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医局街

HLY讨论 | 贡献2022年2月15日 (二) 19:25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医局街

图片来自bastillepost

医局街(Yee Kuk Street)是香港九龙深水埗的一条单向街道,与荔枝角道平行。东南面起自界限街,西北端左转连接九江街,这一段长约600公尺。

医局街在长沙湾蔬菜批发市场西北面的发祥街起另有一小段,只有约60公尺,该处为医局街555号怡高工业中心,医局街尽头为宏昌工厂大厦东南面前的未命名通路,车辆只准左转入该通路,绕到宏昌工厂大厦北面,可驶出荔枝角道,或绕回医局街。

这两段的医局街被深水埗公园东京街长沙湾蔬菜批发市场所分隔,该处昔日为深水埗军营

目录

历史

医局街邻近的深水埔公立医局而得名。1920年代整条街皆为楼高三、四层的唐楼。后来因人口急剧增加,政府于1955年修订《建筑物条例》,放宽对建筑物高度的规定,间接导致这些楼宇一一拆卸重建。

医局街与桂林街交界的一栋唐楼,是钱穆唐君毅等人在1950年代所创的新亚书院旧址。在“荔枝角道╱桂林街及医局街发展计划”下,亦难逃清拆的命运。市区重建局发言人表示会准备在该旧址建造纪念公园, 以反映新亚书院过去在区内的历史,并且弘扬新亚精神[1]

依据1960年代末的深水埗地图,可发现南昌街北河街之间的医局街,曾设有一个露天站头“深水埗码头总站”[2]。虽然今天的医局街距离海边超过850公尺,但在西九龙填海之前,医局街旁的通州街其实已经面临海旁,昔日的深水埗码头就是位于北河街通州街交界。所以在填海工程前,医局街与海旁也只有相隔百多公尺。而当年以深水埗码头为总站的巴士线包括有1956年开办往返九龙城码头九龙巴士12A线、1963年开办往返荃湾码头的九龙巴士33线、1970年开办往返石荫九龙巴士35A线与往返九龙城码头九龙巴士2B线、以及1971年开办往返中葵涌九龙巴士33A线等。但随著线路延长和深水埗码头在1999年迁移等因素,今天这些路线已经大幅改变或甚至取消。

医局西街

医局西街位于北长沙湾工业区内,在1920年代初填海规划中,原本会与医局街连接,但及后由于更改土地用途,两条街最终未能连接,相距甚远;为方便辨识,比较短的一段1970年代改名为医局西街。医局西街长约170公尺,南端起于青山道,北接一条掘头路荣达街(即龙翔工业大厦通往1楼A的后门),中间穿过永康街琼林街

相关新闻

2011年有报导,医局街一块T形旧式街牌从大厦外墙不翼而飞。

市区重建

市区重建局于2005年3月展开一项“荔枝角道╱桂林街及医局街发展计划”,涉及桂林街钦州街之间一段医局街与荔枝角道共17幢楼宇,地盘占地3,339平方米,于2015年落成。市建局于2012年进行招标。经过公开招标,由长江实业之全资附属公司Grandwood Investments Limited竞投获得,估计投资总额近20亿港元[3]。重建后会有3幢楼高23层的住宅大楼及一个商用平台[4]。由3座大厦组成、合共提供402个单位,以三房单位作主打,最高楼层达42楼。基座由香港城市大学持有,为教职员及学生提供配套及设施。

唯2009年时,市区重建局强调,有关单位不会只以长者为销售对象,售价会以市场价格釐定。当局亦会预留部分商铺,引入专为长者服务的社会企业[5]。但最终未有落实。

沿路地点

交汇道路

参考文献

  1. 新亚书院旧址研建纪念公园. 星岛日报. 2007-10-19 [2012-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2. 戏院地图之深水埗. 戏院志 网站. 2011-01-11 [2012-08-07]. 
  3. 长实投得市建局医局街项目. 成报. 2011-10-16 [2012-08-04]. [失效链接]
  4. 荔枝角道╱桂林街及医局街发展计划. 市区重建局网站. 2012-05-09 [2012-08-04]. 
  5. 医局街重建 首推“长者屋”. 文汇报. 2009-11-24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