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那份沉甸甸的爱(李红霞)

柏拉图之恋讨论 | 贡献2023年11月23日 (四) 17:58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那份沉甸甸的爱'''<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那份沉甸甸的爱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那份沉甸甸的爱》中国当代作家李红霞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那份沉甸甸的爱

那份沉甸甸的爱

朱自清是先生、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笔耕不辍,多见散文、诗歌、评论及学术研究著作。尤其是他的散文,并以缜密细腻、平易自然的风格独步文坛。中年再品朱自清的散文集,已非是年少时阅读的情境。越发理解《背影》其文深意与领悟作者的父子之间那份沉甸甸的爱了。他们父子俩间真挚的爱宛若一片花瓣飘落在我的心中荡起了涟漪,使我久久难以平静。触景生情,想起我与父母的生活点滴,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朱自清的一生,可谓寻光而行,追光明心。也正因此,世界为他鼓掌。从小到大,他是我心中的一束光,一直激励我前行。

《匆匆》一段这样描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是啊,我的父亲母亲,你们又去哪里?俗语:“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时至今日,我的父亲母亲都相继匆匆地离开我们,这一走已有十余年之久。我在想,是不是天堂一定很美,才让他们一去不回?说真的,如果天堂真的很美,我也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再回,怕你看到中年历经沧桑的我们会掉眼泪。

我的母亲先于我父亲离开人世。我的父亲,自从母亲离世后,父亲不愿意给他的孩子添麻烦,他就固执地独居在杨集老家生活,没有人照顾的日子,多是饥一口,饱一口维持度日。几年后,父亲终究未能抗争过病魔,也匆匆追随母亲到天堂相聚了!

我的母亲个头不高,身形微胖,慈眉善目,温婉善良,一生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法则,而全世界的母亲多爱子心切,爱孩子胜过爱自己!

记得我上中学时住校,每周回家,母亲都会早早去菜市场买一些我喜欢吃的菜,为我精心烹制一顿可口的菜肴。小鱼烧黄豆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让我带到学校能吃上好几天。有一次,我因特殊事情临时回家,时间紧,来不及久留。母亲情急之下,匆匆为我抄点盐黄豆,让我携带,以备闲暇时充饥。豆在锅中抄至九分熟,喷洒盐水搅拌,冷却后装入储罐即可食用。谁知这趟班车提前到站,我慌忙背上书包挤上车入座。母亲情急之下将还没有冷却的盐豆装入玻璃瓶中,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我入座的车窗口,个头不高的母亲,踮起双脚,双手将装入盐豆的玻璃瓶艰难地举过头顶,递到车窗前,我连忙伸手去接母亲手中的玻璃瓶,牢牢地抓住瓶盖。谁知最悲催的一幕发生了!玻璃瓶突然发出咯吱一声,瓶底脱落,瓶中的黄豆倾泻而出,在我们俩惊呼声中洒落于车窗内外。此时,班车缓缓开动,我望着窗外还站在原地窘迫、惊愕、呆滞的母亲,一行热泪夺眶而出。随手捡起散落在车窗一粒盐豆放在嘴里,拌着泪水咀嚼,莫名的心酸与痛楚久久难以平复,母爱却永藏我心。

中年危机,辛酸难耐

读《背影》,真正理解为父亲对子女的那份沉甸甸的爱,也是儿子对于父亲的理解与释怀。

文章首行:“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象征着父亲对孩子和家庭的爱,默默无言却宽厚有力。

文中,把父亲的狼狈描写得淋漓尽致,着力“又借钱办了丧事“几字。还有,儿子一人渡江去浦口,父亲终究放心不下,于是由先前“本已说定不送我”到“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最为经典的桥段便是父亲越过月台替朱自清买橘子。他用“蹒跚--慢慢--穿过--爬上--攀着--上缩--微倾--努力”等一系列动作,把父亲那段艰窘、辛劳,对儿子深沉的爱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从这片段中体现出中年人的崩溃从来都是悄无声息的,即使家道中落、中年颓唐,力不从心。但作为父亲,还想努力把最好的爱给儿子的那份酸楚。”

触景伤怀,我已泪眼婆娑,情不自已想到了我与父母的生活过往。

我的父亲身材偏瘦,两眼炯炯有神,永远是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父亲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性格耿直,做事严肃认真。父亲一生也没有和他的儿女们说过太多的话,他把对子女的爱都深深的埋藏在心里。

最刻骨铭心的是我们姊妹四个上学交学费的事, 父亲是手背后,低着头,从前门走到后院,从后院来到前门,不停的转悠,来回独步,时而伸手想拿什么,时而用脚踢着地上小物件,好像看那那不舒服,什么都碍他的事!我们姊妹几个聪明地赶紧避开,唯恐触碰到父亲的目光,引起他的不满。中午饭,父亲没有及时上桌吃饭,也不知道他干嘛去了!我们慌忙吃完饭,各自玩耍。到了要上学的时候,远远看见父亲迫不及待地赶到家,从口袋里拿出一大卷钱币。钱币被分成4小份。11元钱给我,妹妹和弟弟各9元,一共38元。父亲叮嘱我们一定要收藏好,不能弄丢了。父亲说:“这些钱差点是我2个月的工资了,你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能把钱往水里丢,响都不响啊!赚钱不易,攒钱更难,谁要不认真学习,以后就把谁嘴吊起来,不吃也不喝”。我们怀揣着学费,感觉沉甸甸的,有千斤之重。上学的路上一步一小心,时不时地伸手去摸摸口袋,钱还在。于是,手捂口袋,一路飞奔,直到把钱交给老师,才彻底地吐出一口长长地粗气。

母亲三年生下我们四个孩子,当时的生活处境是一穷二白,无稳定的经济来源支撑,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我弟弟3岁那年,母亲的乳房发生病变,乳房肿胀得如盆一样大小。最惨的可是没有钱看病,只能用单方蛤蟆皮扒在乳房上。乳房疼痛,使母亲整天整夜不能休息。无奈,母亲只能在衣不遮体的情况下,向父亲所在单位领导求助,当他们看到母亲的肿胀如盆口大的乳房时,吓得连连后退!终于在良心和道义面前,解决了几十元钱,帮助母亲到医院做了手术。据说,母亲的乳房开刀,用纱布链条就用了一盆。出血都都用盆来计量。这次手术,当时姓谢的一名大夫主刀。谢医生说:“生平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例”!母亲说:“贫穷让她已经失去了为人要面子的尊严”。如果不向单位领导申请求助,估计年轻的母亲就被病魔夺取了生命!望着摇篮中熟睡的孩子,母亲说:“不,孩子不能没有母亲”!母亲幼年丧母,体会到没有母亲的孩子是多么的可伶与痛苦!不管如何,她不想让我们姊妹四个再失去母爱!终于母亲靠她顽强地生命力战胜了病魔!获得了新生!

知恩欲养,亲不我待

作者自在车站与父亲一别,没了父亲的庇护,少年意气还是被柴米油盐磨得一干二净。他也承认自己作为父亲失败的一面。儿子阿九才两岁半时,因为特别爱哭,便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阿菜才过周岁,还不大会走路,就因为缠着母亲的缘故,居然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生了好几天的病。他自怨自艾说:“孩子们的折磨,实在无可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俗语:“养儿方知父母恩”,即是如此。他才明白原来世事不像年轻时那样容易,世事人情这门学问自己似乎没有父亲修得好。

《冬天》一文中,写到了年少时和父亲一起吃白煮豆腐的情景:“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不是正餐,只是闲时吃着玩,因为冬天晚上冷,父亲便安排大家这样吃,可以暖和些。

此时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是如此舐犊情深,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他对父亲深情地回应。只是父子俩真正言和,却是在朱父大限将至时。

回想我的父亲,小时候我们姊妹几个,都很害怕父亲,一般情况下,远远看见父亲,都会有意识避开,能躲父亲多远就躲多远。见到他时候,第一句话也就是会问我妈妈呢?叫我父亲最多的时候,就是要吃饭的时候,我们只会生生地喊声“我大大”吃饭了。

难忘的是每次一家子坐下来吃饭的时候,他永远是坐在他那亘古不变的位置,一人一个桌面,从没有人敢坐他的地方。父亲他最爱吃的是猪耳朵、烧豆腐、臭鸭蛋等菜。记得每次要下小灶时候,都会先给我们姐妹三每人一份猪耳朵,最小的弟弟要多吃一块,剩下地,他一个人慢慢地品味。他不胜酒力,每次只喝一小杯酒,也算是解馋。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应该是最幸福的日子,当时的满足感胜过今天的山珍海味大餐。

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像现在的孩子与爸爸之间显现出的那份热烈的父子情。他好像从来没有抱过我们,也没有过那么亲切。我们和父亲之间的感情,不知道用何种语言描述,才能表达出那份厚重的感情来。我是家里的长女,父亲对我的爱,我隐隐约约地能感受到。他从不太多的说教我们,只是会默默地观察着我们言谈举止。

记得第一次吃蜜枣的滋味,现在想起来还口留余香。那次父亲远远看见我,跟我招手,我背着书包快速跑到他那里,父亲顺手塞了两个蜜枣给我,我第一次吃这个玩意,哇,甜到心,舍不得吃,放在口里慢慢地化着吃,直至吃到枣核都舍不得丢掉。自那时起,体会到不善于言语的父亲对我的爱。这件事,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整天为五斗米而折腰。为了能养活我们一家六口人。父亲就自己半承包商业总社的一个店面。每月要上缴商业站的营业费!在车站哪里租屋单干,以便顺便卖点茶水、水果、零星的副产品,好贴补家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四个孩子养大成人。为了生计,我们得忍受一次又一次的搬家与重建家园。偶尔还会遭遇到小偷的光顾。每次的家庭之灾难,都会深深滴刺痛着我的心。我总感觉到有三座大山压在身上,喘不过气来!母亲更是忍辱负重,她从没有怨言,她没有工作,却付出远远大于自己的多倍劳力。我心疼母亲,但是由于年龄太小、能力太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无奈于行动上。

还记得我和母亲经常要去挖烂泥垫屋基地。母亲总是把重活的那头放在自己的肩头,她害怕将我压伤了。因为我年龄仅有十一二岁。就这样,我的肩头还是留下了深深的塌陷。其次,脱土坯、拖煤打煤球、抬水、买粮食,生意上需要拖搽撒、拖水果等苦脏累的琐事无一不经过母亲的手。

往事一幕幕常浮现眼前,深入骨髓,永生难忘。

我的母亲于68岁那年离开了我们,至今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三个年头。她因摔断腿仅仅28天时间就撒手人寰了。每每想起,痛楚之情挥之不去。

父亲终因积劳成疾,早年做卖货郎得了气管炎,发展到后期的肺气肿,精神看起来还好的父亲,每走上百步就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在医院里,过于好强,常自己硬着下床走动而摔得头破血流。生病期间,再大的疼痛父亲都一个人默默忍受,他不愿意让他的儿女受累。他在医院度过了寒冬腊月。初春渐暖,阳光明媚的一天,父亲急着要出院回家。殊不知,到家那一晚,父亲急切地奔赴天堂与母亲相聚了。

父母的爱似一个甘橘、一粒蜜枣,如甘甜的溪流注入儿女干渴的心田;母爱似冬日的阳光,时刻温暖着我的心房;父爱似一双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们走过春秋冬夏;母爱似尽职的卫士,永远保护着她的孩子们;父爱往往不露声色,却无比温暖而厚重;母爱似一条长长的路,无论她走到哪里,伴随着我们无限延伸。父爱朴实却又因为不善表达而笨拙,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里。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喜悦的、温馨的瞬间可不就是爱?可不就是一个平凡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份真挚、沉甸甸的爱?[1]

作者简介

李红霞,高级经济师,现任就职于融资担保公司,法律工作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