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邯郸市(英語: Handan ),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总面积12073.8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邯郸市总人口1057.5万人。常住人口952.8万人。下辖有6区、1县级市、11县、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邯郸市政府驻丛台区联通北路3号。邯郸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为魏国都城; 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汉末曹魏在临漳建都,先后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1]
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纵贯南北,邯长铁路、邯济铁路横跨东西,京深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太行山高速公路贯穿南北,青兰高速公路、邯大高速公路横跨东西,107国道、106国道、309国道以及定魏公路、邯临公路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网。邯郸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支线机场。2018年,邯郸市生产总值3454.6亿元,比上年增长6.6%;财政收入4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7元,比上年增长9.2%。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中国成语典故之都[2],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名称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
说法二: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姓。
说法三:《汉书·地理志》中魏国张晏提出:“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
先秦时期
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涉县古中皇山 [8] (娲皇宫)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农业文明的新纪元。磁山文化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是世界上粟、家鸡的最早发现地。 把我国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至距今一万年,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修正了世界农业史对种植粟年代的认识。
邯郸城邑,肇起于殷商。商代建都于邢(邢台),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为畿辅之地。《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证实邯郸城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历史。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30年,魏文侯把魏都城从安邑迁都洹水(今魏县旧魏县村),并以邺城(今临漳)为陪都。
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秦汉时期
秦朝,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西汉,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五大都会盛名。东汉,曹操于邺城(临漳古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因邺城北临漳河而易名临漳)建都。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台、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临漳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邺城(今临漳)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魏都临漳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6] 邺城是古代都城规划建设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鬼谷子诞生地、西门豹治邺惠民地。
唐宋至明清
隋唐,隋末窦建德把广府作为夏的都城,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农民起义军政权建立的都城之一。大名在唐五代时兴起。公元621年,魏州首府大名已成为黄河以北中心城市。公元923年,李存勖在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宋代,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府。金朝,大名为大齐的都城。当时大名府人口多达百余万,后来被淹没,现在的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将来一旦出土,会宛如意大利庞贝古城一样震撼。明代,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大名府曾为直隶总督所在地。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民国初,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直归省辖。
近现代
解放战争时期,涉县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日报》在此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诞生。
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解放,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
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
1954年,改省辖市。
1956年,地级峰峰市并入邯郸市。
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
1984年,成为省辖市。
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行政区划
2016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邯郸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157号):一、同意撤销肥乡县,设立肥乡区,以原肥乡县的行政区域为肥乡区的行政区域,肥乡区人民政府驻肥乡镇广安东路1号。二、同意撤销永年县,设立永年区,以原永年县的行政区域(不含南沿村镇、小西堡乡、姚寨乡)为永年区的行政区域,永年区人民政府驻临洺关镇洺洲大道25号。三、同意撤销邯郸县,将原邯郸县的河沙镇镇、南堡乡、代召乡划归邯山区管辖,将原邯郸县的尚璧镇、南吕固乡、兼庄乡、三陵乡划归丛台区管辖。四、同意将磁县的高臾镇、光禄镇、辛庄营乡、花官营乡、台城乡划归邯山区管辖,将磁县的林坛镇、南城乡划归复兴区管辖,将原永年县的南沿村镇、小西堡乡、姚寨乡划归丛台区管辖。
2018年,邯郸市下辖6区(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肥乡区、永年区)、1县级市(武安市)、11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2个经济开发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邯郸冀南新区)。邯郸市共有96个镇,118个乡,28个办事处,461个居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汉书》记载,“邯郸南据大河(古黄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若不胜秦,必重赵,赵承秦、楚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可见邯郸地理位置之重要。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介于北纬36°20′~36°44′,东经114°03′~114°40′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市区总面积12073.8平方公里。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在四省交界区是唯一的特大城市,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450公里以内。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中国三大经济圈所环绕,地处京津冀经济区内,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