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庆科技学院(校园风光)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教育在线 的图片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原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矿冶系,1985年学校升格为专科,矿冶系更名为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冶金系。2004年合校升格为本科,更名为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2018年5月,被教育部增列为硕士学位[1]授权单位。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4年9月,学院已有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2]占53%。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92人,其中博士30人。有海外经历教师23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特聘教授美华裔钱煦院士、美华裔钟正明院士、张兴栋院士、周寿桓院士(校友)等4人,获批“巴渝海外引智计划”专家3人,兼职教授8人。学院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首批国家级钢铁制造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市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市级教学团队2个。编写出版各类规划教材16部,出版专著1部。

教学结构

历经六十年的办学,学院现设有冶金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等三个系,开设有冶金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8个本科专业和石油与天然气领域(油气材料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起,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冶金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2014年,与美国加州大学联合设立“钱煦实验班”,开始招收功能材料专业(医疗器械与医电方向)学生,培养国际化人才。冶金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和市级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市级特色专业和市级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依托行业,突出应用,注重实践,开放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已培养毕业生15000余人(其中留学生2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2200余人。

教学科研

学院拥有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达8400m2,设备总值2400余万元。学院自主开发并建成了国内独有的“冶金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先后共建了“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实训基地”和“冶金与材料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生物材料与活细胞影像技术研究所”。其中,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是获得《航天产品合格证书》的定点研发基地,已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运载火箭提供性能可靠的磁性功能元件;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冶炼装备技术研究平台;生物材料与活细胞影像技术研究所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学院涵盖冶金、材料两大学科专业领域,其中钢铁冶金、材料学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余项(面上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8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0余篇。3本教材获冶金院校优秀教材奖;学生科技创新连续11年获“挑战杯”全国、重庆竞赛奖励,多项大学生训练创新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立项。学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长期与武钢集团、重钢集团、中冶赛迪公司、攀钢集团、四川德胜集团、四川金广集团、信阳钢铁公司、鄂钢公司等具有冶金行业背景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2015年2月11日,学院大四冶金工程专业学生韦勇平和王永旭获得了钢铁冶金行业的“诺贝尔奖”,成为了第九届炼钢挑战赛学生组的世界冠军,这也是中国高校首次摘得该项桂冠。

视频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相关视频

重庆科技学院宣传片(2021年3月版)
重庆科技学院校园风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