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野小蒜(廖春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野小蒜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野小蒜》中国当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赏

野小蒜

春秋季节,野小蒜疯长,青黄错杂。包饺子,炒鸡蛋,摊煎饼,掺和上它,别具风味,鲜美无比。妻常凉拌,做下饭菜,增进食欲。人近花甲,见多识广,但酒肉穿肠过后,仍旧钟爱野小蒜,正如游览全世界,依然感觉家乡好。疫情期间,蔬菜涨价迅猛,特别是菠菜等,比猪肉卖得贵,可野小蒜偏低,我便提议,以猪肉和野小蒜作馅,蒸包子吃。因此,既度紧日子,又大饱口福。

小时候,闹春荒,我没少挖野菜。家里六七张嘴,母亲负责管饭。饥寒交迫时,她就腰挎笆篓,手持点锄儿或弯刀,叫上孩子们,漫山遍野觅食。折耳根、地捡皮、椿树芽、马齿苋蒲公英、槐花、蕨薹、竹笋、松菌、水芹、荠菜等尽收眼底,招人喜欢。当然,最普通的是野小蒜,坡梁、沟壑、河滩、地角、田埂、路旁、岩缝、果园、草坝、渠道、堰塘等随处可见,郁郁葱葱。我们满载而归,在厨房后的石槽用流泉冲洗干净,又目不转睛看着母亲烧开大锅水,倒入包谷面,煮渣肠子糊糊。即将熟时,放入切碎的野小蒜,不停搅拌。慢慢清香四溢,她喊家人开饭,自己则忙宰猪草,煮两三木桶猪食。直到喂完嗷嗷待哺的圈猪,父亲和儿女们都吃饱喝足,离席而去,她才上桌,囫囵吞枣,收拾冷热不均的剩菜余饭。

父母病逝,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野小蒜了。春节挂纸,坟地周围的橘树下依稀可见这野菜。睹物思人,难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苦岁月。现在,生活条件改善,鸡鸭鱼肉不缺,也很少挖野菜。不过,野菜刮油水,能调剂口味,渐受人追捧。据说,野小蒜不仅营养丰富,开胃健脾,强筋健骨,还有食疗效果,如通神安魂,稳定血压。城里人试图移栽阳台,虽精心打理也可存活,但施肥喷药后,却丧失原生态。野小蒜勿需娇生惯养,生命力极强,从不与其它植物争夺养料,自然耐贫瘠,哪里犯得着人工栽培?

野小蒜素称菜中灵芝,有悠久生长食用历史。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小蒜野生,处处有之。苗、叶、子皆似大蒜,而细数倍也;苗如葱针,根白大者如鸟芋子。”王桢《农书》里载“生则气辛,熟则甘美。种之不蠹,食之有益。故学道人资之,老人宜之。”白居易留下“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的诗句,李商隐赋诗“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杯。”杜甫也有诗云:“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簪头。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公元765年,他乘船途经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这里紧邻我老家。曾因病停留水阁几个月,想必吃过故乡的野小蒜。

啊!野小蒜,你多么平凡,又多么伟大,历经贫寒,香飘世间。你滋养了我的灵魂,我的味蕾被你征服,我对你的挚爱深沉。每当我看见你,总是百感交集,有亲情有乡愁。可我从你的身上,更学会低调坚韧,不因孤独而消极,忍得寂寞,踏实进取,走出精彩。 [1]

作者简介

廖春波,重庆仲裁委国际仲裁员,万州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公职律师,自由译者,爱好文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