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邵家桥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

邵家桥中学位于邵家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县城16公里,环境优雅,人杰地灵,紧临贵州母亲河乌江之滨,东有太阳顶,南有两江口,西有文笔峰,北有腾龙峡等四大自然奇观;并以文笔峰遥相呼应,落差较大,校内有380余步台阶,是典型的阶梯校园。

学校发展

邵家桥中学始创于1921年(民国十年)春开办,时国民政府批准邵家桥开办学校,起初是私塾、国办两种办学合为一体。分出私塾后,校名为邵家桥初级小学。1930年(民国十九年)县长唐茂宏派谭典三到邵家桥开办学校,仍为县立邵家桥初级小学,直到1940年均是县立初级小学,先后担任校长的有谭典山、刘维纲、裘典成、邵容光四人;1940年校长邵容光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任职期间,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在太行上》等革命歌曲,带领学生街头上传抗日救国,募捐支援抗日将士等活动;1941年国民党实行新宪制,联保改成了乡,在乡长邓万禄,校长陈守仁,为思南沿尧乡第一中心小学校。1945年校长孙荣县。1946年校长安熹。1947年至1949年校长周佐德。1949年冬思南解放,当时土匪猖狂,社会秩序混乱,学校停办。1950恢复短期内曾为唐乔小学分校。不久学校以地命名,改为邵家桥小学,县府派彭文堃任校长。1957年底反右,彭文堃成为右派,革职返家。从1958年起邵中邦担任校长;60年代后期,中央号召:“读小学不出大队,读初中不出公社,读高中不出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这样沿江公社小学成为戴帽中学。1972年沿江公社小学正式更名为沿江公社中学,期间邓万强、何顺才、许义文、邵中邦先后任校长。1992年撤并建后,正式更名为邵家桥初级中学。

历经99载耕耘,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36人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教职工编制91人,现有本科76人,专科11人;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28人,未定级6人,科员2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简介

学校现占地面积3095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826.2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栋3776平方米;实验大楼1栋900平方米,学校综合办公楼1栋2100平方米:教师宿舍3栋5231.33平方米;新建两栋学生宿舍,总面积3275平方米,学生食堂800平方米和460平方米的厕所,4个篮球场,1个250米跑道的综合运动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综合楼设有可容纳260人的多功能教室,同时设有音乐教室、舞蹈室、美术教室,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录播室及电子备课系统。邵家桥中学旨在思南县域内农村学校,打造“四个一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文化内涵)。

办学理念

厚德博学、和谐发展,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办学目标:以人为本,尊师爱生,培养健康自信、习惯良好、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文化引领,熔铸精神,营造人文雅致、独具特色、励志育人的校园环境。办学思路: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管理方式:全天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办学特色:弘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学校开设音乐班,舞蹈班,乐器班,美术班,体育兴趣班,作文提高班等各种特色兴趣班。

办学思路

近年来,学校在秉持和弘扬思南“教化为先的敬学传统、坚守求真的教师品格、全人生态的育人理念、中和创新的办学思路、致知躬行的课程体系、探究互助的课堂机制、精细联动的管理格局、绿色人本的学校文化”,铸“智慧[2]山水.学在思南”品牌效应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四环一体.全人课堂”课改模式,加强内部管理,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教师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560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900多人次。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更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面对新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邵家桥初级中学恪守“传承文明、启智求真”的校训,打造一所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有别于县城不同于农村的窗口学校!

邵家桥中学办学理念

厚德博学和谐发展,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育人目标传承奋发一生的精神文明铸造一生的品格启智享用一生的智慧

求真引领一生的视野尚学伴随一生的知识致善幸福一生的情趣

进取提升一生的能力厚德受用一生的习惯增强惠泽一生的体质

办学方略质量立校队伍强校文化润校科研兴校社团活校服务暖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