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达格.索尔斯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连结 [jpg&action=click“达格.索尔斯塔”]

达格.索尔斯塔Dag Solstad ,1941年7月16日 - )生于挪威桑德菲尤尔,小说家,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是1960年代出现的最重要的挪威作家之一。

索尔斯塔的第一份职业是为当地一家报纸担任新闻记者。是善长写短篇实验小说作家

1965年,以短篇小说集《螺旋》(Spiraler)步入文坛,1970年,加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AKP)。他将政治观点与存在主义者的关切相结合,撰写了18部小说以及故事,戏剧,散文,以及非小说类作品,包括挪威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的官方历史以及有关世界杯的五本书。

作品风格创新且极具个人特色,被誉为挪威当代最重要作家。

也是最有机会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北欧作家。

至今已发表近30部作品,包括安德森教授的《夜》和小说11(第18书) 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早期作品

《古铜色!绿色!》1969年

描述了一个农民学生为摆脱自己有限的背景所做的努力。

《9月25日广场》1974年

他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厂工人日益增强的政治意识。

《背叛:战前岁月》1977年

小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挪威作了详尽的记载。

《战争:1940年》1978年

是一系列二次大战的小说,更直接的表述。

近代作品

《安徒生教授之夜》

在这个存在的谋杀之谜中,是圣诞节前夕,只有55岁的教授安德森(PålAndersen)独自一人,在他的客厅里喝咖啡和干邑白兰地。

他迷失了方向,看著窗外,看到一个男人在街对面的公寓里勒死了一个女人。没有举报犯罪,他因优柔寡断而瘫痪。

安达森教授的《夜》是一部令人不安但又极富娱乐性的小说,用达格·索尔斯塔德(Dag Solstad)的标志性简洁,黑暗和机智的散文写成。[1]

《11(第18书)》

“这个故事开始的时候,毕庸・汉森刚过五十岁,他正在孔斯贝格火车站等某个人……”

然而当他想到这件事已经做了,而且回想起当初有这个想法时感受到的那种疯狂吸引力,他就能够接受,并打从内心深处对自己把这件事执行到现在这个地步而觉得深深的满足。如今木已成舟,没有办法再回头,而这股深深的满足感和他当初想到可以把这样的事执行出来时感受到的魔力完全相符,就像一阵回声,一个内在的确认,感受到事情的连贯性,就像一条河流终于找到自己的航道,从此平静的流动,不为世人所见,流经他最深处的自我。 — 引自第239页(查看原文)[2]

评论

当代最受敬重的文学家之一村上春树为《11(第18书)》写下译者后记,他说:“这本书的文体和情节猛一看似乎相当保守,但整体呈现的模样绝对是前卫的。”[3]

《纽约客》主笔 詹姆斯·伍德说:他是讽刺作家,喜剧演员和实验者……索尔斯塔(Solstad)不断打破现有的形式,尝试并结合新方法-传统和后现代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

他的语言散发著新的老式优雅气息,散发出独特的光泽,独特而富于活力。 -卡尔·奥夫·纳斯加德

达格.索尔斯塔的长句回馈于自己,蜿蜒曲折地向著大海驶向河流。 — 守护者

获奖

1969年、1992年和1999年,挪威文学最高荣誉“挪威文学评论奖”。

1987年,获得北欧理事会文学奖。

2006年,布吕奇奖。

视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