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逻辑哲学论

逻辑哲学论》,现代西方分析哲学著作。路·维特根斯坦著。1921年由W.奥斯特瓦尔德以德文刊登在《自然哲学年鉴》上,1922年由C.奥格登翻译成英文,并在伦敦发行了德英对照版。中译本196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郭英译。1985年重印。本书由罗素的导论,《逻辑哲学论》序、正文等组成,共10.6万字。1988年3月,中国又出版了由张申府以《名理论》为名的译本。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通过研究语言的逻辑结构去确定究竟什么是能够被有意义地言说的,以便将不可言说的与可说和可思想的区分开来。正文简短精练,只有两万字的篇幅。它是用一种异乎寻常的文体写的——编号的陈述,大部分都很短,象格言一样。总共有7个主要命题,编号为1—7。每个最主要的命题(除了命题7)都跟着一些用十进制小数方式如:3、3.01、3.011、3.012、……安排的其他命题。在任何一个这样编号的陈述中,最后一个数字总是标志着对前面命题所包含的思想的解释、运用或扩展。例如:命题1、2和它们的从属命题规定了作为事实的总体或者作为现存事态总体的世界,还规定了作为对象的原子构成的事态。这些事实和事态就其本身而言都是简单的,并且构成了世界的实体。第3、4命题涉及到作为事实的逻辑图象的思想。思想本身与被描绘的事态有共同的逻辑形式;思想的真与假则取决于被描绘的事态是否存在。还谈到句子,说思想只有在句子中才能表达出来,它的内容才能被感知。命题5、6讨论真值函项。每一个有意义的句子都是句子要素的真值函项。真值函项与句子要素在逻辑上互不联系。句子要素是由指称对象的名字组成,因而不包含逻辑上的恒定性。句子要素是由于其指称的事实对象而有意义的。句子的逻辑形式由于其图象性质使我们无须懂得一个新句子要素,而对这个句子有所理解,也就是说句子具有含义。正是通过句子的含义,或者说通过句子的普遍形式,人们对世界的本质有所陈述。根据句子的图象理论,只有那些满足语言和实在共同具有的逻辑结构的东西才是可说的。接着阐述:什么是不可说的呢?认为,逻辑命题是永真的重言式,不是实在的图象,所以它是不可说的。但逻辑命题不是全无意义的,它显示了语言和世界形式的(逻辑的)性质。哲学也是不能说的。哲学不是一套学说,而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就是解释,就是使命题清晰,为思想划定界限。另外,对于世界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死亡、上帝,我们也什么都不能说。因为世界的总体就是我的语言的总体。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所以命题是可说的,而语言本身则是不可说的,它不在世界之内,也不在世界之外,仅仅是个界限,是可显示的东西。所以,旧形而上学的所有命题都是无意义的。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本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首先受这本书影响的是罗素和维也纳学派。虽然历史证明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作者的原意。本书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前期思想,在他的后期著作中对本书的某些观点作了修改。

作者简介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人的家庭。曾在德国学习工程学,后在曼彻斯特大学对哲学发生了兴趣。1911年到剑桥拜罗素为师,并着手写作《逻辑哲学论》。1914—1918年间参加奥地利军队,并在意大利被俘。1920—1921年间,与维也纳学派接触频繁。1929年重返剑桥从事科研和教学。1936年离开英国隐居挪威写作《哲学研究》。1939年再度重返剑桥,接替了摩尔的哲学教席,1947年辞职,隐居爱尔兰。主要著作还有《哲学研究》、《对逻辑形式的几点看法》和其他一些论文、笔记。

工具书的特点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1]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2]

视频

逻辑哲学论 相关视频

S04E48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
「读书与生活」好书推荐05期《逻辑哲学论》

参考文献

  1.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
  2. 工具书的特征,豆丁网,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