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郑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羲

郑羲,(425-492年),字幼麟,司州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北魏大臣。

和平中,举秀才,擢补中书博士,参与镇压田智度起义。李冲受宠于文明太后。郑羲连姻李冲,官至给事中、中书令,总司文史。太和初年,出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封南阳郡公。太和中,征为秘书监,献女为皇妃、太和十六年(492年)卒,年六十七,谥号为文。[1]

人物生平

安定众心

郑羲,字幼麟,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南)人,曹魏将作大匠郑浑八世孙。曾祖父郑豁,是后燕太常卿。父亲郑晔,不做官,娶长乐潘氏为妻,生有六个儿子,都粗有志气。而郑羲排行第六,文学为优。少年时被举为秀才,尚书李孝伯把女儿嫁给他。文成帝末年,朝廷任命他为中书博士。

天安初年(466年),南朝宋的司州刺史常珍奇举汝阳来降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下诏让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前去迎降,并招慰淮、汝,派郑羲参预元石军事。到上蔡之后,常珍奇率领文武官员三百人前来迎接,相见后,大家商议要把军队驻扎在汝水以北,并不马上入城。[2]

郑羲1.jpg

郑羲对元石说:"军机之事,贵在神速,而今珍奇虽然来了,但意图不明,我不如直入其城,夺其要害,据有府库,虽然这样做并非出自我们的初衷,但我们的目的是要全面控制局势。"元石接受了郑羲的意见,于是策马径自入其城池。城中还有珍奇亲信兵马数百人,驻在常珍奇宅第里面。

元石既克城池,意气更加骄横怠惰,只管置酒嬉戏,毫无警戒防备之意。郑羲对元石说:"看常珍奇很有不平之色,应该严兵设防,以备非常之变。"这天夜里,常珍奇果然派人焚烧府邸厢屋,意在救火时发难,因元石有备,只好作罢。第二天,郑羲备白虎幡旗慰喻郭邑,众心才安定下来。

不纳其意

第二年春天,他们又领军东讨汝阴。南朝宋的汝阴太守张超据守的城池攻克不下,元石率领精锐人马攻打,不克,于是退军至陈、项,商量打算退军长社,到秋天再行攻打。众将都乐于早点回去,全都说这是好计策。郑羲说:"现在张超驱使市民,挑着石头,蚁聚穷困城池,其坚持的最长限度不会超过一个月,我们应该安心地守在这里。张超粮食一完,不投降也会弃城而逃,我们可翘足以待,他自然会成擒拿之物了。而我们如弃围还归长社,长社路途遥远,张超听说必定修城深挖堑壕,多积谷薪,将来恐怕难以攻打了。

"元石不听,于是还师长社。到了冬天,又来攻打张超,张超果然有防备,他们只好无功而还。几年以后,张超去世,杨文长代其戍守城池,食尽城溃,才攻下城池,竟如郑羲所预计的相同。淮北平定之后,郑羲迁升中书侍郎。

郑羲2.jpg

因功封爵

延兴初年,阳武人田智度,年十五岁,妖惑动众,扰乱京城。朝廷以郑羲深得河南百姓的信任,也为州郡长官所信,便派他前去安抚。郑羲到该地以后,宣示祸福,重加悬赏,十天内,聚集的民众纷纷归去散开。刘智度奔逃颍川,不久就被擒拿斩杀。郑羲因功赐封平昌男爵位,加任鹰扬将军。

连姻李冲

孝文帝初年,郑羲兼任员外散骑常侍,假宁朔将军、阳武子,出使南朝宋。中山王元睿受到孝文帝的宠幸,并置王官,郑羲为其作传。自此以后,他便连年不转官职,家产也十分短乏,因此请假归家,便逗留没能回去。等到李冲受宠显贵,与郑羲结成姻亲之好,于是他又被起任为中书令。

冯太后为自己父亲燕宣王在长安立庙,初成后,任命郑羲为太常卿,假荥阳侯,具官属,到长安拜庙,破石造碑立于庙门。回来之后,以出使的功劳,仍赐侯爵,加授给事中。出使安东将军、西兖州刺史,假南阳公。郑羲多受贿赂,以贿成政。

性情又很吝啬,老百姓有给他送礼的,甚至连杯酒块肉也不赏给别人,西门受人羊酒,东门便把东西卖了。因他是李冲的亲家,执法官员也不纠劾他。酸枣令郑伯孙、鄄城令童腾、别驾贾德、治中申灵度,都为官廉洁贞正,勤恤百姓,郑羲都上表称赞推荐他们,时论也称赞他的行为。冯太后为孝文帝娶他的女儿为嫔,征拜他为秘书监。

郑羲3.jpg

去世增谥

太和十六年(492年),郑羲去世,朝廷赠帛五百匹。尚书奏谥曰宣,诏书曰:"盖棺定谥,先典成式,为的是激扬清浊,治道明范。以往何曾幼年有孝行,良史不改'缪丑'之名;贾充受宠于晋,直士犹立'荒公'之称。郑羲虽然素有文业,而为政缺少廉节清正的风范。查古代先例,其未光耀于朝策;贪财昧货之谈,已经流播民间。

谥以善名,殊乖谥名初衷。又前岁之选,他所举人才并不是备有品行然后才被举选,自荷后任,功绩未昭。尚书为什么偏偏不能做到至平至公,愆失违背我朝明典!依据谥法:博闻多见叫'文',不勤成名叫'灵'。可以赠谥于他,加谥文灵。"

《魏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有传

历史评价

魏收《魏书》:郑羲机识明悟,为时所许" ;羲多所受纳,政以贿成,性又啬吝!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郑羲上下碑"也称"郑文公碑"正书。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石。同一内容刊在二处,均在山东境内。一在平度县天柱山,称作上碑,一在掖县云峰山,称作下碑。

北魏刻石笔法大致分作圆笔、方笔、方圆结合三种类型,郑文公碑则是典型的圆笔代表。书法中兼有篆隶笔意,康有为认为此碑为北魏圆笔之宗。

郑羲4.jpg

此碑的书者郑道昭,字僖伯,北魏著名书法家,号中岳先生,荥阳郑州(今属河南)人。官至国子祭酒、光州刺史、青州刺史,后入为秘书监,谥号文恭。史称其"少而好学、博览群言"。除了郑文公外,书迹刻石还有《论经书诗》、《观海童诗》、《太基山诗碑》等。

《郑文公碑》是郑道昭为了显扬其父的"政德",相约父辈的同僚述其父郑羲一生的"崇高德行"而书写镌刻的。此碑也是郑道昭的书法代表作。包慎伯在《艺舟双楫》云"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康有为则认为《郑文公碑》与《张猛龙碑》均"为隶楷之极则"。此碑书法多圆笔,筋骨内含,隐约带有方意。间架开张,起落转折皆落实处,给人以魄力雄强,气象浑穆、意态奇逸、神彩飞动的观感。

另,《郑文公碑》刻于花岗岩石上,由于石质坚硬,故字迹保存尚好。这也使凿刻能较好地传达书意,书、刻相得益彰,这都给《郑文公碑》注入了天趣之美。

家族世系

高祖:郑略,后赵给事黄门侍郎、持节,迁侍中、尚书,赠扬州刺史

曾祖:郑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济南郡公,谥号贞

祖父:郑温,后燕太子詹事

父亲:郑晔,赠建威将军、汝阴太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