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都昌鎮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位於九江市東南部,都昌縣境西南部,鄱陽湖畔,東與大樹鄉、汪墩鄉交界,西南與永修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北山鄉接壤。1958年起為都昌縣治,系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區域面積69.10平方千米。2018年,都昌鎮戶籍人口有123809人。截至2019年,都昌鎮轄11個社區、4個行政村。
2018年,都昌鎮工業企業個數共45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個數18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08個。[1]
歷史沿革
都昌鎮屬城關鎮。建國初期為十區,後為十三區,1956年調整為北山區。1958,由北山區內原城關鎮、磯山、南山鄉2個社和北山鄉1個社合併組成都昌鎮。1959年改稱都昌鎮人民公社。1962年從該社分出磯山、南山2個人民公社。1968年復並,1972年又分為都昌鎮、城郊2個人民公社。1975年復並。1984年,改稱都昌鎮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下轄東街、西街、東湖、西湖、幸福、白洋壟、長嶺、城東、惠民、星火、芙蓉、城郊12個居委會;西河、磯山、中壩、南山4個村委會;全鎮共58個自然村、7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1932戶,總人口11419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2249人),鎮政府原駐西街,2003年7月遷至都昌縣城芙蓉南路1號。[2]
經濟發展
都昌鎮經濟以農為主,水資源豐富,盛產鄱湖鳳尾魚、鄱湖干銀魚、東坡醉魚等。引進外地先進技術,實行水面養殖珍珠、水中養魚、水底養青蝦。青蝦產量大幅度上升。市場價格看好。外銷每斤青蝦由十幾元上漲到幾十元。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廣東等市場對都昌青蝦特別青睞。長途販運銷售青蝦的隊伍發展到一百多人。鎮政府不斷加大投入,把青蝦生產作為農民致富的門路來抓,形成了養殖、收購、販運、銷售一條龍。農業以種植水稻、棉花、油菜為主,兼漁業、蔬菜、糧油加工等。都昌鎮耕地面積6990畝(其中水田3900畝,旱地3090畝)。都鎮始終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利用資源和區位優勢,圍繞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外商到都昌鎮投資開發。
農業以種植水稻、棉花、油菜為主,兼漁業、蔬菜、糧油加工等。2005年該鎮耕地面積6990畝(其中水田3900畝,旱地3090畝)。該鎮始終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利用資源和區位優勢,圍繞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至同年底,有2個千頭以上養豬場及1個山羊養殖基地,全鎮年出欄生豬近2萬頭;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150畝,特種果業種植基地70畝;水產養殖1500畝。[3]
發展歷史
解放前夕為城區鎮,轄6保。建國初期為十區,1951年建都昌鎮。後屬十三區,1956年屬北山區。1958年,北山區城關鎮、磯山、南山鄉2個社和北山鄉1個社合併組成都昌鎮。1959年改都昌鎮公社,轄域至磯山;同年北山公社城郊大隊併入。1962年分為磯山、都昌鎮2個公社(一說,1962年分出磯山、南山2個公社);1968年合為一個公社,並劃入南山公社所轄南山、星火兩大隊。
1972年再分都昌鎮、城郊2個公社,1975年復並稱都昌鎮公社,1984年撤社建鎮。1990年,轄星火、城郊、南山、秦家坂、西河、磯山、中壩、松古山、周家嘴9個村委會及東風、東街、西街3個居委會,人口3792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5905人)。1997年,面積65.4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中街、東門、南門、西門、北門5個居委會及南山、星火、城郊、西河、中壩、松古山、磯山、秦家坂、周家嘴9個行政村。鎮政府原駐西街,2003年7月遷至縣城芙蓉南路1號。
人文地理
都昌鎮地處濱湖丘陵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36.6米。最高點大磯山,海拔200.6米;最低點周家咀,海拔20.6米。境內多屬下蜀系黃棕壤,沿湖一帶為湖積物潮泥土。地表徑流入鄱陽湖和磯山湖。
都昌鎮風景點較多,有清隱禪院、野老岩泉、碑廊、江萬里紀念碑、陶侯釣磯、石壁精舍、經歸書院、小磯山歇腳石、張家塘候鳥觀察點、陶母墓址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