胡作逆,乾坤沸嗷嗷。吾客左冯翊,尔家同遁逃。

争夺至徒步,块独委蓬蒿。逗留热尔肠,十里却呼号。

自下所骑马,右持腰间刀。左牵紫游缰,飞走使我高。

苟活到今日,寸心铭佩牢。乱离又聚散,宿昔恨滔滔。

水花笑白首,春草随青袍。廷评近要津,节制收英髦。

北驱汉阳传,南泛上泷舠。家声肯坠地,利器当秋毫。

番禺亲贤领,筹运神功操。大夫出卢宋,宝贝休脂膏。

洞主降接武,海胡舶千艘。我欲就丹砂,跋涉觉身劳。

安能陷粪土,有志乘鲸鳌。或骖鸾腾天,聊作鹤鸣皋。

鉴赏点评

《王直方诗话》:叙事如老杜《送表侄评事》云:"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从头如此叙说,都无遗。其后忽云:"秦王时在坐,真气照户牖。"再论其事,他人不敢更如此道也。

《唐诗归》:钟惺云;前段不过叙中表戚耳,忽具一部开国大掌故,无头重之患。自"往者胡作逆"以下,只是乱离相依,饮食仆马细故,无端无委,无转无接,首尾不应,细大不论,胸中潦倒,笔下淋漓,非独诗,即看作一篇极奇文字亦可。自传叙事体,入诗奇,作起语尤奇(首四句下)。谭云:"真气到林薮","真气惊户牖",一幽一爽。钟云:千载如生,是太史公传荆轲、鲁连笔意("秦王"二句下)。

杜臆》:前半篇叙述往事,曲折矫健,有太史公笔力。……"凤雏无凡毛",转语得力。"飞走使我高",语亦可笑;然上云"委蓬蒿","高"与"美"反相照。"右持腰间刀,左牵紫游缰",左右隔联作对,句法新异。

《杜诗详注》:申涵光曰:此诗似传似记,声律中有此奇观,更足空人眼界。此夔州以后之诗,挥酒任意而出之者,如"寂寥人散后,入怪鬓发空",乃隔句呼应;"右持腰间刀,左牵紫游缰",乃隔联斜对,与秦蜀诸诗,谨严融洽者,固不同也。

《新唐书》载王圭母李氏语,与此诗不合,亦无陶母剪发事。而公诗云云,不应不实,始知国史或有缺讹,而诗史信为可据也。至其起句老气横九州,真诗中巨灵手。

《唐诗别裁》:传志体作诗,真大手笔。倒补"秦王"二句,史公能有此笔法("秦王"二句下)。"凤雏句",接入评事("凤雏"句下)。"左""右"字,参差变化。("右持"二句下)。因交趾有丹砂,故以游仙意作结,亦送人一体("我欲"六句下)。

读杜心解》:是诗滔滔莽莽,如云海蜃气,不得以寻常绳尺束量之。

《杜诗镜铨》:李云:前半太史公得意之文,后半亦直叙,如长江出蜀,当看其一往浩瀚。李云:真如钜鹿之战,读之神王("子等"八句下)。通首两韵倒底,与《大食刀歌》同。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4]

盛唐伟大的诗圣杜甫是大家都喜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很多诗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就表现了作者济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也表现了他的圣人情怀。[5]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