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採掘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採掘比是一個科技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坑內開採的礦山,每采一千噸礦石所做的掘進工作量叫採掘比,也叫千噸掘進量。它是反映採礦與掘進作業比例關係的指標

坑內開採的礦山,每采一千噸礦石所做的掘進工作量叫採掘比,也叫千噸掘進量。掘進工程量不僅包括采切工程量,還包括礦山正常生產期間的開拓工程量、措施工程量、地質勘探工程量、生產勘探工程量等。

採掘比是反映採礦與掘進作業比例關係的指標。它是反映礦山採礦與掘進作業比例關係的指標。合理的採掘比是保證礦山正常持續生產的重要條件。

由於各礦山的條件不同,採掘比也不樣。比如用中深孔崩落留底柱的採礦方法,每采一萬噸礦石需要掘進150~250米巷道,而有條件用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礦山,就只需掘進150米巷道。

計算公式

採掘比的計算公式如下:

採掘比(米/千噸)=掘進量(米)/採礦量(千噸)

采切比

礦山每采出一千噸礦石所需分攤的采准工程量與切割工程量稱千噸采切比,簡稱采切比。有的礦山還分別單獨計算采准比與切割比。採掘比大於采切比。

當采准、切割及掘進巷道的數量用長度來表示時,采切比與採掘比的單位為/;用體積表示時為/。由於各礦山所使用的巷道斷面不同,為便於比較,采切比與採掘比的單位採用/較好。當千噸采切比、採掘比的數值很小時,有時也採用萬噸采切比、採掘比的概念。

采切比是評價採礦方法的重要指標之一。采切比、採掘比也是確定和考核礦山生產能力、礦山人員編制、設備、材料及動力供應等的重要指標之一。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