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鄧碧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鄧碧珊
出生 1874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知名作品



鄧碧珊(1874年-1930年),男,字辟寰,號鐵肩子, "珠山八友"之一,中國陶瓷美術大師。堂號晴窗讀書樓,江西省餘干縣人。清末秀才。科舉廢除後,在餘干縣從事教學,後來到景德鎮瓷業學堂任教習,於是一面代人書寫瓷字,一面功習魚藻畫技。[1]

早年靠繪畫瓷板肖像為生,陶瓷肖像結畫是他發明的。鄧碧珊專功魚藻兼畫花鳥,鄧碧珊的魚蟲,在設色上受東洋畫藝術的景響,他的筆及構圖又受宋畫的影響較深,他的早期花鳥又受嶺南畫派的影響,足見鄧碧珊先生孜孜以求,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

生平

早年經歷

1874年,鄧碧珊出生於餘干縣龍津鎮鄱陽湖邊的一戶人家。父親以打鐵為生,暇時也常下湖捕魚,母親勤勞節儉,家境較為殷實。兒時的鄧碧珊常隨父親下河捕撈,極喜魚兒。興致來時便伏於案幾之上以指沾水畫魚,並用指甲點鱗,頗見童趣天真。父親見小兒如此聰慧,自是疼愛有加,及至啟蒙之齡,便送入一家學堂念書。由於鄧碧珊聰明機敏,悟性極好,學業大有長進,練就了一手好書法,而且愛好繪畫,常自找些字畫來臨摹,成為家鄉小有名氣的秀才。1909年, 鄧碧珊在老家教私塾。

藝術生涯

1911年廢科舉制後到饒州(今波陽縣)陶業學堂任教,並嘗試陶瓷繪畫。1913年到景德鎮,初始以字畫為業,也常替人代寫瓷字。鄧碧珊早期主要畫山水,後繪瓷板肖像。他最早嘗試用馬尾織造的九宮格繪製人像,乃瓷製肖像畫創始人,景德鎮的瓷像畫家張洛山等均出其門下。鄧碧珊繪製的名人瓷像參加全國工藝品展覽,榮獲一等獎。大約40歲後,專事粉彩魚藻, 自成一家。

鄧碧珊文學藝術修養頗深,詩書畫俱佳,在當時的陶瓷美術界屬頗有才學者,深得景德鎮繪瓷藝人的敬重。王琦早期繪瓷像即由鄧碧珊傳授,並執弟子禮向鄧學習書法詩詞,在"珠山八友"中論書法藝術,鄧碧珊乃首屈一指。鄧碧珊雖為清末秀才,授業於傳統儒學,但他思想活躍,很能接受新生事物,具有首創精神。他不僅開瓷板肖像畫之先河,還不囿於傳統的中國畫手法繪瓷,大膽借鑑吸收日本東洋畫技法,這在當時的陶瓷美術界,可謂是獨闢蹊徑。

1928年,鄧碧珊加入由王琦發起的"月圓會",系"珠山八友"最早的成員,時年54歲。1930年,方志敏率紅軍攻下景德鎮,鄧碧珊因替被紅軍搶掠的受害者向紅軍討要被搶財產,而被紅軍槍殺,過早地結束了如日中天的藝術生命, 享年56歲。

作品賞析

歷史評價

鄧碧珊由一名鄉間私塾先生,成為景德鎮一代陶瓷美術名家,固然得益於他的資質聰穎,更憑藉他不囿成規、敢於創新的精神。其子鄧錫齡(又名鄧青蓮)、鄧碧蓀、孫鄧肖禹,曾孫鄧建新(又名鄧碧曾),鄧晨霞,鄧衛紅,鄧斌斌,嫡孫之子女: 程瑩(又鄧笑笑),均為景德鎮一代瓷畫名家。鄧碧蓀及其弟子張沛軒承其衣缽,亦為畫魚高手。鄧碧珊傳世不多且詩書畫皆絕的魚藻圖瓷藝畫,彌足珍貴,實乃不可多得。

後世紀念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鎮市民間民俗文化協會、景德鎮市民族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中心報江西省藝術工作委員會審核,提交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經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表決,一致同意追憶其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參考資料

  1. "珠山八友"之鄧碧珊 新浪 . 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