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郭崇(908-965年),本名郭崇威,字號不詳,應州金城縣(今山西省應縣)人,鮮卑族。五代到北宋初年將領、外戚,宋仁宗郭皇后祖父。為人沉穩寬厚,頗有謀略,應募入伍。
- 後唐清泰年間,升任應州騎軍都校。
- 投靠後漢高祖劉知遠,參與攻破開封,出任郢富二州刺史,依附於樞密使郭威,參與西征和鎮守鄴城,累授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處置後漢宗室劉贇。
- 後周建立,歷任武定軍(洋州)、鎮安軍(陳州)、鎮寧軍(澶州)節度使,加位同平章事。
- 周世宗即位,聯合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出兵固鎮抵禦北漢和大遼入侵,加授侍中、成德軍節度使。
- 後周恭帝柴宗訓繼位,加官檢校太師。
- 北宋建立後,加官中書令,入朝覲見,改任平盧軍節度使。
- 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歲,追贈太師。憑藉孫女郭清悟成為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加贈為尚書令、英國公。
基本信息
姓名 郭崇
|
別名 郭崇威
|
官職 平盧軍節度使
|
爵位 英國公(贈)
|
追贈 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
|
出生地 應州金城縣
|
出生日期 908年
|
逝世日期 965年
|
所處時代 五代→北宋
|
主要成就 協助郭威建立後周;抵禦北漢,進攻遼國
|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 郭崇威(後改名郭崇)為人穩重寬厚,沉默寡言,又頗有謀略。他的父祖都是代北地區的酋長。郭崇威在二十歲時,憑藉自身的勇力,應募進入行伍。[1]
- 後唐末帝清泰(934年-936年)年間,郭崇威升為應州騎軍都校。[2]
後晉時期
後漢時期
後晉出帝開運(944年-946年)年間,郭崇威奉命在太原駐守。
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後漢高祖)在太原稱帝反遼,建立後漢政權。郭崇威轉仕後漢,並作為前鋒,南下收取汴州開封府。郭崇威收復汴京後,被改授為護聖左第六軍都校、郢州刺史,後改領富州刺史。
後漢隱帝乾祐元年(948年)八月,樞密使郭威奉命西征,負責討平河中、鳳翔、永興三鎮叛亂。郭崇威隨郭威平亂,立下功勳,升任果州防禦使、護聖右廂都指揮使。郭威鎮守鄴都,郭崇領行營騎軍兼天雄軍都巡檢使。
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崇威隨郭威南下,與澤潞節度使李筠在劉子陂抵禦慕容彥超,將其驅逐,被補授為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郭威派宰相馮道等在徐州迎接湘陰公劉贇,假意迎立他為帝。適逢契丹南侵,郭威北征,在澶州被軍隊推戴為帝。樞密使王峻在開封聽到事變,遂派郭崇威率領七百騎兵東行,抗拒正在前來的劉贇,在睢陽相遇。郭崇威列陣於官署外,劉贇畏懼,登上門樓,喚來郭崇威說:「你們這些人為什麼忽然來到這裡?」郭崇威回答:「澶州軍兵變,派我來保衛陛下,不是有別的目的。」劉贇召郭崇威上樓,他不敢上,就派馮道下來與之交談,郭崇威這才登樓,詳細說明了軍心已有歸屬、帝位已經確定的事實,劉贇握着郭崇威的手哭泣,低下頭很長時間。不久劉贇所統率的衛兵都校張令超領兵歸附郭崇威,郭崇威當即送劉贇到館舍。[4]
後周時期
-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後周政權,既後周太祖。郭崇威為避郭威之名諱,而改名郭崇。旋即升領武定軍(治洋州,今陝西洋縣)節度使、檢校太傅,仍典理禁軍;又任京城都巡檢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軍公事。
- 廣順二年(952年)七月,太祖重新升陳州(今河南淮陽)為節鎮,設置鎮安軍,改命郭崇為節度使,仍掌禁軍。次年二月,加檢校太尉 。
-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親自郊祀圜丘,調郭崇為鎮寧軍(治澶州,今河南濮陽縣南)節度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隨後太祖病重,催促郭崇返回鎮所 [15] 。同月,太祖駕崩,其養子柴榮登基為帝,即後周世宗。
- 周世宗即位之初,北漢聯合遼國聯兵南侵潞州,郭崇與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出兵固鎮抵禦。柴榮親自出征後,他又為符彥卿副將任行營都部署。後周軍班師後,加官兼侍中。不久後改為真定尹、成德軍(治今河北正定)節度使。
- 顯德四年(957年),契丹趁柴榮第二次親征淮南之機,派出一萬多騎兵劫掠邊境。柴榮派鎮寧軍節度使張永德領兵北上抵禦。郭崇率軍反擊,攻下束城縣(治今河北束城。此據《遼史》,《宋史》誤作束鹿縣),斬首數百級,俘獲頗多。
- 顯德五年(958年),適逢柴榮生辰「天清節」,郭崇前來朝見,並上表請辭。柴榮不允,賞賜襲衣、金帶、器幣及鞍勒馬,遣返鎮所。
-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北征燕雲,收復關南土地,途經靜安軍時,郭崇前來朝見。同年,柴榮病逝,後周恭帝柴宗訓繼位,郭崇獲加官檢校太師。 [5]
北宋時期
- 北宋建立後,加官兼中書令,旋即入朝覲見。當時任命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為平盧軍節度使。李重進抗命叛亂,於是讓郭崇改鎮平盧軍。
- 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宋太祖聞訊後震驚哀傷,追贈他為太師。[6]
- 郭崇的孫女郭清悟(郭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至天聖三年(1025年),郭崇被加贈為尚書令兼中書令。天聖六年(1028年),再追封為英國公。[7]
主要成就
- 郭崇早年追隨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起兵反遼,收復開封,建立後漢政權。
- 後漢隱帝即位後,又隨樞密使郭威西征河中、鳳翔、永興三鎮叛亂,並由此成為了郭威的心腹之一。
- 乾祐三年(950年),郭崇隨郭威南下奪取政權,成為侍衛親軍的高級將領,受命處置後漢宗室劉贇,使得郭威順利即位,建立後周。
- 後周世宗即位之初,郭崇與天雄節度使符彥卿抵禦遼國南侵。
- 顯德四年(957年),契丹騎兵萬餘人劫掠邊境,郭崇率軍反擊,一度進入遼境,收復束城 [8]。
人物軼事
北宋建立後,郭崇追念後周的恩遇,時常流淚。成德監軍陳思誨密奏他的情況,並說:「常山靠近邊境,郭崇有反叛之心,應當小心防備他。」宋太祖趙匡胤說:「我一向知道郭崇篤於恩義,是有感而發罷了。」派人偵察他,回來說郭崇正對着賓客屬員坐在池潭小亭上飲酒博戲,城中平靜。趙匡胤笑着說:「果然跟我說的一樣。」[9]
人物評價
史料記載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 [10]
參考資料
- ↑ 《宋史·郭崇傳》:郭崇,應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稱崇。父祖俱代北酋長。崇弱冠以勇力應募為卒。
- ↑ 《宋史·郭崇傳》:後唐清泰中。為應州騎軍都校。
- ↑ 《宋史·郭崇傳》:晉祖割雲應地入為契丹,崇恥事之,奮身南歸,歷鄆、河中、潞三鎮騎軍都校。
- ↑ 《宋史·郭崇傳》:乾佑三年冬,崇從周祖平國難,與李筠拒慕容彥超於劉子陂,走之,以崇補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遣馮道等迎湘陰公斌於徐州,將立之。會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於澶州,為六軍推戴。樞密使王峻在京師聞變,遣崇率七百騎東拒斌,遇於睢陽。崇陣於牙門外,斌懼,登門樓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軍變,遣崇等來衛乘輿,非有他也。」斌召崇升樓,崇未敢登,即遣道下與語,崇乃登,具言軍情有屬,天命已定,斌執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斌所領衛兵都校張令超以眾歸崇,斌親將賈、王等數怒目視道,將害之。斌曰:「汝輩勿草草,此非關令公事。」崇即送斌就館舍。
- ↑ 《宋史·郭崇傳》:世宗平關南,至靜安軍,崇來朝。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 ↑ 《宋史·郭崇傳》: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聞之震悼,贈太師。
- ↑ 《宋史·郭崇傳》:(郭守璘)次女為仁宗皇后。天聖三年,詔贈崇尚書令兼中書令,守璘太尉、寧國軍節度,允恭太傅、安德軍節度。六年,又詔追封崇英國公,加贈守璘康清軍節度兼中書令,允恭忠武軍節度兼侍中。
- ↑ 《遼史·穆宗紀》:八年……夏四月甲寅,南京留守蕭思溫攻下沿邊州縣,遣人勞之。五月,周陷束城縣。六月辛未,蕭思溫請益兵,乞駕幸燕。
- ↑ 《宋史·郭崇傳》:宋初,加兼中書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時復泣下。監軍陳思誨密奏其狀,因言:「常山近邊,崇有異心,宜謹備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篤於恩義,蓋有所激發爾。」遣人覘之,還言崇方對賓屬坐池潭小亭飲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聯言。」未幾來朝。時命李重進為平盧軍節度,重進叛,改命崇為節制。
- ↑ 10.0 10.1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傳第十四》.國學導航.201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