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逍遥咏181-190首

逍遥咏181-190首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逍遥咏181-190首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赵光义

逍遥咏181-190首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作品之一。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1]

目录

正文

一八一

得一便须休,真空象外求。 昭然宽世界,幻化似浮枢, 秘隐玄中理,幽深事莫投。 天涯无畔岸,宝月顺波流。

一八二

道妙怀真纪异常,人间天上若存亡。 潜机物类多中觑,纳取虚无定久长。 碧落遨游归洞府,黄金不买自馨香。 参同契合诸经说,精魄夺来烂紫光。

一八三

因缘业障遇真稀,黄帝乘龙岂是非。 达识尚凝常恍惚,愚蒙学解故相违。 华池秘密人天授,神室光扬日月辉。 智者无言皆口嘿,敢将容易论玄机。

一八四

刚气纵横合,无人到所思。 浮生看即易,至理杳难知。 返覆因兴念,恒持入远期。 孤云霄汉外,花见晚霜悲。

一八五

何处堪依仗,经心便皱眉。 世情多诡诈,业重信愚痴。 取次招他谤,违非不自知。 貌恭无德行,祸福在修持。

一八六

气类须相假,阴阳造化成。 离凡知有圣,得外更求精。 先秘庚辛理,后传戊己名。 真铅归一体,交感自长生。

一八七

要知逆顺莫相非,广演周遮隐玄机。 先说艰难后始说,精穷运化遂相依。

一八八

真境堪依仗,周迁四叙移。 人忙闲圣迹,心达罢狐疑。 俊造皆流品,逢能即是师。 二从寒暑变,

一八九

户牖常开闭,升沈倏忽中。 龙吟深邃理,虎啸语言通。 南北思长远,东西道不穷。 炎光收月魄,桂树发花红。

一九O

皇天无不照,福业重来轻。 背正堪何益,归真道自成。 本元宗一体,功行录三清。 几许解吾意,慈悲早益平。[2]

作者简介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3]

历代评价

宋史》: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