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邵力子」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邵力子(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原名邵景泰,字仲辉,号凤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
 
行 1: 行 1:
 邵力子 (1882 年12月7日 —1967 年12月25日 原名 景泰 字仲辉,号凤寿。 浙江绍兴人 中国近代著名 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复旦 杰出校友 早年 加入同盟会 ,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 。民国九年 (1920年) 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 上海《民国日报》,任 [1]
+
{{Infobox person
民国 十四 (1925 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参加国民党 组工作。十 (1926 年) 退 出中 共产党。十 (1927 年)后, 甘肃 省主席、陕西省主席 国民党宣传 部部长 、驻苏 大使等,主 国共合作。中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国人 、政 协常委 ,民革常 等。 [1]
+
| 姓名    = 邵力子 
 +
| 图像    =
 +
[[File: 邵力子.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0423622933&di=0a54d10e0e34b146614347557648f336&imgtype=0&src=http%3A%2F%2Fepaper.tuanjiebao.com%2Fcontent%2F1%2F1%2F2016-05%2F19%2F06%2Fres01_attpic_brief.jpg 原图链接][来自网络图片]]]
 +
| 出生日期 = 1882 年12月7日| death_date = 1967 年12月25日
 +
| 国籍    = 中国
 +
| 民族    = 汉
 +
| 职业    = 政治家 教育家
 +
| 母校    = 复旦大学
 +
}}
 +
<big>'''邵力子'''</big>
 +
力子 ,浙江绍兴人 ,是 中国近代著名 政治家 教育家 。1902年,邵力子在清末的乡试中考中举人,随后转入 复旦 公学深造。1906年,他留 日本 ,加入同盟会。民国九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 又申请 加入 中国共产党。 民国十四年,国共两党合作,邵力子担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民国十五年,他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历任甘肃省 席,国民党宣传部长,驻苏联大使等职务。<br>
 +
== 人物简介<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5670831632087699.html]邵力子的生平简介</ref><br> ==
 +
* 1902年乡试中举。1905年入上海震旦公学求学,后转入复旦公学,结识于右任,成莫逆之交。
 +
* 1906年10月,邵力子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
* 1907年春回国,与于右任等一起创办《神州日报》,宣传反清思想。
 +
* 1909年5月,他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思想,三个月就被反动当局查封。10月,又创办《民吁日报》,继续革命宣传,仅42天又遭查封。11月后,到陕西高等学堂任教,因宣传新思想被当局驱逐出境。
 +
* 1910年夏末,重回上海,与于右任等人一起创办《民立报》,倡导国民独立精神,积极宣传北伐,成为当时同盟会的重要指挥所和革命党人进行光复活动的联络机关。1913年,《民立报》停刊后,到复旦公学任国文教员,后任私立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科主任。1914年,参加革命文学团体——南社。7月,加入中华革命党。
 +
* 1916年1月,与叶楚伦在 上海 创办 《民国日报》,任 经理兼 本埠新闻,报道“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1919年,《民国日报》辟《觉悟》副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支持五四运动。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
 +
* 1920年5月,邵力子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邵以国 党员特别身份跨党参加)。
 +
* 1922年10月与于右任等筹办 共两党共同创办之上海大学,1923 ,历任副校长、代理校长。
 +
* 1924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农部秘书,领导长江一带各省党务,宣传新三民主义,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 1925 夏,因参加领导五卅运动,被上海护军使下令通缉,离上海去广州。5月起,历 任黄埔军校 秘书处长、 秘书长 、政治部主任,公开共产党员身份 ,参加 组织生活。
 +
* 1926年1月,任 国民党 二届中央监委。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战争做了大量的政治、 工作 。8月,接受陈独秀、瞿秋白建议,脱离中共组织关系。11月,以国民党友好代表身份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会扩大会议。会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任国民党常驻中山大学代表、校理事会成员。
 +
* 1927年5月回国。
 +
* 1928年2月起,邵力子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国公学校长兼复旦实验中学主任、陆海空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三届中央监委、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职。任职期间,主张停止内战,坚持国共合作,呼吁团结抗日,并为此奔波出力。
 +
* 1935年11月,任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委。
 +
*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一度遭拘禁,后参与中共谈判,极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 1937年2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期间与蒋介石、张冲组成国民党代表团,同中共代表团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在庐山会谈,奠定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基础。
 +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际反侵略同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国民外交学会会长,中苏文化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支持中共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批准出版《鲁迅全集》,准予《毛泽东自传》在《文摘》上发表
 +
* 1940年5月,出任驻苏大使。1942年10月回国后任国民党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
 +
* 1945年,作为国民党代表参加重庆谈判,与王世杰、张群、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与共产党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会谈,对促进签订《双 协定》起了积极作用。
 +
* 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中国政治协商会议,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次年,任国民政府委员、社会经济研究会委员、国民大会筹委会委员。
 +
* 1949年2月以私人资格随李宗仁组织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赴北平,在石家庄会见毛泽东、周恩来。4月参加以张治中为首之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在北平与周恩来为首之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谈判,通过《国内和平协定》细则草案。后因国民党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失败,邵遂与张治中等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留在北平。
 +
*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出席了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并先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同时在全国文联、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苏友好协会、世界和平理事会任各种重要职务,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等。他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力主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更致力于第三次国共合作,争取和平解放台湾,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和平老人”。
 +
* 1967年12月25日卒于北京。
 +
* 邵力子追悼会于1967年12月28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会由蔡廷锴主持,朱蕴山致悼词。李先念代表中共中央参加追悼会。
 +
== 任职西安<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07468591135095164.html?qbl=relate_question_4&word=%C9%DB%C1%A6%D7%D3%20%BC%F2%C0%FA]邵力子的任职西安</ref><br>==
 +
* 1933年3月,蒋介石为了削弱杨虎城将军的实力,以“军政分治”为名,免去了杨虎城的陕西省主席职务,专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主管军事。然后,调甘肃省主席邵力子任陕西省主席。1933 春,邵力子携夫人傅学文自甘来陕任职。对于古都西安,他并不陌生,早在1907 他与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时,就经常听到于右任介绍西安的文物古迹和风土人情,1910年,经于右任介绍,29岁的他应聘到陕西高等学堂任教,就住在菊花园的学校里(现西安高级中学 ,不久,因向学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而被地方当局驱逐 境。二十多年后,他以一省之长的身份重返西安,不禁感慨万分。陕西的形势十分复杂,有杨虎城指挥的西北军,不久,又来了张学良指挥的东北军,军统和 统也在西安有很大的势力。作为一个文人省主席,他严守军政分治的方针,十分尊重张杨两位将军,但绝不过问军事,只是认真履行省主席职责,着手健全各地机构,整顿吏治,将主要精力放在陕西的经济建设上。他聘请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完成了由杨虎城发起的泾惠渠、洛惠渠等水利工程,龙门闸、风陵渡的工程也逐一完成。为了发展农业,他督促各县, 凿井十万眼,开荒造林,还创办了武功农林学校。还资助夫人傅学文创办了助 士学校,推动科学接生。很快赢得了三秦民众的爱戴。当时上海有个以表演艳舞著称的梅花少女歌舞团想来西北淘金,以为落后的西北对这种时髦的演出肯定会大感兴趣的。便致函邵力子,请他大力关照,并答应到陕后,首先为省政府官员专演一场,务必赏光。可是邵力子早已风闻这个歌舞团的名声,认为这种袒胸露腿的演出会污染西安的纯朴民风,便叫秘书回函说:西北社会清苦,如来演出,恐将入不敷出,希慎重考虑。这个歌舞团只好作罢。当时许多报纸登出花边新闻:“邵力子婉拒粉腿入陕。”1935年,邵力子的女儿邵伟志想从上海来西安看望父亲,邵力子复信告诉女儿,一路上勿向人说出自己身份,沿途要留心旅客民众的谈话,尤其是对陕西政府的意见。如果别人一旦知道你的身份,一定是满口赞扬,谁还敢大胆真言。邵力子是清末举人,尤善书法,平时前来求字的人不少,他从不拒绝。当时西安东大街新开一经营淮扬菜的大华饭店请他题写店名,他也欣然题写了“大华饭店”四个正楷,并一笔一画地署上自己的名字。这个题字的牌匾至今仍还悬挂在店面。1936年12月12日晚,西安全城突然枪声四起,邵力子从梦中惊醒,披衣到院中察看情况,却被一队士兵押走了。此时原住在解放路(原名中正路)西京招待所内的国民 大员也被囚禁了。关押时,邵力子才知道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抓了 第二天,邵力子就被杨虎城释放了,他前去看望蒋介石,蒋问他事先是否知道此事,他老实回答不知道,还乘机劝导蒋介石:“委座,事已如此,还是应以国家人民为重,他们的要求(指张、杨将军)似乎也可以考虑。”蒋介石听后一言不发。西安事变解决后,张学良被软禁在浙江奉化溪口,蒋介石要邵力子与张学良同住,帮助张学良读书。实际上是对邵力子的一种变相处分。从此,邵力子离开了他主政四年多的西安。不久,蒋介石发布命令,免去了邵力子陕西省主席一职。邵力子先生一生经历 分复杂,他1921 加入共产党,属于共产党早期党员。但是,在国共合作还没有破裂的1926 ,邵就转入了国民党,而且转之前还征求过瞿秋白的意见。所以,他不能算是叛徒。解放以后,邵力子一直住在东四五条,为人低调,深居简出。不过,由于他在国共谈判中作了不少贡献,被毛公称作“和平老人”,他生前的地位还是蛮高的。东四居委会曾经多次请住在这一片的知名人士讲述自己的故事,比如住在四条的名士楚图南先生,嫁到中国的荷兰皇室之女米拉小姐,都参加过街道的座谈会。而邵力子先生因为自己背景复杂,很少肯亲自出面,实在逼得急了,也就是请家人出面抵挡一下。居委会如何能把邵先生逼急呢?一点儿也不奇怪,居委会也是一层组织啊。唯一一次邵先生参加座谈会,却是语出惊人,回忆起了西安事变,说他差一点促成了西安事变的提前爆发。在蒋张矛盾激化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谋划,将对蒋介石进行兵谏,但因为尚有部分准备工作,日期并未决定。然而,12月8日,当时担任陕西省省主席的邵力子,却和杨虎城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谈话。一个是方面大员,一个是驻军首脑,邵杨二人关系不错,见了面谈几句话本来不算什么。杨虎城也顺便试探邵力子对于当时局势的看法。但是邵力子的回答让杨虎城胆战心惊。邵力子对杨虎城说–我担心可能发生类似日本二二六事变的事情。二二六事变,是日本少壮派军人发动的一次未遂政变,与西安事变的情况颇为相似。这句话出来,杨虎城大吃一惊–难道有什么东西暴露了?他和张学良的谋划十分周密,连共产党方面也不知道(共方是1936年12月13日接到刘鼎的电报才了解此事 ,应该不会有这种问题,然而,这个邵力子怎么会如此回答呢?此事事关重大,杨虎城虽然刀客出身,胆大心细,也不禁吓得把手中的纸烟落在了地上。邵力子当时看到杨虎城色变,但并未深思。直到西安事变发生 后, 才对这一幕回忆起来,明白自己差点儿造成了大麻烦。邵力子属于国民党中央派到陕西掺沙子的人物。杨虎城被他一吓,疑神疑鬼,第二天因为一个误会,认为东北军瞒着他已经动手,竟派警卫营将中央大员们看戏的励行社剧院团团包围,连张学良也围在里面。幸好误会迅速解除,杨的补救手段不错,赶紧自己也赶去看戏。励行社中的国民党大员们看完戏一看,周围都是实枪核弹的西北军官兵,还纷纷夸赞十七路军布置的警戒真是漂亮--废话,准备抓你的阵势,能不漂亮吗?这样,西安事变最终还是按照张学良的安排,在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那么,邵力子说这个话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邵力子担心的是东北军下层发动兵变。蒋介石此前曾到王曲东北军的军官训练班进行训话,蒋介石训话一向外行,有听完委员长讲话后崇拜顿消的说法,这次也是一样。尤其是蒋特别提到攘外必先安内话题,所以东北军少壮派官兵当场就用集体在地上蹭脚的方式表示不满,以至于合影最后都没有作。第二天,东北军中有人扬言武装反抗。而张学良对东北军的统驭,也的确有时候不那么可靠。1935年11月,张赴南京开会,临走一再交待军事上不要做任何行动。结果他一走,军长董英斌就调整前线部署,结果107师牛元峰所部被红军徐海峰部全歼,106师也遭到重创。急得张学良连夜飞回西安,因为中途大雾,一直降到200米高度飞行寻找地标,差点儿迷航丧命。所以邵力子的意思是和杨虎城交换一下意见,如果东北军少壮派挟持或者绑架张学良,需要早作准备。不料却是无心插柳,差点儿把杨虎城吓坏。邵力子先生讲,西安事变后,由于他和蒋百里都是支持张扬主张的,蒋介石一度怀疑他与张杨为同谋。还在被押期间,蒋就在接见邵的时候反复询问–“他们做得这事,你事先知道不知道?”邵老实回答不知道。事后才知道蒋也同样问过杨虎城,杨答知道,从此陷入深渊。说来也是颇有些后怕的。
 +
== 和平老人<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27811562655074125.html?qbl=relate_question_7&word=%C9%DB%C1%A6%D7%D3%20%BC%F2%C0%FA]《邵力子传》的简介</ref><br> == 
 +
* 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举国上下,群情激愤,抗日怒潮涌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邵力子主张停止内战,唤起民众,准备抗战。
 +
* 1933年春天,邵力子在 国民党陕西 政府 主席 。其时爱国将领杨虎城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他与杨将军实行军政分治,主要注意发展农林水利事业,开荒造林,兴修水利;并着力发展交通文化事业,力求造福民众,同杨虎城相处很好。后来张学良将军率东北军进驻陕西,他赞同张、杨两将军的抗日主张,对蒋介石的“剿共”做法,深感忧虑;对张、杨两将军同蒋介石的矛盾尽力缓和,以期和衷共济,并且,他还要求部属注意与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工作人员和睦相处,以团结合作、共同对敌为首要任务。
 +
* 西安事变爆发,邵力子同其他在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亦同蒋介石一起被拘禁。事变第二天,蒋介石要求同邵力子谈话,邵力子乘机劝导蒋介石说:“事已如此,委员长应以国家人民为重,他们(指张学良 杨虎城)的要求,似乎也可以考虑。”因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被软禁在奉化溪口时,邵力子和张同住在溪口,名义上为帮助张学良读书,实际上要邵力子对西安事变补过,是一种变相处分。随后,他就被正式免去 陕西省 政府 主席 职务。
 +
* 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号召全民团结抗日,接着又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国共两党合作的三项基本政治纲领,主张国共合作,一对外。邵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参与国共两党庐山会谈,协商合作抗日。他认为国难日益深重,国家危在旦夕,必须大力赞助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
 +
* 1938年,邵力子在其《望国民向前迈进》一文中,着重指出中国胜利之路,是“彻底抗战,终不屈服”,表明了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主张。同年初,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在汉口举行成立大会,他当选为理事会主席。在会上发表演说时,他针对 国民党 内的卖国投降活动,着力阐明,要将“和平运动”的译名改为“反侵略运动”,向全世界严正表明我国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以免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的曲解。在邵力子的主持下,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为揭露日军暴行,进行反侵略 宣传 ,争取国际上对我抗日战争的援助等,做了大量的工作。邵力子一向主张中苏友好。抗日战争时,他更力主和苏联结成联盟。1940年初,他抱着增强中苏邦交、促进国共合作 以利抗日战争的目的,出使苏联。在 驻苏大使 任期内,经过他的努力,苏联援华的军械物资源源运行国内。皖南事变及苏德战发爆发后,邵力子坚持认为“中苏邦交应不断增进”。并通过做报告、写文章等各种方式、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各方面介绍苏联情况,对推动中苏文化交流 加深中国人民对苏联的了解,加强人民外交起了积极作用。
 +
* 邵力子在担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期间,他力 对国共争端应用政治方法解决,以期两党继续合作,一致对外,团结抗日。
 +
*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1945年8月至9月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到重庆开和平谈判。邵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之一,参与了和谈。他认为毛泽东到重庆来,“是最有诚意的表现”。他虽为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之一,但致力于《双十协定》的签订,因而获得“和平老人”的美称。
 +
* 1946年初,在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第五次会议上,他发表演说,大力赞扬孙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希望国共两党在和谐中解决问题。显然,他是谋求 国共 两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团结 合作 ,携手并进,建设祖国。可是蒋介石的种种做法,使他大失所望。因此,在南京单方面如开伪国大时,他拒绝担任大会秘书长的职务,拒绝参加伪国大的选举。
 +
* 1949年初的国和共谈,邵力子一本初衷,和章士钊、张治中等起了很大的的促进作用。1948年末,蒋介石眼见大势已去,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1月21日宣告下野 次日,代总统李宗仁就任,即决定邵力子、张治中等5人为代表,并以邵力子为首席代表,准备与 共进行和平谈判。正式谈判之前,在邵力子的协助下,李宗仁组织“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以章士钊等3人为代表团成员前往北平,并要邵力子以私人资格一同前往,同中共先就有关和平问题交换意见。2月14日,邵力子与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抵平。在2月20日中共举行的招待会上,邵力子发表演说:“ 人民 切盼和平,并且宁选北平式的和平,不选天津式的和平。”经过初步商谈,取得中 谅解,为正式谈判开辟了道路。3月中旬,南京政府 平谈判代表团组成,原定以邵力子为首席代表,他一再坚辞,遂改派张治中为首席代表,飞往北平举行谈判。和谈中,南京方面代表大部分不愿接受“惩治战犯”这条,惟邵力子例外。谈判结果虽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方面不肯签字,谈判遂告失败。邵力子毅然决定留北平。新中 国成立后,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开幕式上,他庄严地表示:誓以至诚为实现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和政协一切决议而努力。热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忠诚合作。一方面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下,积极参加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方面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随时提出各种建议和意见,做中国共产党的诤友。早在1954年,他就及时地提出“计划生育”的主张,即为突出一例。
 +
* 1956年,邵力子任民革中央社会联系工作委员会主 ,联系晚清、北洋和 民党统治时期的中上层 士,经过学习,启发自觉,并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为社会服务,很多人思想认识有了提高,爱国观念有了增强,精神面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
* 邵力子对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始终特别关怀,一贯尽心尽力。不顾耄耋高年,衰弱之躯,经 撰写文章,发表谈话,通过电台广播、国内外报刊以及其他各种方式,对台湾当局与在台及海外的老朋友、老同志 老部下,进行争取工作和宣传工作,向他介绍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中国共产党的 策。为早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 邵力子的一生,为谋求祖国的独立、统一、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止,坚持到底,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而奔走折冲,不遗余力 几十年如一日;为民族、 命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肝胆相照。大家之所以称他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战士,坚持国共合作的“和平老人”;公认他是国民党中民主和进步人士表率,实在不是偶然的。
 +
== 爱乡贡献 ==
 +
* 邵力子早年离乡,长期居外地,但一直十分热爱家乡。对有关家乡的文化教育、农田水利和其他公益事业,都非 关心,鼎力赞助。辛亥革命后,他在上海担任绍兴七邑同乡会的副议长,积极筹办“绍兴旅沪公学”,任副校董。他生活上俭朴,但对故乡的教育事业总是慷慨解囊。30年代初,远在兰州任甘肃省主席时,听到绍兴尚无一所完全中学,当即出银币1000元,派人与朱仲华、金汤侯 地方士绅商谈,于民国二十一年6月创办“私立绍兴中学”,并亲书“卧薪尝胆”四字作为校训,以培训爱乡报国之才。次年春回乡探亲,目睹乡村中迷信盛行,教育落后,又出资兴修绍兴陶家堰邵家楼的明强小学、白塔头的运川小学 三十三年冬,奉母灵柩回乡安葬富盛金家岭,当了解该村无一农家子弟入学时,则决定利用坟庄房屋,出资办起“棠阴小学”,还购置渡船,接送邻村农民孩子入学。1932年,他大力支持学生朱仲华等在绍兴创办完全制中学(后改名为稽山中学),担任设立人会主席。他把兴办教育事业看作是百年树人的大计,所以始终热情关怀,积极赞助。
 +
* 邵力子对家乡的文化事业很关心,非常重视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把做好这些工作视为热爱家乡的具体行动。1934年,同盟会员王子余先生倡仪撰绍兴县志,邵力子竭力赞同,在县资料初稿编成后,主动出资汇款,协助付印。
 +
* 他还提倡围湖、围海开垦,大力支持维修三江闸,并且私人出资疏浚陶家堰的贺家池,为家乡的农田水利事业作出了贡献。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 外部链接 ==
 +
 
 +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9383824979371493&wfr=spider&for=pc 邵力子和他的夫人 子女]
 +
* [http://www.8794.cn/lishi/renwu/54783.html 邵力子生平简介 ]

於 2019年2月17日 (日) 22:27 的修訂

邵力子
原圖鏈接[來自網絡圖片]
出生 1882年12月7日
逝世 1967年12月25日
國籍 中國
民族
母校 復旦大學
職業 政治家,教育家

邵力子

  • 邵力子,浙江紹興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1902年,邵力子在清末的鄉試中考中舉人,隨後轉入復旦公學深造。1906年,他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民國九年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同年又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民國十四年,國共兩黨合作,邵力子擔任黃埔軍校秘書長,參加國民黨改組工作。民國十五年,他退出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歷任甘肅省主席,國民黨宣傳部長,駐蘇聯大使等職務。

人物簡介[1]

  • 1902年鄉試中舉。1905年入上海震旦公學求學,後轉入復旦公學,結識于右任,成莫逆之交。
  • 1906年10月,邵力子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
  • 1907年春回國,與于右任等一起創辦《神州日報》,宣傳反清思想。
  • 1909年5月,他在上海創辦《民呼日報》,宣傳革命思想,三個月就被反動當局查封。10月,又創辦《民吁日報》,繼續革命宣傳,僅42天又遭查封。11月後,到陝西高等學堂任教,因宣傳新思想被當局驅逐出境。
  • 1910年夏末,重回上海,與于右任等人一起創辦《民立報》,倡導國民獨立精神,積極宣傳北伐,成為當時同盟會的重要指揮所和革命黨人進行光復活動的聯絡機關。1913年,《民立報》停刊後,到復旦公學任國文教員,後任私立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科主任。1914年,參加革命文學團體——南社。7月,加入中華革命黨。
  • 1916年1月,與葉楚倫在上海創辦《民國日報》,任經理兼編本埠新聞,報道「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1919年,《民國日報》辟《覺悟》副刊,積極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支持五四運動。10月,加入中國國民黨。
  • 1920年5月,邵力子與陳獨秀等人在上海發起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轉為中共黨員並參加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邵以國民黨員特別身份跨黨參加)。
  • 1922年10月與于右任等籌辦國共兩黨共同創辦之上海大學,1923年,歷任副校長、代理校長。
  • 1924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一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2月,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農部秘書,領導長江一帶各省黨務,宣傳新三民主義,積極貫徹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 1925年夏,因參加領導五卅運動,被上海護軍使下令通緝,離上海去廣州。5月起,歷任黃埔軍校秘書處長、秘書長、政治部主任,公開共產黨員身份,參加組織生活。
  • 1926年1月,任國民黨二屆中央監委。7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長,為國共兩黨合作的北伐戰爭做了大量的政治、組織工作。8月,接受陳獨秀、瞿秋白建議,脫離中共組織關係。11月,以國民黨友好代表身份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會擴大會議。會後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任國民黨常駐中山大學代表、校理事會成員。
  • 1927年5月回國。
  • 1928年2月起,邵力子歷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委員、中國公學校長兼復旦實驗中學主任、陸海空總司令部秘書長、國民黨三屆中央監委、甘肅省政府主席、陝西省政府主席等職。任職期間,主張停止內戰,堅持國共合作,呼籲團結抗日,並為此奔波出力。
  • 1935年11月,任國民黨五屆中央監委。
  •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時,一度遭拘禁,後參與中共談判,極力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 1937年2月,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期間與蔣介石、張沖組成國民黨代表團,同中共代表團周恩來、博古、林伯渠在廬山會談,奠定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基礎。
  •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際反侵略同盟中國分會副主席,國民外交學會會長,中蘇文化協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理事,軍事委員會戰地黨政委員會委員。支持中共在南京創辦《新華日報》,批准出版《魯迅全集》,准予《毛澤東自傳》在《文摘》上發表。
  • 1940年5月,出任駐蘇大使。1942年10月回國後任國民黨參政會、憲法促進委員會秘書長。
  • 1945年,作為國民黨代表參加重慶談判,與王世傑、張群、張治中作為國民黨代表與共產黨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會談,對促進簽訂《雙十協定》起了積極作用。
  • 1946年1月代表國民黨參加中國政治協商會議,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次年,任國民政府委員、社會經濟研究會委員、國民大會籌委會委員。
  • 1949年2月以私人資格隨李宗仁組織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赴北平,在石家莊會見毛澤東、周恩來。4月參加以張治中為首之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在北平與周恩來為首之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談判,通過《國內和平協定》細則草案。後因國民黨拒絕在協定上簽字,和談失敗,邵遂與張治中等宣布脫離國民黨政府,留在北平。
  • 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委員會常務委員,出席了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任政務院政務委員,並先後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和平解放台灣工作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同時在全國文聯、華僑事務委員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蘇友好協會、世界和平理事會任各種重要職務,如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等。他積極參加新中國建設,力主節制生育、控制人口,更致力於第三次國共合作,爭取和平解放台灣,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貢獻了畢生精力,被譽為「和平老人」。
  • 1967年12月25日卒於北京。
  • 邵力子追悼會於1967年12月28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追悼會由蔡廷鍇主持,朱蘊山致悼詞。李先念代表中共中央參加追悼會。

任職西安[2]

  • 1933年3月,蔣介石為了削弱楊虎城將軍的實力,以「軍政分治」為名,免去了楊虎城的陝西省主席職務,專任陝西綏靖公署主任,主管軍事。然後,調甘肅省主席邵力子任陝西省主席。1933年春,邵力子攜夫人傅學文自甘來陝任職。對於古都西安,他並不陌生,早在1907年他與于右任在上海創辦《神州日報》時,就經常聽到于右任介紹西安的文物古蹟和風土人情,1910年,經于右任介紹,29歲的他應聘到陝西高等學堂任教,就住在菊花園的學校里(現西安高級中學),不久,因向學生宣傳新思想、新文化而被地方當局驅逐出境。二十多年後,他以一省之長的身份重返西安,不禁感慨萬分。陝西的形勢十分複雜,有楊虎城指揮的西北軍,不久,又來了張學良指揮的東北軍,軍統和中統也在西安有很大的勢力。作為一個文人省主席,他嚴守軍政分治的方針,十分尊重張楊兩位將軍,但絕不過問軍事,只是認真履行省主席職責,着手健全各地機構,整頓吏治,將主要精力放在陝西的經濟建設上。他聘請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完成了由楊虎城發起的涇惠渠、洛惠渠等水利工程,龍門閘、風陵渡的工程也逐一完成。為了發展農業,他督促各縣,共鑿井十萬眼,開荒造林,還創辦了武功農林學校。還資助夫人傅學文創辦了助產士學校,推動科學接生。很快贏得了三秦民眾的愛戴。當時上海有個以表演艷舞著稱的梅花少女歌舞團想來西北淘金,以為落後的西北對這種時髦的演出肯定會大感興趣的。便致函邵力子,請他大力關照,並答應到陝後,首先為省政府官員專演一場,務必賞光。可是邵力子早已風聞這個歌舞團的名聲,認為這種袒胸露腿的演出會污染西安的純樸民風,便叫秘書回函說:西北社會清苦,如來演出,恐將入不敷出,希慎重考慮。這個歌舞團只好作罷。當時許多報紙登出花邊新聞:「邵力子婉拒粉腿入陝。」1935年,邵力子的女兒邵偉志想從上海來西安看望父親,邵力子覆信告訴女兒,一路上勿向人說出自己身份,沿途要留心旅客民眾的談話,尤其是對陝西政府的意見。如果別人一旦知道你的身份,一定是滿口讚揚,誰還敢大膽真言。邵力子是清末舉人,尤善書法,平時前來求字的人不少,他從不拒絕。當時西安東大街新開一經營淮揚菜的大華飯店請他題寫店名,他也欣然題寫了「大華飯店」四個正楷,並一筆一畫地署上自己的名字。這個題字的牌匾至今仍還懸掛在店面。1936年12月12日晚,西安全城突然槍聲四起,邵力子從夢中驚醒,披衣到院中察看情況,卻被一隊士兵押走了。此時原住在解放路(原名中正路)西京招待所內的國民黨大員也被囚禁了。關押時,邵力子才知道張楊發動了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抓了。第二天,邵力子就被楊虎城釋放了,他前去看望蔣介石,蔣問他事先是否知道此事,他老實回答不知道,還乘機勸導蔣介石:「委座,事已如此,還是應以國家人民為重,他們的要求(指張、楊將軍)似乎也可以考慮。」蔣介石聽後一言不發。西安事變解決後,張學良被軟禁在浙江奉化溪口,蔣介石要邵力子與張學良同住,幫助張學良讀書。實際上是對邵力子的一種變相處分。從此,邵力子離開了他主政四年多的西安。不久,蔣介石發布命令,免去了邵力子陝西省主席一職。邵力子先生一生經歷十分複雜,他1921年加入共產黨,屬於共產黨早期黨員。但是,在國共合作還沒有破裂的1926年,邵就轉入了國民黨,而且轉之前還徵求過瞿秋白的意見。所以,他不能算是叛徒。解放以後,邵力子一直住在東四五條,為人低調,深居簡出。不過,由於他在國共談判中作了不少貢獻,被毛公稱作「和平老人」,他生前的地位還是蠻高的。東四居委會曾經多次請住在這一片的知名人士講述自己的故事,比如住在四條的名士楚圖南先生,嫁到中國的荷蘭皇室之女米拉小姐,都參加過街道的座談會。而邵力子先生因為自己背景複雜,很少肯親自出面,實在逼得急了,也就是請家人出面抵擋一下。居委會如何能把邵先生逼急呢?一點兒也不奇怪,居委會也是一層組織啊。唯一一次邵先生參加座談會,卻是語出驚人,回憶起了西安事變,說他差一點促成了西安事變的提前爆發。在蔣張矛盾激化之後,張學良和楊虎城謀劃,將對蔣介石進行兵諫,但因為尚有部分準備工作,日期並未決定。然而,12月8日,當時擔任陝西省省主席的邵力子,卻和楊虎城作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談話。一個是方面大員,一個是駐軍首腦,邵楊二人關係不錯,見了面談幾句話本來不算什麼。楊虎城也順便試探邵力子對於當時局勢的看法。但是邵力子的回答讓楊虎城膽戰心驚。邵力子對楊虎城說–我擔心可能發生類似日本二二六事變的事情。二二六事變,是日本少壯派軍人發動的一次未遂政變,與西安事變的情況頗為相似。這句話出來,楊虎城大吃一驚–難道有什麼東西暴露了?他和張學良的謀劃十分周密,連共產黨方面也不知道(共方是1936年12月13日接到劉鼎的電報才了解此事),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然而,這個邵力子怎麼會如此回答呢?此事事關重大,楊虎城雖然刀客出身,膽大心細,也不禁嚇得把手中的紙煙落在了地上。邵力子當時看到楊虎城色變,但並未深思。直到西安事變發生後,才對這一幕回憶起來,明白自己差點兒造成了大麻煩。邵力子屬於國民黨中央派到陝西摻沙子的人物。楊虎城被他一嚇,疑神疑鬼,第二天因為一個誤會,認為東北軍瞞着他已經動手,竟派警衛營將中央大員們看戲的勵行社劇院團團包圍,連張學良也圍在裡面。幸好誤會迅速解除,楊的補救手段不錯,趕緊自己也趕去看戲。勵行社中的國民黨大員們看完戲一看,周圍都是實槍核彈的西北軍官兵,還紛紛誇讚十七路軍布置的警戒真是漂亮--廢話,準備抓你的陣勢,能不漂亮嗎?這樣,西安事變最終還是按照張學良的安排,在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那麼,邵力子說這個話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邵力子擔心的是東北軍下層發動兵變。蔣介石此前曾到王曲東北軍的軍官訓練班進行訓話,蔣介石訓話一向外行,有聽完委員長講話後崇拜頓消的說法,這次也是一樣。尤其是蔣特別提到攘外必先安內話題,所以東北軍少壯派官兵當場就用集體在地上蹭腳的方式表示不滿,以至於合影最後都沒有作。第二天,東北軍中有人揚言武裝反抗。而張學良對東北軍的統馭,也的確有時候不那麼可靠。1935年11月,張赴南京開會,臨走一再交待軍事上不要做任何行動。結果他一走,軍長董英斌就調整前線部署,結果107師牛元峰所部被紅軍徐海峰部全殲,106師也遭到重創。急得張學良連夜飛回西安,因為中途大霧,一直降到200米高度飛行尋找地標,差點兒迷航喪命。所以邵力子的意思是和楊虎城交換一下意見,如果東北軍少壯派挾持或者綁架張學良,需要早作準備。不料卻是無心插柳,差點兒把楊虎城嚇壞。邵力子先生講,西安事變後,由於他和蔣百里都是支持張揚主張的,蔣介石一度懷疑他與張楊為同謀。還在被押期間,蔣就在接見邵的時候反覆詢問–「他們做得這事,你事先知道不知道?」邵老實回答不知道。事後才知道蔣也同樣問過楊虎城,楊答知道,從此陷入深淵。說來也是頗有些後怕的。

和平老人[3]

  • 1931年,九一八事變,蔣介石採取不抵抗主義。舉國上下,群情激憤,抗日怒潮湧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邵力子主張停止內戰,喚起民眾,準備抗戰。
  • 1933年春天,邵力子在任國民黨陝西省政府主席。其時愛國將領楊虎城任陝西綏靖公署主任。他與楊將軍實行軍政分治,主要注意發展農林水利事業,開荒造林,興修水利;並着力發展交通文化事業,力求造福民眾,同楊虎城相處很好。後來張學良將軍率東北軍進駐陝西,他贊同張、楊兩將軍的抗日主張,對蔣介石的「剿共」做法,深感憂慮;對張、楊兩將軍同蔣介石的矛盾盡力緩和,以期和衷共濟,並且,他還要求部屬注意與中國共產黨方面的工作人員和睦相處,以團結合作、共同對敵為首要任務。
  • 西安事變爆發,邵力子同其他在西安的國民黨軍政要員亦同蔣介石一起被拘禁。事變第二天,蔣介石要求同邵力子談話,邵力子乘機勸導蔣介石說:「事已如此,委員長應以國家人民為重,他們(指張學良、楊虎城)的要求,似乎也可以考慮。」因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被軟禁在奉化溪口時,邵力子和張同住在溪口,名義上為幫助張學良讀書,實際上要邵力子對西安事變補過,是一種變相處分。隨後,他就被正式免去陝西省政府主席職務。
  • 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通電號召全民團結抗日,接着又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提出了國共兩黨合作的三項基本政治綱領,主張國共合作,一對外。邵力子作為國民黨代表參與國共兩黨廬山會談,協商合作抗日。他認為國難日益深重,國家危在旦夕,必須大力贊助國共第二次合作,以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維護中華民族的獨立。
  • 1938年,邵力子在其《望國民向前邁進》一文中,着重指出中國勝利之路,是「徹底抗戰,終不屈服」,表明了堅持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主張。同年初,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在漢口舉行成立大會,他當選為理事會主席。在會上發表演說時,他針對國民黨內的賣國投降活動,着力闡明,要將「和平運動」的譯名改為「反侵略運動」,向全世界嚴正表明我國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信心,以免少數別有用心之人的曲解。在邵力子的主持下,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為揭露日軍暴行,進行反侵略宣傳,爭取國際上對我抗日戰爭的援助等,做了大量的工作。邵力子一向主張中蘇友好。抗日戰爭時,他更力主和蘇聯結成聯盟。1940年初,他抱着增強中蘇邦交、促進國共合作、以利抗日戰爭的目的,出使蘇聯。在駐蘇大使任期內,經過他的努力,蘇聯援華的軍械物資源源運行國內。皖南事變及蘇德戰發爆發後,邵力子堅持認為「中蘇邦交應不斷增進」。並通過做報告、寫文章等各種方式、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介紹蘇聯情況,對推動中蘇文化交流,加深中國人民對蘇聯的了解,加強人民外交起了積極作用。
  • 邵力子在擔任國民參政會秘書長期間,他力主對國共爭端應用政治方法解決,以期兩黨繼續合作,一致對外,團結抗日。
  •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人民迫切要求和平。1945年8月至9月間,毛澤東、周恩來等到重慶開和平談判。邵力子作為國民黨代表之一,參與了和談。他認為毛澤東到重慶來,「是最有誠意的表現」。他雖為國民黨方面的代表之一,但致力於《雙十協定》的簽訂,因而獲得「和平老人」的美稱。
  • 1946年初,在政治協商會議陪都各界協進會第五次會議上,他發表演說,大力讚揚孫中山先生的聯共政策,高度評價中國共產黨在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作用,希望國共兩黨在和諧中解決問題。顯然,他是謀求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繼續團結合作,攜手並進,建設祖國。可是蔣介石的種種做法,使他大失所望。因此,在南京單方面如開偽國大時,他拒絕擔任大會秘書長的職務,拒絕參加偽國大的選舉。
  • 1949年初的國和共談,邵力子一本初衷,和章士釗、張治中等起了很大的的促進作用。1948年末,蔣介石眼見大勢已去,於1949年元旦發出求和聲明,1月21日宣告下野。次日,代總統李宗仁就任,即決定邵力子、張治中等5人為代表,並以邵力子為首席代表,準備與中共進行和平談判。正式談判之前,在邵力子的協助下,李宗仁組織「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以章士釗等3人為代表團成員前往北平,並要邵力子以私人資格一同前往,同中共先就有關和平問題交換意見。2月14日,邵力子與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抵平。在2月20日中共舉行的招待會上,邵力子發表演說:「人民切盼和平,並且寧選北平式的和平,不選天津式的和平。」經過初步商談,取得中共諒解,為正式談判開闢了道路。3月中旬,南京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組成,原定以邵力子為首席代表,他一再堅辭,遂改派張治中為首席代表,飛往北平舉行談判。和談中,南京方面代表大部分不願接受「懲治戰犯」這條,惟邵力子例外。談判結果雖達成了《國內和平協定》,但國民黨方面不肯簽字,談判遂告失敗。邵力子毅然決定留北平。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開幕式上,他莊嚴地表示:誓以至誠為實現人民政協共同綱領和政協一切決議而努力。熱愛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忠誠合作。一方面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下,積極參加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一方面本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精神,隨時提出各種建議和意見,做中國共產黨的諍友。早在1954年,他就及時地提出「計劃生育」的主張,即為突出一例。
  • 1956年,邵力子任民革中央社會聯繫工作委員會主任,聯繫晚清、北洋和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中上層人士,經過學習,啟發自覺,並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為社會服務,很多人思想認識有了提高,愛國觀念有了增強,精神面貌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 邵力子對台灣回歸、祖國統一,始終特別關懷,一貫盡心盡力。不顧耄耋高年,衰弱之軀,經常撰寫文章,發表談話,通過電台廣播、國內外報刊以及其他各種方式,對台灣當局與在台及海外的老朋友、老同志、老部下,進行爭取工作和宣傳工作,向他介紹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和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為早日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邵力子的一生,為謀求祖國的獨立、統一、繁榮、富強而奮鬥不止,堅持到底,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為促進國共兩黨的團結合作而奔走折衝,不遺餘力,幾十年如一日;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而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肝膽相照。大家之所以稱他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戰士,堅持國共合作的「和平老人」;公認他是國民黨中民主和進步人士表率,實在不是偶然的。

愛鄉貢獻

  • 邵力子早年離鄉,長期居外地,但一直十分熱愛家鄉。對有關家鄉的文化教育、農田水利和其他公益事業,都非常關心,鼎力贊助。辛亥革命後,他在上海擔任紹興七邑同鄉會的副議長,積極籌辦「紹興旅滬公學」,任副校董。他生活上儉樸,但對故鄉的教育事業總是慷慨解囊。30年代初,遠在蘭州任甘肅省主席時,聽到紹興尚無一所完全中學,當即出銀幣1000元,派人與朱仲華、金湯侯等地方士紳商談,於民國二十一年6月創辦「私立紹興中學」,並親書「臥薪嘗膽」四字作為校訓,以培訓愛鄉報國之才。次年春回鄉探親,目睹鄉村中迷信盛行,教育落後,又出資興修紹興陶家堰邵家樓的明強小學、白塔頭的運川小學。三十三年冬,奉母靈柩回鄉安葬富盛金家嶺,當了解該村無一農家子弟入學時,則決定利用墳莊房屋,出資辦起「棠陰小學」,還購置渡船,接送鄰村農民孩子入學。1932年,他大力支持學生朱仲華等在紹興創辦完全制中學(後改名為稽山中學),擔任設立人會主席。他把興辦教育事業看作是百年樹人的大計,所以始終熱情關懷,積極贊助。
  • 邵力子對家鄉的文化事業很關心,非常重視地方志的編纂工作,把做好這些工作視為熱愛家鄉的具體行動。1934年,同盟會員王子余先生倡儀撰紹興縣誌,邵力子竭力贊同,在縣資料初稿編成後,主動出資匯款,協助付印。
  • 他還提倡圍湖、圍海開墾,大力支持維修三江閘,並且私人出資疏浚陶家堰的賀家池,為家鄉的農田水利事業作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

  1. [1]邵力子的生平簡介
  2. [2]邵力子的任職西安
  3. [3]《邵力子傳》的簡介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