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酸黃菜(郭全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酸黃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酸黃菜》中國當代作家郭全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酸黃菜

家鄉流傳一種美味爽口的菜食——酸黃菜,它色澤金黃,微酸爽口,脆辣開胃,既能當菜食用,又能做主食吃,又可以做湯喝。做酸黃菜的原料充足,春天山坡田野的野菜、剛發芽的嫩樹葉,秋天收穫的白蘿蔔、蔓菁、芥菜葉、胡蘿蔔纓、冬白菜等,都可用。酸黃菜做工簡便,易做易存,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可食,是北方農村常見的深受百姓歡迎的主菜食。

清代着名植物學家吳其濬在任職封疆大吏時,巡撫到山西,他在民間調研中,發現當地人春冬季大量醃製酸菜,顏色金黃,酸辣可口,做工簡便,熟炒、涼拌都可食用,讚不絕口,起名酸黃菜。我國荷花澱派作家孫犁在他的小說中也提到冀晉地區製作酸黃菜的故事:「抗戰時期農家用大缸儲酸菜,每家院子裡放着幾口高與人齊的大缸,裡面泡滿了幾乎所有可以摘到手的樹葉。」曾流放到張家口的我國着名作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在回憶塞北生活時在文章中這樣寫道:「什麼都拿來酸,除了蘿蔔白菜葉,還包括楊樹葉子、榆錢兒。有人來給姑娘說親,當媽的先問,那家有幾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說明家底子豐厚。」看來我國北方百姓很久以前就有醃製酸黃菜的習俗。

小時候為了充飢,酸黃菜是每日三餐的主食。每到春天田野里的野菜剛冒出地皮,放學後小夥伴們結伴到田野去挖野菜,像灰灰菜、豬耳朵、馬齒菜、紫菜、莽牛腿等等,每到星期天帶上乾糧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挖。每年農曆三四月份,樹葉慢慢長出來,飢餓的人們像猴子一樣爬到樹上採摘樹葉,榆樹葉、椿樹葉、楊槐葉、柳絮洋槐花、土桃葉被採光光的。樹葉和野菜都是當時家庭做酸黃菜的上等原料。記得有一年春天,大部分家庭都斷了糧,為了充飢,十幾位社員向隊長請假到十幾里遠的河北坡採摘羊條葉,借着月光翻山越嶺到坡上天還沒亮。羊條葉是一種多年生長的藤植物,因為味道微苦,牛羊都不喜歡吃,它葉肥茂盛,可用做酸黃菜食用。為了多採摘一些,漫山遍野跑着採摘,中午顧不上吃乾糧,就近在賈家莊一農戶家喝了半碗黃泥湯水(當地水源奇缺,水窖里的水都是帶泥的黃色,沉澱後才可飲用)。一直到星光滿天才回家,每人採摘了兩大包單。披星戴月雖然又餓又累,但看到包單里綠油油的羊條葉,渾身是勁。那年做了兩大盆酸黃菜,全家以菜補糧,整整吃了一春天。

[1]

作者簡介

郭全華,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