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采掘比是一个科技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坑内开采的矿山,每采一千吨矿石所做的掘进工作量叫采掘比,也叫千吨掘进量。它是反映采矿与掘进作业比例关系的指标。
坑内开采的矿山,每采一千吨矿石所做的掘进工作量叫采掘比,也叫千吨掘进量。掘进工程量不仅包括采切工程量,还包括矿山正常生产期间的开拓工程量、措施工程量、地质勘探工程量、生产勘探工程量等。
采掘比是反映采矿与掘进作业比例关系的指标。它是反映矿山采矿与掘进作业比例关系的指标。合理的采掘比是保证矿山正常持续生产的重要条件。
由于各矿山的条件不同,采掘比也不样。比如用中深孔崩落留底柱的采矿方法,每采一万吨矿石需要掘进150~250米巷道,而有条件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就只需掘进150米巷道。
计算公式
采掘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采掘比(米/千吨)=掘进量(米)/采矿量(千吨)
采切比
矿山每采出一千吨矿石所需分摊的采准工程量与切割工程量称千吨采切比,简称采切比。有的矿山还分别单独计算采准比与切割比。采掘比大于采切比。
当采准、切割及掘进巷道的数量用长度来表示时,采切比与采掘比的单位为/;用体积表示时为/。由于各矿山所使用的巷道断面不同,为便于比较,采切比与采掘比的单位采用/较好。当千吨采切比、采掘比的数值很小时,有时也采用万吨采切比、采掘比的概念。
采切比是评价采矿方法的重要指标之一。采切比、采掘比也是确定和考核矿山生产能力、矿山人员编制、设备、材料及动力供应等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 ↑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