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遣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遣遇》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遣遇》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了采蕨女的苦难遭遇和人民逃难以致村庄空无一人的现实,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忧愤。杜甫在诗中对统治者、官吏们为富不仁、横征暴敛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而对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则表达了深切的同情,真实反映了那个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渴望匡国济民的爱国之情。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在于结构安排得体,遣词准确、生动。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杜甫在由岳阳去往长沙的途中所作。安史乱后,人口锐减,田亩废耕,给土地兼并者以可乘之机,以至富者田连阡陌,贫无立锥之地。为了弥补国用不足,同时也对兼并加以抑制,代宗不得不改租庸调之法为以亩定税,分夏秋两季完纳。然终因政治腐败,政出多门,苛赋杂税,层层盘剥,人民不堪其苦。

诗人舟行于湘江上,看到岸上有民女采摘蕨菜卖钱纳税,心怀抑郁,虽欲自遣,事不可泯,因而赋诗。[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遣遇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遣遇》[2]

磐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

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

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缊袍。

词句注释

①磐(pán):一种屈形的玉或石作的乐器。磐折:形容作揖时弯腰的样子,这里有恭敬意。主人:指接待宾客的人。

②开帆:犹开船。驾:犹乘。

③春水:春天的江河之水。满:指涨满。南国:泛指我国南方。

④朱崖:即丹崖,赤崖,红色的山崖,绮丽的岩壁。云日:本指云和日,有时亦偏指日光,有时亦偏指太阳。

⑤舟子:船夫。废寝食:即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常形容专心致志。

⑥飘风:旋风,暴风。争:争夺。操:操纵。

⑦行:(车船)行驶。匪:通"非"。不,不是。 利涉:顺利渡河。

⑧尔:谓船夫。从者:随从人员。亦指仆从,帮忙的。劳:操劳。

⑨石间:山间。石,犹山。采蕨(jué)女:采蕨菜的妇女。

⑩鬻(yù)市:上市买卖。输:交纳。官曹:官吏的办事机关;官吏的办事处所。

⑪百役:各种战役,亦指各种劳役。

白话译文

岳阳我恭敬地辞别了当地的主人,扬帆开船,乘驾波涛顺湘江南下。

春水涨满了南国,在阳光的高照下,湘江两岸崖壁赤红,山河显得绮丽。

船夫废寝忘食辛苦行舟,然而那回旋风掀起恶浪,不时地与船夫竞控船桨。

这次行船颇不顺利,特意多谢船老大及船夫一路辛苦了。

在途中我见到山间有一位采蕨菜的妇女,为向官府交纳税赋而到市上出卖蕨菜。

她的丈夫被各种劳役折磨而死,日暮时回到空荡荡的荒村中看到四壁皆空她号啕大哭。

所听到和看见的情况大致相同,官府的侵夺剥削已经到锥刀之末。

况且那班显贵的官员多么残暴,无仁厚之德,看待你们这些老百姓如杂生的野草。

收取钱税的门路真是多种多样,挣扎于死亡祸乱中众多的黎民百姓哀号声一片。

怎奈那些奸猾的小吏们,肆意掠夺老百姓的财物,造成老百姓在外逃亡。

自己庆幸还能顺从我生存的道理,尽管花开天暖,我甘愿穿着这破旧的绵袍。

名家点评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此篇中间大半,皆目击民穷,规切当事语。前后略及行综旅况,则以规世为主,慨已为宾。然以身事起,以身事结。中间特借穷民之尤困者,作自己波澜翻剔,则仍是安遇为主,伤时为宾。

清·杨伦《杜诗镜铨》:谓因所遇以自遣也。

清·佚名《杜诗言志》:与集中《潼关》、《石壕》诸篇相类。而吾独举此置解者,盖以此作之旨,在借此女可伤之事,以形容自家所处,则又此善于彼,犹为生理独遂也。是以所遇他人之苦,排遣自家所遇之苦,故谓之"遣遇"。然后知作诗之妙,顾又在于命题耳。

四川大学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程述章:此诗是古体,但遣词造语却准确、生动。如开头"磬折辞主人"句,表现诗人对主人感激、眷恋之情;"开帆驾洪涛"三句,描写开帆破浪,水满、云高的景观,五、六句"废寝食"、"争所操"表现船夫们废寝忘餐、争分夺秒地与风浪搏斗的情景等都是实例。再如"贵人岂不仁"二句,先用反语:"贵人岂"是"不仁"之人,紧接说:他"视"你"如"同"莠蒿"。唱叹有致,转觉生动可喜。

作品鉴赏

一至八句述舟行风涛之险.杜甫在岳阳受到当地朋友热情款待,在一个春水泛滥红日高照的时刻,躬腰告辞主人,乘着帆船,沿湘江南行。从岳阳到长沙是逆水行舟,朱崖澄澈,江涛汹涌,又遇恶风,可以想见,舟行极不顺利。诗人没有用夸张手法正面描写,"舟楫风涛之险",却着力描写船夫、仆役废寝忘餐地与风浪搏斗,战胜艰险的经过。

九至二十句描写沿途所见官府横征暴敛迫使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浦起龙说:"中十二句,从'采蕨'寡妇触发出来,随以'闻见略同'句,推广畅论,极淋漓恺恻之致。"作者见到沿江山石间采蕨的妇女,因无钱缴纳苛捐杂税,只得把采来的野菜送到市场出售,用卖得的钱向官府交税。而她的丈夫此时已被繁重徭役折磨致死,她疲惫不堪,回到人烟稀少的村子,触景生情,号啕不止。诗人由亲眼见到令人摧肝折胆的悲惨景象,而联想平日听见与此大略相同的事例,同情之心由然生起。很显然,出现在诗人笔下的是具普遍意义的典型。 "贵人"们视人民如"莠蒿",他们残酷剥削人民,不放过"锥刀之末"的微利。他们和爪牙"黠吏徒"巧立名目,勒索,掠夺百姓财物,造成千家逃亡,嗷嗷告谁。他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表现了热爱人民的精神。

最后两句带有总结性质。诗人说,此次乘舟远涉,历尽风涛之险,固然劳苦极了,但同繁重徭役赋税压迫下的人民相比,自己总还能生活下去。尽管暮春三月百花盛开的时节还穿着旧棉袄,但也感到心"甘"情愿。这当然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话。一个曾经在朝廷任职的大诗人,在春暖花开季节尚无春衣更换,那么广大穷苦百姓当时生活的困苦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也反映了杜甫把个人生活置之度外,始终关心着广大人民的痛苦的博大胸怀。

此诗是杜甫晚年之作,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精神不减当年,对黑暗社会现实进行深刻揭露和辛辣讽刺,依旧放射出现实主义的光芒。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4]

盛唐伟大的诗圣杜甫是大家都喜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情感内敛、沉郁顿挫,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很多诗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就表现了作者济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也表现了他的圣人情怀。[5]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100秒看完杜甫的一生

参考资料

  1. 《遣遇》 古诗文网
  2. 《遣遇》 诗词文句网
  3.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4. 杜甫特别开心的一首诗,行文潇洒,颔联为千古绝对,不愧为诗圣 快资讯;发布时间;2020-06-04 11:06
  5.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