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庆街道,隶属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地处朝阳区东北部,东至人民大街与南关区自强街道接壤,南至杏花村路、锦水路与永昌街道相连,西至东民主大街和康平街与清和街道毗邻,北至新发路与宽城区新发街道交界,辖区总面积1.42平方千米。东北沦陷时期,重庆街道境域属丰乐联保;1980年,由重庆公社改为重庆街道。2011年,重庆街道总人口48632人。截至2020年6月,重庆街道下辖4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建和街159号。2011年,重庆街道工业总产值为1亿元;有大型商业网点24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亿元。[1]
中文名: 重庆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
地理位置: 朝阳区东北部
面 积: 1.42 km²
下辖地区: 4个社区
政府驻地: 建和街159号
电话区号: 0431
邮政区码: 130061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吉A
人 口: 48632人(2011年总人口)
目录
建置沿革
东北沦陷时期,属丰乐联保。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重庆街。
1953年,重庆街改重庆街道。
1960年,重庆街道改重庆公社。
1980年,重庆公社复改为重庆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重庆街道下辖新华、北安、光明、崇智4个社区。截至2020年6月,重庆街道下辖4个社区:新华社区、北安社区、光明社区、崇智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建和街15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重庆街道地处朝阳区东北部,东至人民大街与南关区自强街道接壤,南至杏花村路、锦水路与永昌街道相连,西至东民主大街和康平街与清和街道毗邻,北至新发路与宽城区新发街道交界,辖区总面积1.42平方千米。
交通
重庆街道境内主要交通线路有新华路、锦水路、建政路、北安路、西安大路等。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重庆街道因辖区内有重庆路而得名。
人口
2010年,重庆街道总人口有53898人,总户数12 783户。
2011年,重庆街道总人口4863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632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1896人。总人口中,男性24413人,占50.2%;女性24219人,占49.8%;14岁以下5836人,占12%;15—64岁38880人,占80%;65岁以上3916人,占82011年,重庆街道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长率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4248人。
经济
2011年,重庆街道工业总产值为1亿元,比2010年增长3%。
2011年末,重庆街道有大型商业网点24个,职工10850人。2011年,重庆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亿元,比2010年增长3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重庆街道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60人,专任教师65人;小学2所,在校生3900人,专任教师1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600人,专任教师9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600人,专任教师107人,民办学校1所。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重庆街道有科技人才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万人,经营管理人才1万人,技能人才1万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重庆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4个;电影院2座,座位1800个,年放映场次2860场次,观众达1.5万人次;有文化站(活动中心)4个;有公共图书室4个,藏书3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2人。2011年末,重庆街道有体育场地12个;75%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重庆街道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个,有卫生院1个;病床68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张;专业卫生人员35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2人。2011年,重庆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5万人次,住院手术1800台次,出院病人3万次。重庆街道重点医院有长春市儿童医院。2011年,重庆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0万;孕产妇死亡率1.5/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重庆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28户,人数393人,支出174.5万元,比2010年增长18%,月人均370元,比2010年增长7%;城市医疗救助1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人次,共支出1万元,比2010年增长15%;对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3人次,支出0.8万元,比2010年增长15%;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0人,接收无军籍职工14人,军休所1个,抚恤事业费支出81421元。2011年,重庆街道有社区服务设施1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个,社区服务站4个,其它有社区服务设施8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20张,社区留宿照料床位数12张。2011年,重庆街道有142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5人,全年共帮助8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