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胡蘿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野胡萝卜(學名:Daucus carota),又稱鹤虱草、山萝卜、红胡萝卜,为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野胡萝卜的嫩茎、叶和根均可食用,野胡萝卜的营养价值高於胡萝卜更多,并且是一种非常适合脾虚人群食用的,在治疗腹泻和惊风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果实入药,有驱虫作用,又可提取芳香油。[1]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欧洲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生长于山坡路旁、旷野或田间。 胡萝卜(D. c. subsp. sativa)就是本种最常见的人工栽培亚种。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15-120厘米。茎单生,全体有白色粗硬毛。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长2-15毫米,宽0.5-4毫米,顶端尖锐,有小尖头,光滑或有糙硬毛;叶柄长3-12厘米;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或细长。 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10-55厘米,有糙硬毛;总苞有多数苞片,呈叶状,羽状分裂,少有不裂的,裂片线形,长3-30毫米;伞辐多数,长2-7.5厘米,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花柄不等长,长3-10毫米。果实圆卵形,长3-4毫米,宽2毫米,棱上有白色刺毛。花期5-7月。
主要变种
该种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 var.sativa Hoffm.)区别在于,胡萝卜变种的根肉质,长圆锥形,粗肥,呈红色或黄色。
生长环境
野胡萝卜抗寒、耐旱,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喜肥喜光,适生在肥沃潮湿的开旷地上。幼苗在零下38℃可安全越冬。
主要价值
药用:果实入药,有驱虫作用,又可提取芳香油
。
【药用来源】以成熟果实入药。中药名:南鹤虱。
【主要成分】挥发油、黄酮类,糖,季铵生物碱,氨基酸,胡萝卜苦苷,甾醇。
【药理作用】对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
【性味功能】苦、辛,平,小毒。杀虫,消积,止痒。
【主治用法】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内服:煎汤,6-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小儿虫病:鹤虱、川楝子、胡粉、枯白矾。
饲用:野胡萝卜可青饲、青贮和调制青干草,在其全生育期可随时刈割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