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同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9年11月25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1月25日) |
鄭同僚 | |
---|---|
鄭同僚,臺灣澎湖人,現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曾任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長年關心偏鄉教育和教育改革,並實際參與實驗教育。2012年創辦同心華德福,2016年創辦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2015年起,因擔心小校被廢,偏鄉孩子受教權受害,並擔任政大偏鄉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推動混齡教育,以協助小校轉型。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碩士
-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教育行政學碩士
- 美國威斯康辛迪遜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
-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任
- 中華民國教育創造力計畫推動辦公室主任
- 中華民國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推動小組委員
- 中華民國教育部高中優質化方案召集人
-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
- 中華民國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
- 新北市種籽實驗小學計畫主持人、教學總顧問
- 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 台北市同心華德福執行長
- 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理事
- 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電視頻道節目規畫小組委員
- 公共電視董事長
- 華視董事長
新聞
「實驗大學」將開放申請 實驗學校擬申請「向上延伸」[1] 立法院前年完成「實驗教育三法」修法,首度讓實驗教育延伸至大學;教育部本月底將公布申請辦法。據了解,已有國內實驗教育辦學者躍躍欲試,想要將實驗教育向上延伸,申辦「實驗大學」,嘗試跨齡、跨領域、跨越學校圍牆的新型態教育。
少子化趨勢下,學生人數不斷下滑,全國實驗學校卻逆勢增加逾百所,現有1萬多名學生接受實驗教育。但台灣是否真需要一所「實驗大學」,各界有不同聲音。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張旭政表示,國民教育階段,因有課綱限制、教學內容受限大,實驗教育自有存在空間;相較之下,大學自主性高,學生有選課自由,老師授課方式多元,雲端學習也逐步普及,「有什麼是傳統大學不能辦到的?」
但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認為,「大學雖有自由,綁手綁腳的地方也不少。」一方面,學生受必修課、畢業學分規範;教師也有研究升等、社會服務的壓力;二來,大學存有官僚體制的慣行,組織結構翻轉並非一蹴可幾。
鄭同僚表示,國外實驗大學,已打破傳統社會對大學的想像。例如源起於法國的「School 42」,不問學歷、背景,且無入學門檻、學費全額免費,讓學生自由競爭,比拼創新力、想像力,「現在錄取率比哈佛還低,畢業生受數位產業歡迎。」
鄭同僚說,許多實驗大學設計新型態招生方式,可吸引傳統升學主義下的落網菁英;且畢業生,雖無文憑,但具備硬實力、軟實力,社會適應力不輸一般學士畢業生。對比之下,台灣大學還是相當僵化。
實驗教育推廣者、振鐸學會理事長丁志仁表示,國內許多學校經營者,有意朝實驗教育邁進,但礙於現行法規定中,實驗學校須「依據特定教育理念,以學校為範圍,從事教育理念之實踐」,換言之,學校實施「實驗教育」,只能全有,或全無,不接受部分學院、學系試辦。
教育部高教司目前已通過〈專科以上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許可與設校及教學品質保證辦法〉,預計2月底前,開放申請實驗大學。
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實驗大學包括設校基金、樓地板面積、招生規模,到招生方式、修業規定、學雜費、人事任用等,可不受既有法令限制,但具體操作或替代做法,要記載於實驗計畫,報部審查後,才能設立。
是否能放寬標準?朱俊彰表示,此議題曾在立院修法時討論過,但因涉及「一所學校內,存在兩套治理機制」,需要更細緻地研擬配套方案。
教育工作
- 政治大學教育系副教授,專長為教育政治學、教育行政、與質性研究,曾教授另類教育學、班級經營、課程與教學等課程。由於長年指導實習教師,對於年輕教育者們如何經歷磨練而成為一位獨當一面教師的過程,有最貼近現場的觀察。[2]
- 長年參與體制外教育的現場工作, 曾任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 烏來種籽實小的計畫主持人, 並於2013年成立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 並成立台北市同心華德福共學團體。
- 近年致力於台灣偏鄉教育的研究與實作計畫[3]。
- 為故鄉澎湖書寫一系列書籍,口述歷史《案山里100號》是第一本。
公視訴訟案
- 2007年12月第四屆公視董事會成立,選舉鄭同僚擔任董事長,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第三屆董事。並因公視擁有華視83%股份,也兼任華視董事長,後因新聞局介入公視人事,任期屆滿前八十七天遭到撤換,因而捲入一場政治惡鬥,進入冗長的公視訴訟案。
- 2009年12月10日,監察院糾正新聞局(蘇俊賓任職新聞局長期間)操控公視董事選舉,新聞局不但未回應監察院的糾正,反而突然至公視作財務檢查,威脅解除董事長職務,4月20日士林地院裁定同意並執行新聞局的假處分,凍結董事長鄭同僚等七名董事職權。
- 鄭同僚有三位義務律師的協助,得免幾百萬的律師費,才可以與新聞局用人們的納稅錢繼續打官司。[4]
- 2012年5月20日文化部成立,龍應台任局長,承接新聞局繼續提訴。
- 2012年7月24日,關於第四屆董事會之爭議,台灣高等法院最新民事裁定(101年度抗更(一)字第7號)指出:原新聞局所提對公視第四屆董事鄭同僚等六人的假處分原裁定,應予廢棄撤銷。文化部除非有顯著認為判決有不法之處,否則,不得再提抗告。承接新聞局訴訟的文化部再度敗訴。[5][6]
著作
- 2013,《案山里100號》,我們出版社
- 2006,《老師爸爸札記》,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實驗大學」將開放申請 實驗學校擬申請「向上延伸」. 聯合新聞網. 2019-02-12.
- ↑ 消失的創意教師. 人本教育札記180期. 2008-08-15 [2015-03-17] (Chinese (Taiwan)).
- ↑ 偏鄉小校,何去何從?──主題專訪鄭同僚老師. 台灣另類教育協會. 2014-12-22 [2015-03-17] (Chinese (Taiwan)).
- ↑ 公視董事會議無效案 新聞局再敗訴. 新頭殼newtalk. 2011-08-16 [2015-03-17] (Chinese (Taiwan)).
- ↑ 黑手vs.打手 公視藍委互批. 自由時報. 2008-12-19 (Chinese (Taiwan)).
- ↑ 關於華視——董事長. 華視全球資訊網. [2009-04-30]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