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諾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諾鄉位於元江縣東南部,東部與元江縣的澧江鎮南昏村委會相接,北部以尼朗河、沙坡梁子為界,與元江縣羊街鄉毗鄰,東南部及南部以南昏河為天然界線,與紅河州紅河縣大羊街鄉、車古鄉隔水相望,東起豬街村委會白谷沖、底拉河,西至浪樹村委會梅普三村與紅河縣車古鄉接壤。鄉政府駐地那諾村距縣城66公里處。[1]

那諾鄉位於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東南部,東部與元江縣的澧江鎮南昏村委會相接,北部以尼朗河、沙坡梁子為界,與元江縣羊街鄉毗鄰,東南部及南部以南昏河為天然界線,與紅河州紅河縣大羊街鄉、車古鄉隔水相望,東起豬街村委會白谷沖、底拉河,西至浪樹村委會梅普三村與紅河縣車古鄉接壤。鄉政府駐地那諾村距縣城66公里處。全鄉國土面積108平方千米。全鄉轄(那諾、豬街、者黨、打芒、哈施、浪樹)6個村委會82個村民小組。2006年全鄉財政收入11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85元。

中文名稱:那諾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下轄地區:6個村委會82個村民小組

電話區號:0877

地理位置:元江縣東南部,東部與元江縣的澧江鎮南昏村委會相接

面 積:108平方千米

人 口:17328人(2017年)

著名景點:那諾雲海梯田,那諾水庫

車牌代碼:雲F

歷史沿革

那諾鄉因鄉政府駐那諾村面得名。「那諾」一詞為哈尼語,發音為「拉朗」即村寨之意。「拉朗」即為從別處遷徙來的村寨。民國2年(1913),那諾鄉與羊街鄉和紅河州紅河縣大羊街鄉共同隸屬於元江縣7個行政鄉之一的中鄉。民國17年(1928),鄉改為區,那諾隸屬於全縣8個區之一的五區(豬街)。民國27年(1938),那諾隸屬於縣轄16個鄉鎮之一的豬街鎮。1949年8月至1950年2月,那諾隸屬於當時4個區之一的東南區的新民鄉。1950年3月8日,屬新民區政府(豬街)管轄。1950年9月,為適應清匪反霸、減租退押運動,將八區的一街並為四個區,新民和裕羊兩個區合併為四區(豬街)。1952年10月,剿匪工作基本結束,社會秩序較為安定。為了更好地發展生產,搞好建設,將四個區劃為七個區,四區分為國、七兩個區。那諾隸屬於第七區(今羊街鄉)。1954年7月,第四區劃入紅河縣。1956年11月,第七區改稱第四區。1958年8月,第四區分為紅旗、樂園2個公社。那諾隸屬於樂園公社。1958年12月,取消了「革命化」的公社名稱,恢復公社駐地地名名稱,樂園公社改為那諾公社。1963年1月牛街公社和那諾公社合併為四區。1970年,又改區為人民公社。1981年5月,那諾與羊街公社分開,成立那諾公社,下設那諾、者黨、豬街、哈施、打芒、浪樹及莫垤7個大隊,109個生產隊。1983年12月20日至1984年1月25日,那諾進行設區建鄉,將公社恢復為區,大隊改為鄉。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將紅河縣的哈阿鄉梅普村劃入那諾區浪樹鄉管轄,帕羅、魯歐、阿詩黨三個村劃歸羊街區垤霞鄉管轄。1987年12月至1988年1月,進行區鄉體制改革,將區改為鄉,鄉改為會公所。1999年進行撤村建委,將村公所改為村委會。2002年,那諾鄉轄豬街、者黨、那諾、打芒、哈施、浪樹6個村委會,84個村民小組,90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那諾東部為低海拔山區,中西部為高海拔山區。境內最高海拔2500米,最低海拔780米,高低相差1720米。山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東西兩側山嶺陡峭;中部山嶺坡度平緩,村落網布,人煙稠密,山樑上遍布層層梯田,又因嶺谷起伏較大,舊有「雞犬相聞,路靡遙的描述。山脈走向由南至北迂迴,屬哀牢余脈沙坡梁子(山)。東西最大距離1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4公里。那諾鄉氣候屬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海拔差異大,地形複雜,立體氣候較為突出。年平均氣溫為16.5攝氏度;無霜期長;年平均降雨量為800mm。

自然資源

由於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富,適宜種植稻穀、甘蔗、烤煙、茶葉、玉米、小麥等作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