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 (杨万里-宋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野菊 (杨万里-宋代) |
野菊 (楊萬里-宋代)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1]
译文
不肯给文人骚客当干粮,岂能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身在野外才更增添了一份清幽淡雅之色;哪里肯因为无人来赏,而减去自己美妙的花香呢。
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恰好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野菊应该会嘲笑那些东篱下的家菊,即便是家菊也要向陶渊明寻求恩宠惠顾。正因野菊应该会嘲笑那些东篱下的家菊,即便是家菊也要向陶渊明寻求恩宠惠顾。[2]
注释
① .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
② . 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③. 政缘:正因为。政,即“正”。
④. 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⑤. 黄:指黄菊。
⑥. 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作者简介
杨万里 |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谥号文节,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官至宝谟阁学士。[3]
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务,官至宝谟阁学士。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一生奉行“正心诚意”。[4]
作品风格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创作背景
《野菊》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首联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颔联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颈联诗人旅途之中见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尾联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这首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具有创新性。
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是年四月,拿干薪到了截止期限。五月,召赴杭州,辞;六月,奉旨不许,再辞;八月,除焕章阁待制(仍是虚衔),再与祠禄。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的言志之作。[5]
赏析
菊花向被称为花中君子,尤其陶渊明爱菊擅名后,更为诗人词客所属意。而野菊,是似菊而小的菊科草木植物,秋日开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则有雅俗之别、贵贱之分。诗人咏野菊,倾注了对山野之菊的一片深情。
野菊的身分卑微,不为世人看重。它“未与骚人当糗粮”,糗粮,古代指干粮。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菊并非野菊,因而说野菊没有给骚人作食用,不被文人雅士重视。野菊也没有受到世俗的钟爱。《西京杂记》载:“汉朝初年,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重阳赏菊已成流俗,所赏的也非野菊。野菊不登大雅之堂,不得世人誉辞。[6] 野菊的美不在于花形的复杂多变,也不在于香味的馥郁浓烈,而在于以其天然之形立于大自然之中。“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政,正也。正因为在野有著幽闲的姿态,岂肯因为无人赏识就减少芳香呢?在野,保持著天然本色,吐著清香,它不媚俗而招蜂惹蝶,也不承欢而取悦达官贵人。野菊不像家菊得到著意栽培、精心护养,可它保持著质朴的本色。粗头散足的村姑,往往胜过抹脂抹粉的小姐,自有其自然天趣,有著醇朴美。诗人到了“已晚”时刻,在“半山”之处,看到遍地碧绿的枝叶,缀著灿如繁星的野菊花,“便忙也折一枝黄”,再忙也摘一枝野菊花,专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颔联为折花之因,腹联系折花之行。时间已“晚”,情状又“忙”,还摘花观赏,可见对“幽色”、“妙香”的宝爱了。
尾联以野菊的口吻来写,它应“冷笑”那些庭院中的家菊。“东篱”典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末句“陶翁”也即为陶渊明。“东篱族”指家菊;“陶翁”实泛指文人墨客。野菊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家菊不屑一顾,以冷笑置之。
这首诗显然不是一般的咏野菊,实际上另有寓意。野菊的品行,喻指著人的情怀。位于底层、身居乡野的高逸之士、贤明之人,不趋炎附势,不争名邀宠,保持著天然本色,散发著雅洁芳香,不如同这野菊么!此诗给人以哲理启示可以说:世人但爱家菊美,岂知野菊风骨在山隈! [7]