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邱维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邱维屏画像原图链接

邱维屏(1614年-1679年),字邦士,自号慢庑老人,初江西宁都人。

祖父邱一鹏,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生于宁都河东坊(今宁都县河东堂角村),23岁补诸生。督学侯峒曾奇赏之,名列第一。隐居翠微峰中,教授弟子,日夜不辍,尤精西洋算术,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周易剿说》十二卷,《松下集》十二卷,《邦士文集》十八卷。

人物轶事

邱维屏成仙

“易堂九子”之一的邱维屏,是“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又是“易堂九子”之一的魏禧的老师和姐夫。古文为诸人所推,晚为历数、易学,尤精西洋算术,著有《周易剿说》十二卷,《松下集》十二卷,《邦士文集》十八卷等,并行于世[1]

邱维屏是江西宁都人,思绥草堂藏其家族于民国十四年纂修的《宁都丘氏河东东关七修族谱》一部,十册。“邱”原为“丘”, 因雍正皇帝为避孔夫子讳而改作“邱”,民国以后这种“避讳”制度过期作废,自然又复“邱”为“丘”了。故“邱维屏”原本为“丘维屏”,康熙五十八年易堂所刻邱维屏的文集,就叫做“丘邦士文集”。不过后人约定俗成,仍称之为“邱维屏”。

在此谱的“历代仕宦科名”中,有“邦士”条目,载:“名维屏,号松下,明县廪生,博通经史,透彻理蕴,讲论而名公肃听,立教则生徒咸服。著有邱集,为易堂九子之师。三魏文集俱经笔削而成,盛称天下名士。后成仙,某岁有商贾过海贸易,见一峰直竖海中,高凌霄汉,仰视,上有大金字匾‘邱维屏’三字。”

邱维屏是“天下名士”,已为世人所知。但后来“成仙”,却是鲜为人知。为何会立地成仙,很有说一说的必要。

据家谱世系载:“子焕四子曰坮,名维屏,行五,派曰坮,乳讳暹,字邦士,号慢庑,又号松下。治春秋,县廪生。生于万历甲寅年三月二十九日。国变,遂弃诸生,隐居以文自娱,尤精象数之学。同堂讲义翠微峰,宰相有欲请见者,公笑曰,宰相见我毫毛之益,我见宰相有邱山之损。县大夫尝造庐,亦不与会也。著有周易剿说及三数通诗古文。今文集行世,宁都古文大家之法实由大阐,时人高其弃贡士,南昌彭士望曰,彼乃弃会元。公处信马由缰若忘。垂殁,示诸子曰,我只欲儿孙食有菜饭,著可布衣,无谲戾行,堪句读师足矣。殁于康熙己未年九月十二日,年六十六,门人称松下先生,遗命不可乞状志传铭……男成和自为墓表,而妻弟魏禧集有传。娶魏兆凤翁女。”邱维屏临终前遗言“食有菜饭,着可布衣,无谲戾行,堪句读师”,同为“易堂九子”的彭士望称:“此十六字元气包裹,令人浓心,妄想一切都尽,可为则世。”

则世虽然则世,却无成仙的记载。

再看看邱维屏祖父邱万程的世系:“名一鹏,号搏南。习易经,中万历丙子科江西乡试第十五名举人,拣授广东乐昌县令,甲午升惠州府海防同知,戊戌以剿倭功擢湖广按察司佥事,驻札辰州兵备道……升惠州府海防同知,值岁饥,辄捐俸设粥,倡义民协赈,金活甚众。复条陈义仓为经久可行之法。碣石卫舟师老弱,每以贿乞留,公不许,按阅舟师常如遇敌。戊戌倭寇起,海上诸卒素受调度,勇气自倍。有柘林兵在调中,素桀傲,得檄曰,丘公师律不可违也,遂歼贼数千。有闽贾五十余人,误解为逻卒所获,军将欲攫为功。公审其诬为,移檄闽中,报至果海贾也,尽释之。公历任知县、同知、知府事,皆毫无所取于民,所得俸以其赢与诸弟及己子均分之。浚河源县濠憩岩下,人名其岩曰邱公岩以祀之……逮以平寇功升湖广按察司签事,未赴卒,卒时箧无余资。”

原来,邱维屏的祖父在惠州做官时,曾解救过被人诬为倭寇的五十多个做海上贸易的“海贾”。这五十多人若“倭寇”之名坐实,自然非死不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一下子救了五十多人。再看看前面说邱维屏“成仙”的,是“商贾过海贸易”,也是“海贾”,虽不一定是邱维屏的祖父所救的那五十多人中的那几位,但却是很有可能是五十多人中的后裔。既然报不了邱维屏祖父邱万程的救命之恩,把“成仙”的美誉按在邱维屏的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谁让你邱维屏是“天下名士”呢。

这当然只是推测,没准邱维屏还真成了仙呢。

不过,《宁都丘氏河东东关七修族谱》于邱维屏的史料极富,是研究邱维屏的珍贵资料,那是不会错的。[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