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酸咬 |
酸咬,利用酸性物質對另外物質進行腐蝕,從而達到某種目的,是一種俗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酸咬 [1]
拼音 suan yao
詞性 形容詞。
用於 古玩界的一種行話
概念
酸咬是酸的腐蝕作用,而侵蝕是任何一種物質對另一物質的腐蝕作用。酸咬即是對鑑定物品,不開門且做舊明顯情況的一種描述。
黃金飾品加工術語
最大誤差近0.1克,這意味着啥?
按目前千足金黃金價格,這種誤差將超過30元,而一旦進入加工環節,金戒指走過稱重、浸泡、拋光三個環節,還得丟掉更多分量。
業內人士表示,憑藉此種"偷金"之術,即使每天做一筆生意,黃金加工也能月入2000多元。
分量之謎:
10家店稱出6種分量
昨天,記者以改戒指為由,拿着一枚千足金黃金戒指走訪了太原街、中街附近的黃金加工點,淨重2.841克的戒指被十家店稱出6種分量,其中最低僅為2.754克,與戒指發票標示分量相差0.087克。
"你的戒指有磨損,而且電子稱也有誤差,只要這種誤差在0.1克以內,就被允許。"一家加工點老闆告訴記者,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黃金製品加工只會"越來越輕",因為要經過三個加工環節,"頭一個要過的坎,就是這過秤"。
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黃金加工還是黃金回收,都首先要在秤上做文章,"磨損"是最常用的理由,此外還有"折色率",這是從分量、純度兩個角度對黃金製品的"揩油"。
"當然,磨損、折色是正常的,行業上也允許這種情況,只是在計算比例上,由於市民並不了解內情,只能靠'貨比三家',殊不知,其實這個行業是壟斷性比較強的,你走到誰家都一樣。"該人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加工點會扣除20%的磨損,個別加工點還會再在這個基礎上扣除20%的折色率。"
暗動手腳:
工業酸"咬"丟金粉
該業內人士昨天還給記者熔了一小塊千足金,他說,紅亮的才是成色最好的,火烤發黃的頂多算是足金。
在接下來的熔金過程中,又有兩個手腳可作。他說,一般來說加工點會以"鍛造過程中會有磨損"為由,要求給市民摻一小塊黃金,殊不知,這個過程中是把成色差的黃金摻入了足金飾品中。"
"飾品加熱冷卻是吊秤的第一步。"他說,一般來說,加工點會以工業酸代替其他冷卻液,這種酸的特點是能將黃金表面腐蝕掉,行話叫"咬",其實就是把一部分黃金以"浸泡"的形式丟掉。
另外一個環節就是在模具上,不同款型的飾品模具,其實與黃金的分量相對應的,市民在選擇飾品外形時不要一味地追求漂亮,還要找到與自己黃金分量相當的飾品模具,否則加工點會通過模具再剋扣一部分黃金。
該人士提醒:正常來說,市民有權拒絕加工點額外添加黃金充分量,而且在模具選擇上也應該對市民說清,這種規格適合多重的金子。
打磨拋光:
扒掉最後一層皮
黃金飾品加工完成後,就要進行拋光,從而出現"亮閃閃"的效果。
"打磨、拋光,這是兩道工序,打磨是把粗糙的表面磨光。"打磨工序需要用銼才能完成,而"拋光"程序一般用瑪瑙刀,這兩種工具都屬於"硬物",由於黃金的特殊屬性,勢必會使飾品損失掉一部分,"這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畢竟加工後的飾品暗淡,也影響美觀"。
該人士說,經過這個程序後,又會有一小部分金粉落入加工點的手裡。
提醒一 金價攀升 "丟金"現象易頻發
記者昨天了解到,由於去年到今年黃金價格一直水漲船高。
目前的黃金回收價已由去年年初的不足200元/克漲至現在的近300元/克,再加上零售金價也在一路高漲,通過加工環節的"黃金流失"現象可能越來越多。
記者昨天聯繫了計量院、寶玉石檢測站等機構,對於黃金加工行(601398,股吧)業,這些機構都表示不能接受委託進行檢測。
對此,瀋陽某知名金店鐵西店經理郭先生告訴記者,市民選擇黃金飾品加工,一定要到正規的金店進行,因為金店會按要求定期到計量部門校驗電子秤。而在加工環節上,大型金店的加工風險可防、可控,在從業人員素質、工序上都能進行嚴格的把握。
提醒二 取貨時一定要復秤
工商人員提示廣大消費者,加工首飾要提前同金店簽訂保質保量的協議。
此外,交付時一定要復秤,可到多家進行稱量。對金銀成色有懷疑時,可到有關部門申請鑑定,需要維權時撥打12315向工商部門投訴。新華
算賬 每天一筆生意 月入2000多元
記者昨天採訪時了解到,千足金的市場價已達到了300多元/克,那麼,加工一次可能丟失的黃金,大概值多少錢呢?
按300元/克計算,記者提供戒指的發票標示重量扣除"實際稱重",中間有0.087克的差距,這就差了26元,雖然存在着自然磨損等客觀原因,但經過浸泡、打磨後,丟掉的黃金早就以"自然磨損"的名義進入了加工點的腰包。
"加工點會把積攢的金粉做成金磚,返給南方的加工廠。"該人士表示,僅靠加工黃金這一項服務,哪怕每天只做一筆生意,加工點每月也能淨剩2000多元利潤,再加上五十元左右的加工費,飾品加工的"金鍊條"就出現了。
另外,他還表示,黃金加工一般與回收搭配出現,回收渠道主要靠稱重、扣除磨損和折色率兩個環節剋扣黃金,這也是加工點的另一條"金鍊條"。
古青銅器學術語
青銅器做舊,也用酸"咬"。用酸"咬"是把青銅器光滑的表面"咬"粗糙或者 "咬"下幾小塊,有的要"咬"掉很多塊,或把有稜角的地方"咬"平滑,使青銅器看上去像是經歷過很多的雪雨冰霜。
進一步做舊,是往青銅器上加銅銹和鐵鏽。辦法是把綠色的銅銹粉和暗紅色的鐵鏽粉按一定的比例混起來,再用高強度的無色膠水把它們攪和起來,之後,再把這種攪和起來的銅銹粉和鐵鏽粉的"漿糊"刷到青銅器上,有的地方還要堆起一小片兒。之後,再把青銅器埋在潮濕的地下。根據做舊的需要,有時做舊匠人還常把一些石頭與青銅器埋在一起,再經常往上面澆尿水。這樣埋些日子或月子後,青銅器上人造的銹和自然生的銹就混成一體,有的青銅器上還生出一些化石結晶之類的東西。這樣做舊的青銅器雖是個剛出世不久的嬰兒,可軀體上卻刻滿了歷史的滄桑。專家看了,也會被蒙得東倒西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