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邹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邹族Tsou)居住于台湾中部的玉山西南方,以嘉义县阿里山乡为中心,部分在南投县信义乡久美村,往南则因迁徙而到达高雄市那玛夏区。邹族的名称是以自称Tsou 为族名,语词的意思是人。在邹族的传说中,大神哈默用枫叶创造邹族人跟玛雅人,再用茄苳的叶子创造平地人,并从玉山逐渐迁徙到现居地。邹族分布在嘉义县阿里山山区曾文溪流域、浊水溪流域的上游;有嘉义县阿里山乡达邦、特富野,与南投县信义乡久美的鲁夫都群三大社。

邹族人除了主要分布在阿里山一带之外,另外还有少数聚落分布在高雄南投二县境内,与布农族人混居。阿里山乡依部落区为分成北三村:来吉、拉拉屋雅、达邦村(包含两个重要的部落达邦及特富野);南四村:里佳村、山美村、新美村、茶山村。

邹族分为阿里山邹亚族(又分为Tapagu-Tufuja群和Lututu群)、卡那布亚族、沙阿鲁阿亚族。邹族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其次为高雄县三民乡,另外还零星分布于高雄县桃园乡、南投县信义乡境内。总人口约六千多人。


族群历史

邹族居住于玉山西南方,现今阿里山一带。有些学者将之称为“北邹”。有别于“北邹”,居住于高雄县三民乡的“卡那布那布”族及高雄县桃源乡的“沙阿鲁阿”族被称为“南邹”。并且于2014年成为法定的独立族群,分别为“卡那卡那富族”和“拉阿鲁哇”族。三个系统的文化特质、服饰、质文化接近,姓名、会所制度亦相同,语言也有半数以上相似,但仍然有其差异性,加以隔离久远,而高雄方面的南邹又毗邻布农族,使南、北的认同有所差距。目前南邹的会所已消失,前几年恢复的祭典也与阿里山邹族的传统祭典不同,因此有些学者曾建议将之分为三个独立的族群。[1]

北邹在日据时代以前共有四个大社,分别为达邦社、特富野社、伊姆诸社、鲁富都社。其中伊姆诸社因故沦亡,社民并入达邦社,鲁富都社一部份迁居特富野社,一部份迁移至南投县信义乡的罗娜、久美一带与布农族混居、通婚,因此,目前仅存约二个大社为达那社与特富野社。

与北邹相对应者,称之为“南邹”。南邹群居住于高雄县三民乡与桃源乡。高雄县三民乡的卡那卡那布群(Kanakanabu)和沙阿鲁阿群(Saalua)合称为南邹。Kanakanabu清代称为“干仔雾”或“简仔雾”,分布于高雄县三民乡境内高屏溪支流楠梓仙溪流域山地,即民生、民权、民族村。Saalua,汉人称其为“内优社”或“美陇社”,在清末汉人称之为“顶四社”,日治时期沿其名称为“上四社”,所以Saalua又称之为“四社群”(有排剪社、美陇社、塔腊袷社、雁尔社),分布于高雄县桃源乡境荖浓溪上游两岸,即高中、桃源两行政村。

邹族人的观念里拥有会所,能够举行全部落性祭仪的社群才有资格称为大社,也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阿里山邹族目前有八个村落,来吉、里佳、乐野附属于大社特富野;新美、茶山、山美附属于达邦社。从许多文献记录或是相沿的称呼来看,早期邹族被称为“曹”族。以拉丁语标音时是记为cou或tsou,“邹”比较接近邹族人发出的原音;“曹”则是译自日语发音。1997年,行政院正式核定统一名称为“邹族”。Tsou在邹族的语意上,泛指“人”的意思;也可相对性的表示与另一种族不同的族群;另又指“活著的人”,相对于“死去的人”。


社会组织

邹族人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份:

  • (一) 大社(hosa):由几个氏族联合组成。
  • (二) 氏族(aemana):由几个联合家族组成。可能有血缘关系,也可能没有血缘关系,同一氏族之间禁止通婚。主要有八大氏族(高、汪、方、梁、安、石、汤、杨等),其下还有许多亚氏族,同一氏族拥有共同的祭屋、猎场,享有共饮分食、一同祭祀的权利。
  • (三) 联合家族(ongo-no-emo):由几个单一姓氏的家族组成,共有耕地、共有河流渔区、共有小米祭祀小屋(又称粟祭屋)。
  • (四) 单一姓氏家族(emo)︰例如特富野社的安家是本家,由安家分出武家与洋家。而郑家与田家又是安家的养子,因此安、武、郑、洋、田等五家为同一氏族,不得通婚。达邦社的庄家与温家、杜家与杨家共同一个小米祭屋,属于联合家族,亦不能通婚,猎区、渔区可共同使用。由联合家族推派的长老共同主持长老会议是邹族部落的最高决策单位。头目依长老会议的指示分派工作,赋予每一个联合家族责任与义务。

邹族没有阶级制度,却有几个特殊地位的人物:

  • (一) 头目(peogsi):由其一家族固定承袭。
  • (二) 征帅(eozomu):争战、猎首的指挥官,有时可能是头目,如果战事频繁,会有好几个征帅。
  • (三) 勇士(maotana):在战场上有特殊功勋的族人。


生命礼俗

命名

胎儿出生后,一般都要举行简单的命名仪式,邹族人在胎儿出生后数日即举行命名礼。通常先为孩子以冷水洗浴后,由父亲或家族中的老人给予名字。为子孙命名时,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只要不与父兄、母姊同名即可。同属一个亚氏族,也不加以避免,因此可见到祖孙、叔侄、姑侄或堂兄弟姊妹同名。名字一经决定,除非是患病或遭遇其他不幸的事,必须禳祓而改名外,名字是不能任意改换的。

成年礼

邹族男子的成年礼则与传统祭典Mayasvi(战祭)同时举行,在Kuba聚会所前,青少年聆听长老的训示,接受藤条的鞭打,带上皮帽、饮酒,完成成年的仪式。

婚姻

邹族对其成员的结婚对象的限制向来极为严格,实行“氏族外婚制”与“部落内婚制”,前者主要在防止近亲通婚,而后者则是在求全体部落的团结。邹族自古即面临有众多人口的邻族─布农族,倍受生存的威胁,因而普遍有多子多孙的热望;又是父系社会,对生命礼俗讲求成长仪式,男子16岁以后即可结婚,遵守一夫一妻制,大抵男长与女。

未婚男女的交往,不受社会的特别限制,在平时工作、休闲及全社成员都要参与的祭祀仪礼中,都是年轻人认识交往的好场合。但是,婚姻在邹族并非纯属二人的事,是直接关系二氏族,因此氏族中的长老、男女双方的父母,便在婚姻上拥有相当大的主导权力。


祭典仪式

(一) 凯旋祭(或称战祭Mayasvi)

属于全部落性的祭典,二大社(达邦、特富野)各别举行,时间大约在二月或八月,在会所及其广场前举行。战祭所面对的对象是诸神的最高支配者天神hamo、掌管军事的军神yiafafeyoi,和掌管生命的司命神bosonfihi,甚至包括往昔被猎人头的灵hitsu在内。藉这个仪式的施行,不但纪念过去的战争,也祝祷将来所有不可避免的战争的胜利;并期望能去除部落内的不幸灾难和疾病。

举行凯旋祭的时机有三种:一是出草归来、二是重建会所、三是小米收获祭后视当年的情况(如有重大变故、不顺遂之事)择期举行。凯旋祭由迎神曲揭开序幕,经过三天二夜的歌舞,在最后一天的午夜十二时吟唱送神曲划下休止符。

(二) 小米收获祭 (Homeyaya)

属于家族性的祭仪。在每年的小米收割完后举行,大约在七、八月左右。主要祭祀小米神,感谢祂对农作的照顾,并藉著祭典强化家族的凝聚力。以小米祭屋为主要祭祀场所,每一个家族的成员都必须回来,再藉著联合家族之间的互访达到联谊的情感交流。是邹族最重要的祭典,也是邹族人的过年。在小米收获祭结束后,各家长老齐聚头目家的小米祭屋开会决定今年是否举行凯旋祭,是当天最重要的会议。达邦社的小米收获祭为二天,特富野社则集中于一天举行。日治以前的小米收获仪式在每年第七个月圆到第八个月圆间的一个月间,再根据当年的种种事件,决定战祭的举行与时间。

(三) 小米播种祭 (Miapo)

通常在圣诞节后至元旦期间举行,藉著小米的播种仪式祈求今年的小米丰收。传统上以女子主持之,目前则无此限制。也是属于家族性的祭仪。

(四)子安贝祭 (Miyatjgu)

是高雄县桃源乡沙阿鲁阿族特有的祭典,每二年举行一次,已失传多年,在1993年才恢复。传说沙阿鲁阿族的祖灵藏在子安见(壳)里,平时收藏在一个小壶里,到祭典时才拿出来供奉。其原意接近祖灵祭。

(五)生命豆祭(fona)

所谓生命豆祭便是邹族的传统结婚仪式,很早以前,由于医学不发达,邹人常有天花瘟疫及传染病,使人口锐减。长老们因为忧心族人灭绝,于是提出人口成长的计画,办理婚配事宜。当时长老发现生命豆,邹语名字叫做(fona),在土壤贫瘠与恶裂之环境下都能生长良好,且结果累累、可供给为美味可口之食物,于是邹族人在实施人口成长计画时,为能让族人效法生命豆坚轫之生命力,特以生命豆祭作为传统婚礼的仪式,象征高贵圣洁,且其涵义深远。

外部连结

视频

邹族


真情邹族 中文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