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酸碱电子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酸碱电子论

酸碱电子理论(the electronic theory of acid and alkali),又称广义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是1923年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尔伯特·路易斯(Gilbert N. Lewis)提出的一种酸碱理论。 它认为:凡是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凡可以提供电子对的分子、为碱。这种理论包含的酸碱范围很广,但是它对确定酸碱的相对强弱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度,对酸碱的反应方向难以判断。后来,皮尔逊提出的软硬酸碱理论弥补了这种理论的缺陷。

简介

该理论认为:凡是能够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酸(Lewis acid),即电子对接受体,简称受体;凡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称为路易斯碱(Lewis base),即电子对给予体,简称给体。或者说:路易斯酸(Lewis acid)是指能作为电子对接受体(Electron pair acceptor)的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路易斯碱(Lewis base)则指能作为电子对给予体(Electron pair donor)的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酸碱反应是电子对接受体与电子对给予体之间形成配位共价键的反应。

评价

配位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例如[Fe(H2O)6]3+和[Cu(NH3)4]2+中的Fe3+离子和Cu2+离子.2、有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尽管满足了8电子结构,仍可扩大其配位层以接纳更多的电子对.如 SiF4 是个路易斯酸,可结合2个F–的电子对形成 [SiF6]2–.3、另一些分子和离子的中心原子也满足8电子结构,但可通过价层电子重排接纳更多的电子对.再如CO2能接受OH–离子中O 原子上的孤对电子4、某些闭合壳层分子可通过其反键分子轨道容纳外来电子对.碘的丙酮溶液呈现特有的棕色,是因为I2分子反键轨道接纳丙酮中氧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配合物(CH3)2COI2.再如四氰基乙烯(TCNE)的π*轨道能接受一对孤对电子。[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