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柳宗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圖片來自大眾網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通過懷念友人而又不能相見引起的深深遺憾,曲折地表現出詩人渴望自由但又得不到自由的內心矛盾。全詩語言簡練,寫景如畫;言簡意深,蘊涵豐富,言外之意無窮,向來被推為唐人七絕精品。

原文

柳宗元〔唐代〕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花不自由。(蘋花 一作:苹花)

譯文

破額山前,美玉一般碧綠的江水向東而流;詩人啊,你竟像在遙遠的地方站立船頭。

你的贈詩有如春風拂面,引起了我無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於你,卻因官事纏身不得自由。

賞析

  詩一、二兩句,切「曹侍御過象縣見寄(經過象縣的時候作詩寄給作者)」;三、四兩句,切「酬(作詩酬答)」。「碧玉流」指流經柳州和象縣的柳江。

  作者稱曹侍御為「騷人」,並且用「碧玉流」、「木蘭舟」這樣美好的環境來烘托他。環境如此優美,如此清幽,「騷人」本可以一面趕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悅性怡情;此時卻「遙駐」木蘭舟於「碧玉流」之上,懷念起「萬死投荒」、貶謫柳州的友人來,「遙駐」而不能過訪,望「碧玉流」而興嘆,只有作詩代柬,表達他的無限深情。

  「春風無限瀟湘意」一句,的確會使讀者感到「無限意」,但究竟是什麼「意」,卻迷離朦朧,說不具體。這正是一部分優美的小詩所常有的藝術特點,也正是「神韻」派詩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這也並不是「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如果細玩全詩,其主要之點,還是可以說清的。「瀟湘」一帶,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稱為「騷人」。把「瀟湘」和「騷人」聯繫起來,那「無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結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惲《江南曲》的詩意。《江南曲》全文是這樣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由此可見,「春風無限瀟湘意」,主要就是懷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這兩點,又是像水和乳那樣融合一起的。

  「春風無限瀟湘意」作為絕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轉,亦承亦轉。也就是說,它主要表現作者懷念「騷人」之情,但也包含「騷人」寄詩中所表達的懷念作者之意。春風和暖,瀟湘兩岸,芳草叢生,苹花盛開,朋友們能夠於此時相見,應是極好,然而卻辦不到。無限相思而不能相見,就想到采苹花以贈故人。然而,不要說相見沒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贈,也沒有自由。

  這首詩語言簡練,寫景如畫。詩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語,十分新穎,不僅準確地表現出柳江的色調和質感,而且連那微波不興、一平似鏡的江面也展現在讀者面前。這和下面的「遙駐」、「春風」十分協調,自有一種藝術的和諧美。

  從全篇看,特別是從結句看,其主要特點是比興並用,虛實相生,能夠喚起讀者的許多聯想。但結合作者被貶謫的原因、經過和被貶以後繼續遭受誹謗、打擊,動輒得咎的處境,它有言外之意,則是不成問題的。

創作背景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此詩作於地點不祥,確年不詳。柳宗元的友人曹侍御乘船路過象縣,踞離柳州的治所馬平縣(今柳州市)並不很遠,但二人只能以詩相互贈酬交流情誼,其中必有難言之隱。

簡析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通過懷念友人而又不能相見引起的深深遺憾,曲折地表現出詩人渴望自由但又得不到自由的內心矛盾。全詩語言簡練,寫景如畫;言簡意深,蘊涵豐富,言外之意無窮,向來被推為唐人七絕精品。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