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份沉甸甸的愛(李紅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3年11月23日 (四) 17:58 由 柏拉图之恋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那份沉甸甸的爱'''<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那份沉甸甸的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那份沉甸甸的愛》中國當代作家李紅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份沉甸甸的愛

那份沉甸甸的愛

朱自清是先生、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他一生筆耕不輟,多見散文、詩歌、評論及學術研究著作。尤其是他的散文,並以縝密細膩、平易自然的風格獨步文壇。中年再品朱自清的散文集,已非是年少時閱讀的情境。越發理解《背影》其文深意與領悟作者的父子之間那份沉甸甸的愛了。他們父子倆間真摯的愛宛若一片花瓣飄落在我的心中盪起了漣漪,使我久久難以平靜。觸景生情,想起我與父母的生活點滴,那些刻骨銘心的過往……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朱自清的一生,可謂尋光而行,追光明心。也正因此,世界為他鼓掌。從小到大,他是我心中的一束光,一直激勵我前行。

《匆匆》一段這樣描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是啊,我的父親母親,你們又去哪裡?俗語:「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時至今日,我的父親母親都相繼匆匆地離開我們,這一走已有十餘年之久。我在想,是不是天堂一定很美,才讓他們一去不回?說真的,如果天堂真的很美,我也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再回,怕你看到中年曆經滄桑的我們會掉眼淚。

我的母親先於我父親離開人世。我的父親,自從母親離世後,父親不願意給他的孩子添麻煩,他就固執地獨居在楊集老家生活,沒有人照顧的日子,多是飢一口,飽一口維持度日。幾年後,父親終究未能抗爭過病魔,也匆匆追隨母親到天堂相聚了!

我的母親個頭不高,身形微胖,慈眉善目,溫婉善良,一生任勞任怨,默默奉獻。母性的力量勝過自然法則,而全世界的母親多愛子心切,愛孩子勝過愛自己!

記得我上中學時住校,每周回家,母親都會早早去菜市場買一些我喜歡吃的菜,為我精心烹製一頓可口的菜餚。小魚燒黃豆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讓我帶到學校能吃上好幾天。有一次,我因特殊事情臨時回家,時間緊,來不及久留。母親情急之下,匆匆為我抄點鹽黃豆,讓我攜帶,以備閒暇時充飢。豆在鍋中抄至九分熟,噴灑鹽水攪拌,冷卻後裝入儲罐即可食用。誰知這趟班車提前到站,我慌忙背上書包擠上車入座。母親情急之下將還沒有冷卻的鹽豆裝入玻璃瓶中,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向我入座的車窗口,個頭不高的母親,踮起雙腳,雙手將裝入鹽豆的玻璃瓶艱難地舉過頭頂,遞到車窗前,我連忙伸手去接母親手中的玻璃瓶,牢牢地抓住瓶蓋。誰知最悲催的一幕發生了!玻璃瓶突然發出咯吱一聲,瓶底脫落,瓶中的黃豆傾瀉而出,在我們倆驚呼聲中灑落於車窗內外。此時,班車緩緩開動,我望着窗外還站在原地窘迫、驚愕、呆滯的母親,一行熱淚奪眶而出。隨手撿起散落在車窗一粒鹽豆放在嘴裡,拌着淚水咀嚼,莫名的心酸與痛楚久久難以平復,母愛卻永藏我心。

中年危機,辛酸難耐

讀《背影》,真正理解為父親對子女的那份沉甸甸的愛,也是兒子對於父親的理解與釋懷。

文章首行:「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象徵着父親對孩子和家庭的愛,默默無言卻寬厚有力。

文中,把父親的狼狽描寫得淋漓盡致,着力「又借錢辦了喪事「幾字。還有,兒子一人渡江去浦口,父親終究放心不下,於是由先前「本已說定不送我」到「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最為經典的橋段便是父親越過月台替朱自清買橘子。他用「蹣跚--慢慢--穿過--爬上--攀着--上縮--微傾--努力」等一系列動作,把父親那段艱窘、辛勞,對兒子深沉的愛刻畫得入木三分。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從這片段中體現出中年人的崩潰從來都是悄無聲息的,即使家道中落、中年頹唐,力不從心。但作為父親,還想努力把最好的愛給兒子的那份酸楚。」

觸景傷懷,我已淚眼婆娑,情不自已想到了我與父母的生活過往。

我的父親身材偏瘦,兩眼炯炯有神,永遠是一副威嚴、不可侵犯的樣子。父親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性格耿直,做事嚴肅認真。父親一生也沒有和他的兒女們說過太多的話,他把對子女的愛都深深的埋藏在心裡。

最刻骨銘心的是我們姊妹四個上學交學費的事, 父親是手背後,低着頭,從前門走到後院,從後院來到前門,不停的轉悠,來回獨步,時而伸手想拿什麼,時而用腳踢着地上小物件,好像看那那不舒服,什麼都礙他的事!我們姊妹幾個聰明地趕緊避開,唯恐觸碰到父親的目光,引起他的不滿。中午飯,父親沒有及時上桌吃飯,也不知道他幹嘛去了!我們慌忙吃完飯,各自玩耍。到了要上學的時候,遠遠看見父親迫不及待地趕到家,從口袋裡拿出一大卷錢幣。錢幣被分成4小份。11元錢給我,妹妹和弟弟各9元,一共38元。父親叮囑我們一定要收藏好,不能弄丟了。父親說:「這些錢差點是我2個月的工資了,你們一定要認真學習,不能把錢往水裡丟,響都不響啊!賺錢不易,攢錢更難,誰要不認真學習,以後就把誰嘴吊起來,不吃也不喝」。我們懷揣着學費,感覺沉甸甸的,有千斤之重。上學的路上一步一小心,時不時地伸手去摸摸口袋,錢還在。於是,手捂口袋,一路飛奔,直到把錢交給老師,才徹底地吐出一口長長地粗氣。

母親三年生下我們四個孩子,當時的生活處境是一窮二白,無穩定的經濟來源支撐,日子過得異常艱辛。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我弟弟3歲那年,母親的乳房發生病變,乳房腫脹得如盆一樣大小。最慘的可是沒有錢看病,只能用單方蛤蟆皮扒在乳房上。乳房疼痛,使母親整天整夜不能休息。無奈,母親只能在衣不遮體的情況下,向父親所在單位領導求助,當他們看到母親的腫脹如盆口大的乳房時,嚇得連連後退!終於在良心和道義面前,解決了幾十元錢,幫助母親到醫院做了手術。據說,母親的乳房開刀,用紗布鏈條就用了一盆。出血都都用盆來計量。這次手術,當時姓謝的一名大夫主刀。謝醫生說:「生平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病例」!母親說:「貧窮讓她已經失去了為人要面子的尊嚴」。如果不向單位領導申請求助,估計年輕的母親就被病魔奪取了生命!望着搖籃中熟睡的孩子,母親說:「不,孩子不能沒有母親」!母親幼年喪母,體會到沒有母親的孩子是多麼的可伶與痛苦!不管如何,她不想讓我們姊妹四個再失去母愛!終於母親靠她頑強地生命力戰勝了病魔!獲得了新生!

知恩欲養,親不我待

作者自在車站與父親一別,沒了父親的庇護,少年意氣還是被柴米油鹽磨得一乾二淨。他也承認自己作為父親失敗的一面。兒子阿九才兩歲半時,因為特別愛哭,便將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頓。阿菜才過周歲,還不大會走路,就因為纏着母親的緣故,居然將她緊緊地按在牆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鐘,因此生了好幾天的病。他自怨自艾說:「孩子們的折磨,實在無可奈何,有時竟覺着還是自殺的好。」俗語:「養兒方知父母恩」,即是如此。他才明白原來世事不像年輕時那樣容易,世事人情這門學問自己似乎沒有父親修得好。

《冬天》一文中,寫到了年少時和父親一起吃白煮豆腐的情景:「屋子老了,雖點着'洋燈』,也還是陰暗……'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着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不是正餐,只是閒時吃着玩,因為冬天晚上冷,父親便安排大家這樣吃,可以暖和些。

此時朱自清筆下的父親是如此舐犢情深,字裡行間都充滿了他對父親深情地回應。只是父子倆真正言和,卻是在朱父大限將至時。

回想我的父親,小時候我們姊妹幾個,都很害怕父親,一般情況下,遠遠看見父親,都會有意識避開,能躲父親多遠就躲多遠。見到他時候,第一句話也就是會問我媽媽呢?叫我父親最多的時候,就是要吃飯的時候,我們只會生生地喊聲「我大大」吃飯了。

難忘的是每次一家子坐下來吃飯的時候,他永遠是坐在他那亘古不變的位置,一人一個桌面,從沒有人敢坐他的地方。父親他最愛吃的是豬耳朵、燒豆腐、臭鴨蛋等菜。記得每次要下小灶時候,都會先給我們姐妹三每人一份豬耳朵,最小的弟弟要多吃一塊,剩下地,他一個人慢慢地品味。他不勝酒力,每次只喝一小杯酒,也算是解饞。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應該是最幸福的日子,當時的滿足感勝過今天的山珍海味大餐。

記憶中,父親從來沒有像現在的孩子與爸爸之間顯現出的那份熱烈的父子情。他好像從來沒有抱過我們,也沒有過那麼親切。我們和父親之間的感情,不知道用何種語言描述,才能表達出那份厚重的感情來。我是家裡的長女,父親對我的愛,我隱隱約約地能感受到。他從不太多的說教我們,只是會默默地觀察着我們言談舉止。

記得第一次吃蜜棗的滋味,現在想起來還口留余香。那次父親遠遠看見我,跟我招手,我背着書包快速跑到他那裡,父親順手塞了兩個蜜棗給我,我第一次吃這個玩意,哇,甜到心,捨不得吃,放在口裡慢慢地化着吃,直至吃到棗核都捨不得丟掉。自那時起,體會到不善於言語的父親對我的愛。這件事,深深地烙在我的記憶里。

日子過得平平淡淡,整天為五斗米而折腰。為了能養活我們一家六口人。父親就自己半承包商業總社的一個店面。每月要上繳商業站的營業費!在車站哪裡租屋單幹,以便順便賣點茶水、水果、零星的副產品,好貼補家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四個孩子養大成人。為了生計,我們得忍受一次又一次的搬家與重建家園。偶爾還會遭遇到小偷的光顧。每次的家庭之災難,都會深深滴刺痛着我的心。我總感覺到有三座大山壓在身上,喘不過氣來!母親更是忍辱負重,她從沒有怨言,她沒有工作,卻付出遠遠大於自己的多倍勞力。我心疼母親,但是由於年齡太小、能力太弱,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無奈於行動上。

還記得我和母親經常要去挖爛泥墊屋基地。母親總是把重活的那頭放在自己的肩頭,她害怕將我壓傷了。因為我年齡僅有十一二歲。就這樣,我的肩頭還是留下了深深的塌陷。其次,脫土坯、拖煤打煤球、抬水、買糧食,生意上需要拖搽撒、拖水果等苦髒累的瑣事無一不經過母親的手。

往事一幕幕常浮現眼前,深入骨髓,永生難忘。

我的母親於68歲那年離開了我們,至今離開我們已經整整十三個年頭。她因摔斷腿僅僅28天時間就撒手人寰了。每每想起,痛楚之情揮之不去。

父親終因積勞成疾,早年做賣貨郎得了氣管炎,發展到後期的肺氣腫,精神看起來還好的父親,每走上百步就累得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在醫院裡,過於好強,常自己硬着下床走動而摔得頭破血流。生病期間,再大的疼痛父親都一個人默默忍受,他不願意讓他的兒女受累。他在醫院度過了寒冬臘月。初春漸暖,陽光明媚的一天,父親急着要出院回家。殊不知,到家那一晚,父親急切地奔赴天堂與母親相聚了。

父母的愛似一個甘橘、一粒蜜棗,如甘甜的溪流注入兒女乾渴的心田;母愛似冬日的陽光,時刻溫暖着我的心房;父愛似一雙粗糙的大手,撫摸着我們走過春秋冬夏;母愛似盡職的衛士,永遠保護着她的孩子們;父愛往往不露聲色,卻無比溫暖而厚重;母愛似一條長長的路,無論她走到哪裡,伴隨着我們無限延伸。父愛樸實卻又因為不善表達而笨拙,蘊藏在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點一滴里。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動的、喜悅的、溫馨的瞬間可不就是愛?可不就是一個平凡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那份真摯、沉甸甸的愛?[1]

作者簡介

李紅霞,高級經濟師,現任就職於融資擔保公司,法律工作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