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透过窗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透过窗户》收录了作家巴恩斯在《纽约书评》《伦敦书评》《卫报》等处发表的十七篇文学评论及一则短篇小说。评论对象包括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奥威尔、吉卜林、福特、梅里美、维勒贝克、海明威、厄普代克等人。

作为英国当代文坛首屈一指的小说家,巴恩斯亦是一位优雅风趣 的文学评论家。在他的笔下,作家的形象跃然纸上:奥威尔的寄宿学校经历如何影响着他的写作?吉卜林每年都在法国自驾游,对法国他有怎样的情愫?伊迪丝·华顿预支八千美元天价稿费匿名赠予亨利·詹姆斯;莉迪亚·戴维斯对《包法利夫人》不是很有热情,但她的译本却是蕞好的……

透过这一扇扇文字之窗,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最好的小说,以及关于生活的真相。

◎ 英国首屈一指的当代作家、布克奖常客朱利安·巴恩斯

《伦敦书评》《卫报》《纽约客》……文学随笔首度结集

巴恩斯曾以成名作《福楼拜的鹦鹉》引爆文坛。这本随笔集里有:奥威尔的大象、福特的普罗旺斯、吉卜林的汽车、梅里美的古城堡、厄普代克的兔子……

◎他寻访真相,引出作家生平与创作的枝枝蔓蔓。真实还是虚构?

这些事物让他乐于回家:浴室、扶手椅、薄荷酱、烧得正好的新鲜土豆、黑面包、果酱、用真正的啤酒花做的啤酒。(奥威尔)

在旅行时,他却像一位中产阶级的汽车狂人。他喜欢计算行程公里数;也记下了车子每一次爆胎的经历。(吉卜林)

大名鼎鼎的作家们会端出什么食物来呢?…提及海明威,他们众口一词,认定他面前会放着一大堆烤肉、青枪鱼排和水牛肉块。他一只手端一杯啤酒,一只手握一把超大号刮刀,被大伙儿簇拥着。(海明威)

◎透过作家的生活,看见什么是“最好的小说”。

Quotes

小说不会机械地前进,它们会像生活一般彷徨、停顿、懒慵。

独处,但有人为伴:这就是读者的矛盾处境。

伟大的作家都深谙脆弱为何物。

到了晚年,早期的记忆悠悠回归,这些记忆弥足珍贵,假如将它们写成一个单层次的回忆录式的故事,那未免太浪费。

翻译不仅需要精通技艺,还需要想象力,把自己伪装成另一个作家。

◎ 特别收录短篇小说《致敬海明威》,三幅当代写作图景,致敬“永远不能被打败的”大师。

媒体评价

一本令人欣喜的、充满智慧的文学随笔集。——《金融时报》

妙趣横生,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有关小说及其作者的宝库。——The Millions

法国与死亡反复出现,巴恩斯是这两个领域敏锐的观察者。——《独立报》


作者简介

朱利安·巴恩斯 Julian Barnes:出生于1946年,英国当代作家。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是各大文学奖项的常客,曾获毛姆奖、梅第奇奖、费米娜奖、布克奖、大卫·柯恩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等。与伊恩·麦克尤恩、马丁·艾米斯 并称“英国文坛三巨头”。代表作品包括《终结的感觉》《福楼拜的鹦鹉》《时间的噪音》等。

译者简介

郭国良: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翻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译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浙江省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代表译作有《赎罪》《终结的感觉》《水之乡》《无可慰藉》《月亮虎》《被释放的祖克曼》《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等。

原文摘录

他对物质享受、服装、时尚、运动和任何形式的无聊之事都丝毫不感兴趣——除非那种无聊活动能像海滨明信片或青少年杂志一样引发某种更广阔的社会思考。他喜欢树木和玫瑰,很少提到性。他偏爱的文体散文,也是典型的英式文学。此外,他一人独行、专讲真话、不近人情,而这一点,英国人常自诩说,还有什么能比这一点更具英伦风范的呢? 对于一位作家而言,懦弱往往要比勇敢更为有趣,正如失败要比成功更为精彩。

书评

法国漫画家桑贝的一幅作品描绘了一家二手书店的模样。楼上的一个房间里,高高的架子上摆满了书籍,而地板上空空如也,也没有客人,只有一只灯罩兀自悬着。右边,是琳琅满目的历史。左边,是对应排列的哲学。径直往前是一个差不多的区域,不同的是还嵌有一扇可俯视楼下街角的窗户。街角的左侧正走来一位瘦小的男子,戴着顶帽子。拐角的右侧走来了一位瘦小的女子,也戴着顶帽子。他们还看不到彼此,但是从我们这个有利位置来看,他们马上就要碰面了,也可能会撞个满怀。某些事情就要发生,我们即将见证。书店的这个部分就叫作小说。

简而言之,这活生生的画面,正是我作为一名读者同时也是一名小说家所一直深信的。比起任何其他形式的写作,小说更能阐释并拓展生活。当然,生物学也能解释生活。传记、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生物力学和生物心理学也能解释生活。但所有的生命科学都没有传记小说来得高超。小说告诉我们生活的终极真理:什么是生活,我们如何生活,生活何为,我们怎样享受和珍视生活,生活是如何走入歧途的,我们又是如何失去它的。小说是思维、心灵、眼睛、生殖器、肌肤之间的对话,也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交流。何为个体,何为社会的一部分,何为孤独。独处,但有人为伴:这就是读者的矛盾处境。孤独地聆听着作者在悄无声息中诉说你心中所想。而且—更大的悖论是—这位作者是死是活都无关紧要。小说使从未存在过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身边,他们就像你的朋友一样真实,也使已故的作者像新闻播音员一样富有生气。

因此,本书中大部分篇什都关涉小说及其相关体裁:叙事诗,散文,译作。同时也探究小说的机杼、成因以及弊端。归根结底,我们是叙事性动物,也是答案的探求者。蕞好的小说极少直接提供答案,而是别具匠心地提出种种问题。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