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郝天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郝天珧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郝天珧,女,1957年生人。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任油气资源室主任,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并任《地球物理学》编委,《海洋与湖沼》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综合地球物理与海洋地球物理研究,在油气资源、边缘海形成演化等领域进行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地球物理学》编委

民 族 ---- 汉族

出生日期----1957年

出生地点----北京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毕业院校----长春地质学院

学科类别----综合地球物理

研究方向

重磁反演与综合解释、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研究深部结构与构造及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海洋油气资源综合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等,并发表了许多相关学术论文。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攻关,攀登,863、973、国家基金及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96-99负责国家攀登项目"华北地台北缘找寻隐伏金属矿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98-2000负责863项目820-03-01"海洋油气资源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课题;同时受科技部委托负责820-03专题的集成项目。 2000-2003负责国家自然基金"黄海地球物理场特征及盆地沉积结构",被评为特优;00-05负责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二级课题"中国边缘海岩石层结构"。02-06负责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环渤海(湾)地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研究。04-05年负责海洋863前瞻性研究课题"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技术研究"。主持过两项国际合作研究,2004年9月在北京组织了"第二届中韩黄海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学术研讨会"。

学科类别

综合地球物理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组合式海底地震探测装备,2013-2016,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2013-2014,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黄海及邻区壳幔结构及深浅构造关系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2013-2017,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

中国东部海域-西太平洋1:300万地球动力学图,2013-2015,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深层火山岩储层综合地球物理预测,2011-2015,油气专项。

南海南、北大陆边缘深部结构特征与构造属性的地球物理研究,2011-2013,基金委面上基金。

海陆联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研究,2009-2013, 863子课题。

渤海及邻域深部结构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响应,2009-2012,华北克拉通破坏研究计划课题。

中国海陆1:500万莫霍面深度图,2008-201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中朝构造对比的地球物理研究,基金委面上基金。

黄海地球物理场特征及盆地沉积结构,基金委面上基金。

海区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十一五"863计划目标导向类项目。

重磁震联合反演成果综合解释技术-2, "十一五"863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专项子课题。

南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动力学特征,"十一五"973计划子课题。

中国边缘海岩石层结构,"十五"973计划课题。

海洋油气资源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九五"863计划课题。

海洋矿产资源综合探查技术集成,"九五"863计划专题。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技术研究,"十五"863计划探索性课题。

环渤海湾地区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

南海及邻区地壳结构与岩石圈动力学特征。

歧口地区火成岩分布规律与盆地演化、成藏关系研究。

渤海湾盆地和南黄海油气有利区的磁力探测技术。

歧口地区第三系基底构造研究。

南海海域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剖面研究。

珠江口盆地油气有利区的磁力探测技术。

获奖及荣誉

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

200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3]

200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

2002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代表论著

2012:

刘丽华, 吕川川, 郝天珧, 游庆瑜, 郑彦鹏, 支鹏遥, 潘军, 刘少华.海底地震仪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海洋油气资源探测中的发展趋势.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

郝天珧, 徐亚, 孙福利, 游庆瑜, 吕川川, 黄松, 丘学林, 胡卫剑, 赵明辉.南海共轭大陆边缘构造属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郝天珧, 游庆瑜.国产海底地震仪研制现状及其在海底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

徐亚, 郝天珧, 黄松, 李志伟, 吕川川, 赵百民, 胡卫剑.渤海湾地区壳幔结构重磁综合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秦静欣, 郝天珧, 徐亚, 黄松, 吕川川, 胡卫剑.南海及邻区莫霍面深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各构造单元的关系. 地球物理学报

吕川川, 郝天珧, 丘学林, 赵明辉, 游庆瑜.南海西南次海盆北缘海底地震仪测线深部地壳结构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胡卫剑, 江为为, 郝天珧, 徐亚, 赵百民.南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郝天珧, 黄松, 徐亚, 李志伟, 张丽莉, 王家林, Suh Mancheol, Kim Kwangkee.关于黄海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认识. 地球物理学报

黄松, 郝天珧, 徐亚, 王贝贝.南黄海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特征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张丽莉, 郝天珧, 黄晓霞, 黄松, 秦静欣, 涂广红, 赵百民.北黄海盆地烃渗漏蚀变带"磁亮点"的识别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郝天珧; 徐亚;赵百民;张永军;彭利丽.南海磁性基底分布特征的地球物理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2008:

郝天珧, 黄松, 徐亚, 李志伟, 胥颐, 雷受旻, 杨金玉. 南海东北部及邻区深部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郝天珧, 徐亚, 周立宏, 张丽莉, 江为为, 胥颐, 李军, 赵百民, 王贝贝, 袁淑琴. 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宏观分布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以大港地区为例.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HAO T Y, Y XU, M. SUH, Y. XU, J-H LIU, L-L ZHANG & M-G DAI. East Marginal Fault of the Yellow Sea: a part of the Conjunction zone between Sino-Korea and Yangtze Block? Edited by M-GZHAI, B.F.WINDLEY, T.M.KUSKY AND Q.R.MENG.2007,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郝天珧, 杨长春,刘洪,宋海斌,江为为. 环渤海地区前新生代油气资源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郝天珧, 徐亚, 胥颐,SUN MANCHEOL,刘建华,戴明刚,李志伟. 对黄海-东海研究区深部结构的一些新的认识。地球物理学报

2004:

郝天珧, 刘建华,郭峰,黄忠贤,胥颐,戴明刚,李安春,付永涛. 冲绳海槽地区地壳结构与岩石层性质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郝天珧, 刘建华,Sun Mancheol, Choi Suckwon, 阎晓蔚,刘振锋. 黄海及其邻区深部结构特点与地质演化. 地球物理学报

参考来源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郝天珧 ,中国科学院, 2020-05-30
  2. 郝天珧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郝天珧 ,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