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杨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都杨镇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东北部,地处西江中游南岸,东接高要市大湾镇,北与高要禄步、德庆悦城隔江相望,南连思劳镇、河口街,西与六都相接,是云城、云安、高要、德庆四地构建经济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金三角”。现辖都骑、杨柳2个居委会和仙菊、降水、六合、山口、三合、洞坑、榃容、桔坡、联合、大播、石巷、蟠咀、降面、西坑、都友、官坑、珠川、南山、大乐、金鱼沙20个村委会,全镇总面积249平方千米,总人口4.55万人。[1] [2]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都骑、杨柳都,清乾隆五年(1740年)设都骑、杨柳堡,民国15年(1926年)改堡为乡,民国36年(1947年)当时杨柳与方平乡合并为方杨乡,1958年方杨乡并入都骑乡成立太阳升人民公社,1963年再设都骑、杨柳乡,1992年10月设都骑、杨柳镇,2003年都骑、杨柳两镇合并成都杨镇。
自然资源
都杨镇都杨镇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常年温和多雨、光照充足,年光照时间1700多小时,平均气温22.2℃。镇内有花岗岩、高岭土等矿藏,已探明的花岗岩储量超1亿立方米,高岭土储量达2000万吨。
主要农产品有稻谷、蔬菜、水果、玉桂、大冬瓜等。水力资源丰富,有大涌河堤、蟠咀大堤及大洞水库等多宗水利工程,现建成小水电站13座(装机总容量达3000千瓦)。
交通条件
都杨镇水陆交通便利,省道河杨公路通过镇中心直达都骑港,并与国道324线相连,镇通村公路基本实现硬底化。长达30公里的西江河岸线均适宜建港口码头,常年可停泊500-1000吨的船舶,现已建成都骑码头、煤码头及水口渡口等,客货运输十分方便。各村均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有线电视。
地理位置
地图云浮市都杨镇工业区位于云安区东北部,西江中游南岸,东接肇庆市高要大湾镇,北临西江黄金水道与肇庆市高要禄步、德庆悦城隔西江相望,南连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河口街,西与云浮市云安区六都相接,是云城、云安、高要、德庆,新兴五地构建经济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金三角”。距云浮市中心10公里、广梧高速公路12公里,为云浮市沟通中国外的主要交通枢纽。市区将会规划一条新的快速干线与新建的南广铁路云浮站相接。同时市政府正在规划在都杨镇打造一个滨江新城。形成新旧两个城区协调发展。
工业发展
都杨镇学校云浮市都杨镇工业区按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门道路,实现和谐稳定、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园区的开发经验丰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与产业群培育相结合”的策略。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陶瓷、家具、新型材料及研发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力争形成集港口、物流、工业等产业为一体,云浮市最大的临港生态工业区。
工业园区具有规划起点高、设计水平高、管理标准高、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畅通无阻、水电供应充沛、项目办理周期短等优势。
旅游资源
都杨镇旅游资源丰富十分丰富,境内有“西江第一滩”之称的金鱼沙和风光旖旎的大洞水库、珠川河滩等。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有铁、花岗岩、高岭土等,尤其是花岗岩、高岭土储量极大,目前已探明沿江的花岗岩储量超1亿立方米,高岭土储量达4000万吨,主要分布在都友、西坑、珠川、洞坑等村。镇内有降水河、珠川河和大涌河,目前全镇建成小水电站16座,装机容量1800千瓦。镇内农业特产有杨柳大冬瓜,属市农业名牌产品。[3]
经济发展
消防大演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5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86%,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8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5%,农业总产值完成26946万元,比上年增长6%;工商税收入库完成937万元,比上年增加25.27%;农民人均纯收入4135元,比上年增加6.79%;外经贸工作成效显著,今年1-12月,全镇新增利用外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额124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6.36%,完成区计划的103.7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02.46万美元,同比增加68.71%,完成区计划的101.23%。
南广高速铁路都杨新火车站选址地、南山河二期防洪工程等地实地查看。黄强要求有关部门做好城市控制性规划,预留发展空间,在规划道路和建设用地时要做到“依山而建、绕山而行”,保持云浮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于2008年底启动,对云浮市规划和建设思路进行一次突破性的调整,在现有城区规模基础上,以位于云安区都杨镇的南广高速铁路云浮东站为中心,将都杨、西江沿岸地带整合一体发展,规划建设一个新城区,形成新老两个城区统筹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把都杨镇发展成为一个集商业、旅游、工业为一体化得新城区。镇内的主要工业园区有佛山 (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主要企业有嘉能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博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永利坚塑料餐具制品有限公司等。
并镇以来,都杨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重要战略发展机遇,真抓实干,克难奋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今后,都杨镇党委、政府将继续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庶文明和谐新城区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稳定为前提,以干部作风转变和组织建设为保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工业兴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云浮市都杨镇工业区按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门道路,实现和谐稳定、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园区的开发经验丰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与产业群培育相结合”的策略。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陶瓷、家具、新型材料及研发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力争形成集港口、物流、工业等产业为一体,云浮市最大的临港生态工业区。工业园区具有规划起点高、设计水平高、管理标准高、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畅通无阻、水电供应充沛、项目办理周期短等优势。[4]
发展前景
“生态是大杨镇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在向生态要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一丝不苟地对生态进行保护,决不能对生态有任何亏欠。”这一理念,已成为大杨镇全体干部群众的共识。在合肥庐阳区“生态立区”号召的指引下,大杨镇党委、政府正力促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力促城乡统筹发展。
守卫合肥两大“水缸”
慰问送温暖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是合肥市民的两大水缸。位于上游的大杨镇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为改善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大杨镇政府花大力气建设岗西新农村良余新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工程。
三道门槛拒绝污染
杨镇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多处泵站、小二型水库修建,硬化渠道、整治支渠,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在安农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的辐射下,大杨镇把发展苗木花卉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共拥有退耕还林和水涵养林8000亩,苗木花卉基地3600亩,先后获得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市发展林业“先进单位”称号。
绿色“大杨” 享誉全国
大杨镇完成了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一是完成造林面积上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70%;二是完成“一河两水三路”两侧绿化带及其他支渠、道路绿色通道,完善农田林网化,种植越冬作物、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三是镇区建成绿化隔离带,完成森林公园1700亩林木绿化,建设好城市绿色生态屏障。杨镇大杨村被评为全国民主示范村。位于董铺水库上游的水库村也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村,2007年11月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小康村。2008年,大杨镇获得省卫生乡镇先进乡镇、省创建文明工作先进乡镇、省非公企业专业乡镇、合肥市卫生乡镇等光荣称号,积极争创全国文明乡镇。[5]
相关新闻
武警官抗洪2008年6月26日,连日驻守都杨镇指挥抗洪工作的市委常委、秘书长谢锦文与云城区区长阙继兴等领导深入到该镇受洪水影响较严重的西坑村委西坑口村指导救灾复产和慰问受洪水影响的群众,勉励大家继续发扬抗洪精神,以高昂斗志抓好灾后复产,克服困难,夺取云城区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
都杨镇西坑口村地势低洼,在这次洪水的冲击下,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对此,坐镇都杨镇指挥抗洪救灾的市领导谢锦文时刻牵挂在心,洪水一退,立即率云城区领导和民政、卫生防疫部门人员顶着烈日,踏过崎岖泥泞的公路抵达西坑口村,挨家逐户亲切慰问受洪水影响的群众在已有40年党龄的徐科九家的墙壁上,清晰地记录着1994、1998年洪水淹屋时的最高水位和刚刚退却的洪水痕迹,老党员指着墙上的印记对前来慰问的市、区领导激动地说:“每次遇到洪水,各级党员干部都走在抗洪最前线,洪水过后又第一时间前来慰问这些群众,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的关怀!”在特困户曾木全和低保户梁呀的家中,谢锦文勉励受洪水影响群众要振奋精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和带领下,尽快发展生产,全力挽回损失。同时,谢锦文要求云城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密切关注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全力抓好复产和重建工作,加强受灾地段的卫生免疫,确保不出现疫情。
相关视频
都杨镇:高铁门前过 大学家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