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图链接来自 网易 的图片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的最北端,大巴山南麓,城口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136017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景观,典型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0科3481种、陆生野生动物139科656种,其中珙桐红豆杉、独叶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4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生长在保护区内。

历史沿革

2000年5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地理环境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北端大巴山南麓的城口县境内,东邻陕西省平利县镇坪县,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开县,西连四川省的万源市、宣汉县,北与陕西省紫阳县岚皋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7′07″-109°16′40″,北纬31°37′27″—32°12′15″。

地质地貌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多峰丛、溶洞、暗河等。岭谷高差800~1200米。

气候条件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

区域面积

保护区总面积136017公顷,其中核心区42614.1公顷,缓冲区31530.6公顷,实验区61872.3公顷是主要保护对象区。

自然资源

重庆市大巴山自然保护区重峦叠嶂,峡谷相间,森林覆盖率达79.3%,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1999年,世界保护联盟(IUCN)宣布在中国已经灭绝的崖柏,在大巴山重新发现。同时还生长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等7种,二级保护植物巴山榧、秦岭冷杉等191种。野生植物共3481种。

独叶草:国家二级保护稀有植物。多年生小草本,高3—10厘米。基生叶1,叉指状分裂,叶脉开放二歧式。花单生,萼片花瓣状,花瓣缺。瘦果狭倒披针形。独叶草分布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生于海拔2750—3900米处的林下。

崖柏: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常绿小乔木,高达10米,胸径10-30厘米;幼树树皮红褐色,平滑,老树树皮灰褐色,条片状纵裂;枝平展或稍下垂;小枝互生,幼时绿色,扁平,排成一面,3-4后生枝红色划砂红褐色。鳞叶二型,交互对生,排成4列,4片成节,上下列的叶扁平而紧贴,先端微尖或钝,具1个明显或不明显的腺点,侧边的叶船形,折覆着中央之叶的侧边及下部,先端内曲,背部有脊;小枝上面的叶绿色,下面的叶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侧枝顶端;雄球花卵圆形,雄蕊交互对生,各有4花药;雌球花有4-5对珠鳞,中部2-3对珠鳞各生1-2胚珠。球果当年成熟,椭圆形,长9-10毫米,直径6-7毫米,熟时深褐色。种子椭圆形,扁平,周围有窄翅,上下两端有凹缺。崖柏分布于吉林长白山西南部与重庆北部,散生海拔700-1800米处的针阔混交林内。其木质坚韧、轻巧、耐腐,果实枝叶形态优美、香味四溢。

珙桐: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落叶乔木,树高20米,胸径达1米。树皮深灰色,片状脱落。叶互生,集于枝顶,宽卵形,长9-15厘米,宽7-12厘米,两面被毛,叶缘粗锯齿。花杂性,由多数雄花与1朵雌花或一朵两性花组成。头状花序生枝顶,花序直径2厘米,花序下有2-3枚花瓣状苞,状如鸽翅。因此,有人称其为“鸽子树”。它的雄花有雄蕊1-7枚。雌花和两性花有退化花瓣6-10片,子房下位,6-10室,花柱粗壮,分6-10枚,柱头向外平展。核果长卵圆形,长3-4厘米,直径1.5-2厘米,紫绿色,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具沟纹。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706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雕林麝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金猫大灵猫黑熊等35种。作为华南虎生存地而闻名天下[2]

视频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走进美丽大巴山 
大巴山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