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四十一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道经·第四十一章》选自老子的《道德经》[1]。这一章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上面的话一样,“有无相生” 就是说有和无是并存的,没有有就没有无,相生相克。
“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
” |
— [春秋]老子 |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主要思想
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2]。 《老子》[3]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5]”。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视频
道经·第四十一章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国粹之道德经,搜狐,2015-10-28
- ↑ 关于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系列书有哪些?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腾讯网,2020-11-07
- ↑ 老子传承于后世的十大哲理!,搜狐,2020-12-01
-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新浪博客, 2013-05-21
- ↑ 国学日课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搜狐,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