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驛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鄭家驛鄉地處於桃源縣西南,東臨沙坪鎮,南靠寺坪鄉,西與剪市鎮隔河相望,北近仙境桃花源,距縣城30公里。
2017年,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經省民政廳批覆同意,鄭家驛鄉將撤銷鄉建制,並在各自原行政區域基礎上設鎮。鄭家驛鎮轄14個建制村,總面積151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2.7萬人左右,鎮人民政府駐鄭家驛。[1]
鄉鎮概況
鄭家驛鄉轄:鄭家驛、五里、高岩、四台、三陽、板石、岩門、蔭樹沖、澄溪、麥市、塘河11個行政村,151個村民小組,人口13012人,4253戶,其中農業人口12214人。行政面積6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671畝,園地6266畝,林地56715畝,水面4406畝,森林覆蓋率53.45%,綠化率59.85%。境內森林資源豐富,盛產杉木、楠竹。
農村經濟
全鄉水田面積20233畝,2007年糧食總產量達10056噸,其中優質稻2922噸,占全年總產量的35.5%,全年農民總收入9833萬元,其中農業收入2057萬元,工業收入5265萬元,建築業收入330萬元,運輸業收入199萬元,人均純收入3187元。
鄭家驛鄉早稻集中育秧培訓忙
鄭家驛鄉邀請縣農業局技術人員為全鄉的種糧大戶和村組幹部及種田能手進行水稻集中育秧技術培訓。縣農業局副局長胡中建、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何英才、高級農藝師劉大鍔等帶着技術資料為該鄉農戶送去了一堂生動的集中育秧技術課。全鄉村、組幹部、種糧大戶約100餘人參加了培訓。
縣業局高級農藝師劉大鍔同志從集中育秧的意義、方式、技術規程以及育秧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的處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精彩的講課贏得了聽眾的高度評價。該鄉豐隆水稻專業合作社長、沉溪橋村種植大戶彭德志說:"農業局幹部下鄉開展早稻集中育秧培訓,為我們送來了技術和資料,讓我們受益匪淺,為我們搞好集中育秧吃了定心丸"。[2]
鄉鎮企業
該鄉積極盤活閒置資產,大力推行招商引資工作,目前該鄉已落戶有躍宇竹業、洞天竹業、雪峰膠板、鄭驛花炮廠、塘河磚廠等多家企業,年產值5000萬元,創造利稅550萬元,安排本地勞動力800人就業。有力推動了全鄉經濟的發展。
糧食生產基地
桃源縣鄭家驛鄉縱橫的硬化溝渠里,渾濁的雨水激流不止,"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項目鄭家驛項目區"、"鄭家驛鄉澄溪橋村橫石組集中育秧示範點"標示牌立在大片地膜覆蓋軟盤育秧秧田旁,農業技術員、鄉村幹部2人一組,撐着雨傘,穿行於秧田之間,查看少見陽光的秧苗是否健康……這一切昭示着桃源縣打造高品質糧食生產基地的力度之大。
桃源縣是常德糧食生產第一大縣,氣候條件適合雙季稻生產,植根在桃源的稻米深加工龍頭企業萬福生科(湖南)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桃源縣委、縣政府從中看到了自身的產業優勢。中央一號文件連續9年鎖定"三農",中央財政擬安排12287億元投入"三農",比上年增加1868億元,桃源縣委、縣政府更是從中看到了機遇。新春伊始,該縣響亮提出:1000萬元糧食生產專項資金用於高產創建、集中育秧和獎勵補貼,力爭糧食生產面積突破220萬畝,總產達到9億公斤,成功創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為了實現這一宏大目標,該縣實施縣、鄉、村三級"書記工程",各級幹部走村入戶,把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把科技技術送到田間。早稻生產剛剛開始,縣委書記龔德漢多次深入各鄉鎮調度集中育秧,"書記講壇進田間"活動如火如荼,涉農部門送農資,電視台開"集中育秧進行時"專欄,普及育秧技術。
該縣以陬市、楓樹、青林、漳江、深水港5個鄉鎮為重點,打造常桃路城鄉統籌示範帶農民專業合作社黃金走廊。全面推進標準化生產,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栽培管理、統一標準化生產、統一訂單生產、統一品牌銷售,建成10萬畝雙季稻標準化示範園區。擴大雙季稻面積,早稻實現零直播。投入480多萬元建成的兩個現代化育秧工廠,已用於早稻浸種催芽育秧,育秧規模可輻射6000畝大田。農機購置補貼助推農業機械化進程,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16.18萬台,破解了農村年輕勞動力不足的難題。將投入3億元,完成13項農田水利建設任務,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旅遊事業
該鄉境內有風光秀美的豐隆山,形如雙獅捧球的四台山,古樸幽靜的鄭驛老街和傳說優美的雞公岩,渾然天成的岩屋等眾多景點,尚在深閨無人知。淳樸的鄭驛人歡迎各位來觀光和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