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重研轻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研轻教
图片来自appledaily

重研轻教,泛指香港各大专院校将资源倾侧向研究方面以推高学术排名,并将教学工作依赖予非全职的流浪讲师

立场及行动

  • 教协
    • 会长冯伟华指大学重研究并非坏事,但不应为了追逐国际排名而轻教育,过份依赖流浪讲师。又指即使民间发声,但若政府不作出监管,难以直接带来改变。
    •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认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应善意提醒各院校,切忌“重研轻教”,避免教职员过于零散化。
  • 高教公民:一直关注大专界的议题,认为社会应该重视处理问题。成员王慧麟同意大学排名重要性,但指有些学者如果只专注于和自己任教科目无关的研究,结果教学只得“半桶水”,将会牺牲教学质素。
  • 公民党
    • 本身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荣休教授的创党主席关信基,认为大学是一个崇高机构,牵涉到一个社会的精神及伦理发展,认为这种现象显示大学欠风骨。
    • 本身是香港浸会大学浸大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的前立法会议员陈家洛,批评八大院校“重研轻教”近十年不断增聘研究员,却减少聘用年轻教学人员以作培训,忽视教学长远发展。
  • 邵家臻议员:于2019年3月1日曾经动议促请教育局和教资会督促大学的发展应是教研并重。[1]
  • 大学及专上院校工会联盟:理事长谢永龄批评排名机制并不可靠,举例QS排名榜其中一项大学评核准则包含雇主评分,占评分近四成,但外界却不会知道机构所访问的三万名雇主背景。言而,大学高层却对排名“著魔”,为追求排名而扭曲教育宗旨。
  • 前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不认为有相关现象,“可能听得多啫”,指自己见到不少非常热心教学的教授,认为本港没有相关情况。
  •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师黎明:由于重研轻教的风气,职级最低的讲师很容易被剥削,变相被迫由全职变兼职,或是合约期限愈缩愈短:由3年到1年,乃至一个学期,或者“零散工化”,逐个课程计算薪水。敢言或反抗的讲师或教授,更疑似受到秋后算帐,通通不获续约或变相解雇。他又批评,大学此等行径属于功利主义,大学之本是栽培学生,不是争排名,拿拨款。

成因

香港政府于2002–2003财政年度,宣布大学教学人员薪酬与公务员薪酬脱钩,各大专院校可以自行拟定员工薪酬及全职兼职比例。

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李少南指出,大学重研轻教的情况,源自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拨款制度。教资会会审视各大学研究成绩,把更多拨款拨予成绩较佳的院校,而校内拨款分配,也是研究成绩分配,学系为了争取来年更多拨款,会投放更多资源在研究方面。若研究成绩不理想,获得的拨款较少,或会减少全职讲师,以低薪聘请兼职讲师。

重视大学排名也是另一原因,大学及专上院校工会联盟理事长谢永龄指不少排名机构重视研究产值(research income),令大学管理层盲目追求。

2018年,高教公民连同曾经参与2016年香港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的组织学者抗命,和主要排名机构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代表会面,THE指出由于香港市场太细,他们只计算香港的大学之研究能力,其他两个因素,即教学质量以及社会影响,他们并无计算在内。

不过,即使问题被广泛讨论,当社会对当大学面对有关全职兼职教员比例和资源运用等方面的查询,都会以“院校自主”作为“保护伞”回避问题。高教公民成员王慧麟亦指,对不同重要持份者来说,大学重视排名是好事,所以大学老师的声音往往被忽视。

参考文献

  1. 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会议纪要(2019年3月1日)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