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通志·氏族略

通志·氏族略南宋著名史学家莆田人郑樵撰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成书。《通志》为通史性的志书,共200卷,其中第一略《氏族略》为考辨、论述姓氏的专著,共收录姓氏2255个。[1]

通志·氏族略

目录

基本信息

本名 通志·氏族略 [2]

所处时代 南宋

出生地 莆田人

主要作品 《元和姓纂》

该书参阅《元和姓纂》,将姓氏以其起源分为32类,缀以总论,附以四声,并列举姓氏混淆实例13种,旁征博引,考释甚详。尤其是总论13篇,对姓氏作了系统的学术探讨,对中国姓氏源流、氏族分合及世系衍派均有较详尽的论述,在中国姓氏学研究中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凡研讨姓氏文化者均以其为发凡起例之蓝本。

流传甚广的《百家姓》一书中,所收504姓,其姓氏源流的分类,均可归入《氏族略》所列32类之中。该书在姓氏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此外,郑樵还著有《氏族志》、《氏族源》及《氏族韵》等相关的姓氏学专著,是我国姓氏学研究中承前启后的著名学者。

六书略

《六书略》是讲解汉字形体构造的书,宋代郑樵撰,收在他所著《通志》内。"六书"即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说的指事、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6种造字的方法和原则。

许慎虽然给六书作了解说,可是在他的书里并没有把所收的9000多字总的加以区分。郑樵首创六书分类之学。他在《六书略》里不仅把六书都分别举例,而且又细加区分,又有所谓"形兼声"、"形兼意"之类,竟增多至12类,以文字牵就六书,未免于理不合。自此以后,元代戴侗有《六书故》,周伯琦有《六书正讹》,杨桓有《六书统》,明代魏校有《六书精蕴》,赵古则有《六书本义》,赵宦光有《六书长笺》,几乎把六书分类看做是研究《说文》的惟一途径,众说纷纭,走入歧途。

但郑樵本人对文字演进的趋势并不模糊。他在本书《六书序》 里说:" 象形指事一也,象形别出为指事。谐声转注一也。谐声别出为转注。二母为会意,一子一母为谐声。六书也者,象形为本。形不可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谐矣。五不足,而后假借生焉。"这些话还是有些道理的。郑樵还写有《六书证》,今已失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